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264《史記》卷九〈呂后本紀〉13:薑還是老的辣!

有些能力就是要透過人生的歷練才能練成!

──────────原文──────────

呂祿、呂產欲發亂關中,內憚絳侯、朱虛等,外畏齊、楚兵,又恐灌嬰畔之,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發,猶豫未決。當是時,濟川王太、淮陽王武、常山王朝名為少帝弟,及魯元王呂后外孫,皆年少未之國,居長安。趙王祿、梁王產各將兵居南北軍,皆呂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

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兵。曲周侯酈商老病,其子寄與呂祿善。絳侯乃與丞相陳平謀,使人劫酈商。令其子寄往紿說呂祿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呂祿信然其計,欲歸將印,以兵屬太尉。使人報呂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便,或曰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呂祿信酈寄,時與出游獵。過其姑呂媭,媭大怒,曰:「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毋為他人守也」

左丞相食其免。

──────────翻譯──────────

呂祿、呂產打算在關中發動叛亂。在朝廷內,他們害怕功臣集團的「絳侯」與「朱虛侯」等人,在外面的封國裡,他們也害怕齊、楚兩國的軍隊,又擔心派出去的「灌嬰」有可能背叛他們,所以他們想等到灌嬰的軍隊與齊王交戰後再行動(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發),但是這些考量讓他們始終猶豫不決。

當時,「濟川王」劉太(名義上是當今皇帝的弟弟)、「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以及呂太后的外孫「魯元王」張偃,都因年紀太小沒有前往封國(皆年少未之國)而住在長安。趙王「呂祿」、梁王「呂產」各自帶兵分居南北二軍,他們都是呂家的人,列侯群臣都感到不能自保性命(列侯群臣莫自堅其命)。

此時,太尉絳侯「周勃」不能進入軍營主持軍務。曲周侯「酈商」年老有病,他兒子「酈寄」和呂祿要好。絳侯就跟丞相「陳平」商議,派人挾持酈商,讓他兒子酈寄前去騙呂祿,說:

「高帝和呂后共同平定天下,劉氏一族被立為王的有九個人,呂氏一族被立為王的有三個人,這些都是大臣們商議過的,也都已經通告各諸侯,各諸侯都認為這是合適的(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如今太后逝世,皇帝還年輕,而您佩帶著趙王的印信,卻不趕快回去守衛封國(不急之國守藩),還擔任上將軍,率軍留駐此地,讓大臣諸侯們產生懷疑。您為什麼不把上將軍的將印歸還給朝廷,把兵權交還給太尉呢(足下何不歸印,以兵屬太尉)?也請梁王歸還相國的印信,和大臣們訂立盟約,返回封國(與大臣盟而之國),如此一來齊國必然罷兵,大臣也能心裡踏實,您也可以回到千里之大的封國高忱無憂地做您的王爵,這是有利於子孫萬世的好事呀(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

呂祿果然相信了他的建議,準備交出將軍印,把軍隊歸還給太尉。接著他派人把這事告知呂產和呂家的長輩們,這些人有的認為可行,有的認為不行(或以為便,或曰不便),意見不一,遲疑未決。呂祿信任酈寄,因為之前常和他一起出外遊玩射獵。一次經過他姑姑「呂嬃【音同須】(此人是呂太后的妹妹)」的府第,呂嬃大發雷霆,說:

「你做為將軍卻放棄軍隊,我們呂家如今將要沒有容身之地了(若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

接著把所有的珠玉寶器都拋撒到庭堂下,說:「再也不替別人保存這些東西了(毋為他人守也)。」

就在劉氏與呂氏即將爆發衝突之際,左丞相「審食其」──劉邦的同鄉,楚漢相爭期間負責照顧劉邦家人,頗受呂太后信任──被免職。

─────────解說與心得─────────

就上一段內容來看,呂太后去世后,劉氏皇族因為不甘心呂氏諸王的坐大,所以決定起兵反叛朝廷。但是,諸呂封王明明得到朝廷中功臣集團的默許,此時這些呂氏王侯也沒有犯下嚴重錯誤,因此劉氏皇族的起兵並沒有正當性可言。然而,當呂氏諸王代表朝廷派出老將「灌嬰」率兵平叛時,「灌嬰」意圖聯合劉氏皇族對抗朝廷,卻讓呂氏諸王亂了陣腳。倘若這時位於首都的呂氏一族選擇以中央的名義派人斥責灌嬰出兵不力,灌嬰應該也只能選擇聽從中央指示繼續進兵,或選擇跟著謀反,然後背負謀反的罪名。然而,看來是沒有太多政治經驗的呂氏諸王卻因為心虛,又想發動政變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下主人,又擔心朝中的功臣集團會反對,因此也想安撫外在的劉氏諸王,又擔心灌嬰反叛。在這種種考量與猶豫下,更加暴露出這群呂氏王爵的弱點──毫無政治經驗。

最終,那群曾經跟著高祖劉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集團,在劉氏皇族與呂氏諸王中做出了抉擇:支持劉氏。因此,功臣團的首要工作是,用計奪去呂氏諸王的兵權。面對這群沒什麼政治經驗的呂氏諸王,奪去他們兵權的方法竟是如此地簡單,只要對他們「說理」,讓他們放下心防,讓他們別因為違反當年劉邦的規定而心虛,就可以讓這群呂氏諸王放下兵權,回自己的封地享福。沒想到這群呂氏諸王竟然忘了當年呂太后臨終前念茲在茲的交代:「必據兵衛宮」,他們就這樣放心地把兵權還給了朝廷。又一次證明了這群呂氏第三代族人,在政治經驗是缺乏歷練的。換言之,當年呂太后只記得封自己家的人為王,卻沒給他們機會磨練出足以匹配的能力,真是非常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最先預測呂氏一族命運的,竟然是呂太后的妹妹──呂嬃,看來政治眼光還是得經歷過一些人生歷練才能培養出來。至於,交出兵權的呂氏一族接下來會有何下場?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