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331《史記》卷二十五〈律書〉03:顏面重要?還是百姓重要?

顏面重要?還是百姓重要?

──────────原文──────────

高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節未盡。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

歷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自全秦時內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阸,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黨,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慄,恐事之不終。且兵凶器,雖克所願,動亦秏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內外之繇,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

──────────翻譯──────────

高祖統一天下後,三面邊境叛亂於外,國內那些大國的諸侯王雖然名義上是屏藩輔佐著天子,但沒有盡臣屬的義務(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節未盡)。當時正值高祖厭煩再有戰事,也由於有蕭何、張良的計謀,所以得以一時停止用兵,與民休息(故偃武一休息),對諸侯王只是稍加牽制,不設防備(羈縻不備)。

直到孝文帝即位,將軍「陳武」等人建議說:

「南越、朝鮮自從秦朝全盛時就內附為臣子,後來才擁兵守險,蠢蠢欲動地觀望著中原地區(後且擁兵阻阸【音義同礙】,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初定,人民剛剛得到一點安寧,不可再次用兵。如今陛下以仁德恩惠安撫百姓,恩澤遍及海內,應該乘此時官民樂意為陛下所用的機會,討伐叛逆的黨徒,以一統邊疆地區(征討逆黨,以一封疆)。」

孝文帝說:

「朕自從能勝任這身龍袍以來,從來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之前遇上呂氏之亂,功臣和宗室都不以我的微賤出身為恥,意外讓我登上皇帝的大位(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我常戰戰兢兢,唯恐事情有始無終。況且戰爭是兇殘的事情,雖然能達到想要的目的,但發動起來勢必會有耗損和傷病(兵凶器,雖克所願,動亦秏病),又怎能讓百姓拋家離業地去遠方征討呢(謂百姓遠方何)?先皇知道勞乏的百姓不可再加使用,所以不把南越、朝鮮等事放在心上(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能自以為有能耐(朕豈自謂能)?如今匈奴入侵內地,軍隊抗擊無功,邊疆百姓父子服兵役的日子已經很久,朕時常為此不安和傷痛,沒有一天能夠忘懷的。如今既不能銷毀兵器,長守安定(今未能銷距),但願暫且堅守邊防,遠設斥候(願且堅邊設候),派遣使者,締盟結好(結和通使),使北部邊陲得到休息安寧,功勞就算大得很了。且不可再議興兵的事了」。

因此百姓沒有境內與邊疆的徭役(故百姓無內外之繇),能夠好好在農田裡致力於生產 (得息肩於田畝),致使天下殷實富足,稻穀便宜到一斛十餘錢(粟至十餘錢),處處都聽得到雞狗之聲,煮飯的炊煙綿延萬里,可說是和平安樂的年代。

 

─────────解說與心得─────────

在前幾段的內容裡,司馬遷為我們描述了古人所觀測出來的一套能預測勝敗興亡的規律,又描述了秦朝濫用這股貌似強大的武力下,最終導致覆滅。那麼新成立的漢王朝呢?

由於剛經過戰火蹂躪,因此剛建立王朝的高祖劉邦即使知道有潛在的諸侯國威脅,仍最大限度的包庇這些諸侯國,並盡可能地減少戰事的發生。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高祖劉邦的選擇應該是符合當時的「規律」的。又過了十餘年後,來到漢文帝的時代,除了內部的諸侯國之外,還得面對南北外族的蠢蠢欲動。面對大臣提出的遠征建議,漢文帝以「不擾民」為理由否決。當國家權威備受挑戰之際,前幾段司馬遷也曾提到「誅伐不可偃於天下」,那麼漢文帝這番貌似軟弱的政策是否不合「規律」呢?

從司馬遷的觀察來看,選擇「與民休息」的漢文帝時代,是個百姓安居樂業的時代。不僅稅率低,而且也很少繇役,甚至糧食價格也比前代便宜許多。假設當時漢文帝選擇遠征,勢必得加稅,而且百姓得負責更多繇役,糧食也得運往前線支援,價格勢必上漲。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漢文帝的選擇似乎才是符合百姓所想要的「規律」的。至於國家的權威是否受到挑戰,百姓其實也感受不到。

那麼,對於漢文帝的抉擇,司馬遷自己有什麼看法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