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326《史記》卷二十四〈樂書〉03:將失傳的歌曲完整重現的難度有多高?

將失傳的歌曲完整重現的難度有多高?

──────────原文──────────

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令小兒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時歌舞宗廟。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於樂府習常肄舊而已。

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律都尉。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

──────────翻譯──────────

漢高祖當年討平淮南王黥布的叛亂,回程路過沛郡時,作了《三侯之章》的詩歌,命令小孩子唱給他聽。高祖駕崩後,命令沛郡在四時祭祀宗廟時,以此詩為歌舞樂曲(令沛得以四時歌舞宗廟)。接著歷經孝惠、孝文、孝景等皇帝都沒有變更,只是在「樂府」中練習這些舊有樂曲而已(於樂府習常肄舊而已)。

到了當今皇帝即位後,作《郊祀歌十九章》,命侍中「李延年」來調和聲律,並封他為「協律都尉」。當時,通曉一經的儒士們不能獨自體會歌詞中的含意(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必須匯集五經各名家,共同講習、研讀(皆集會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才能完全領會辭的內容,歌辭中許多艱深用詞是出自古代的辭典《爾雅》中的文字(多爾雅之文)。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段最後的秦王朝部分,司馬遷接著繼續講述「漢代」以來的「樂曲」歷史。然而,這個號稱由「平民」劉邦所建立的王朝,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樂曲」可言,只有一次劉邦曾因故路過故鄉時,唱過一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並以此曲目作為祭祀的歌舞之外,其餘大多都延續過去的樣貌。



至於接下來的幾個皇帝,都還沒有心思在「樂曲」的部分。直到漢武帝的時候,才開始關注,並命令李延年重新調和聲律,還因此被任命為「協律督尉」。至於什麼是「調和聲律」?我想,應該是要將古代殘存下來的歌譜依照旋律進行修復。之所以稱為「協律」,實在是因為歌譜失傳後,是很難重新恢復原貌的,只能依照前後聲律安插一段聽起來比較和諧的旋律而已。相較於還原文章,這點應該更加困難。

除了將失傳的歌譜加入適合的旋律讓它更為完整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是要「搭配歌詞」。換言之,李延年除了要用一段和諧的旋律來修補之外,還得搭配留下來的歌詞才行。另一方面,古代留下來的歌詞,也可能出現缺漏,所以得找儒生來進行修復。相較於旋律,歌詞的修復看似較為簡單,但由於古代文字更為精簡,所以才會出現「通一經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的窘境,必須請各種經書的專家來一起討論。

透過司馬遷這兩段的記載,才讓我明瞭為何古代的《樂經》會失傳。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歌曲,因為某些原因而在一百年後僅留下上半段旋律與下半段歌詞,那麼一百年後的人們有辦法透過這僅存的旋律與歌詞,重現完整歌曲嗎?應該是非常困難吧?!

以此角度來思考,當年經歷了戰國末年戰亂,加上秦王朝的焚書,以及楚漢之際的戰爭下,殘缺的歌曲還經歷過一段七十多年的「休養生息」下,直到漢武帝的時候才開始計畫「還原」,這難度應該是難上加難的。

既然還原過去是如此困難,那麼當今皇上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推行「聲樂」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