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332《史記》卷二十五〈律書〉04:安居樂業下才會出現像小孩一樣嬉戲的老人

安居樂業下才會出現像小孩一樣嬉戲的老人

──────────原文──────────

太史公曰:文帝時,會天下新去湯火,人民樂業,因其欲然,能不擾亂,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孔子所稱有德君子者邪!

【中略】

太史公曰: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十母,十二子,鐘律調自上古。建律運歷造日度,可據而度也。合符節,通道德,即從斯之謂也。

──────────翻譯──────────

太史公說:文帝時,正當天下剛剛擺脫了戰火之苦(會天下新去湯火),人民安居樂業,朝廷順著他們的意願,能夠不擾亂他們,所以百姓就感到安寧。就連六七十歲的老翁也不曾到過集市,而從容遊樂如同個小孩子一樣(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文帝就是孔子所稱道的有德君子啊!

【中略】

太史公說:透過觀察「旋璣玉衡」也就是「北斗七星」來了解「七政」,也就是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運行(在旋璣玉衡以齊七政),看看他們在二十八宿的什麼位置。十天干、十二地支、鍾律等數據,自上古時就已經調整好了(十母,十二子,鐘律調自上古)。訂定樂律,推算曆法,制定各種法度,事物就有依據可以度量(建律運歷造日度,可據而度也)。事物與天地規律相符合,和天地道德相通,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合符節,通道德,即從斯之謂也)。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段內容裡,司馬遷用「事實」告訴我們:漢文帝面對內憂外患的挑戰,仍選擇與民休息、不打算遠征後,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而在這段內容裡,司馬遷則表態自己的立場,並又一次地誇讚漢文帝的偉大,認為漢文帝根本就是孔子心目中的「有德之人」。換言之,司馬遷也認同漢文帝在國家顏面與百姓生活上的選擇。

接著,司馬遷話鋒一轉,開始陳述各種「規律」,像是東南西北等方位的風向所代表的意義、還有數學的規律,以及與聲律關聯等等。這一大段有些枯燥的內容在我幾經考量之後,最終還是打算跳過。接著則是司馬遷的另一段「太史公曰」。在這裡,司馬遷總結全卷內容,再次闡明〈律書〉的主旨是「規律」。這個來自古人觀察大自然而得到的規律,讓人們藉此制定曆法、聲律與度量衡等。這些就是這一卷〈律書〉的全部內容。

但令我訝異的是,前兩篇的〈禮書〉與〈樂書〉,甚至是更早之前的「表」,司馬遷一定會從古開始談論到「今上」,也就是漢武帝時代。為何這篇〈律書〉的論史部分,僅到漢文帝就結束了?是因為漢景帝與漢武帝時代,並沒有任何這方面的事情可以記載?還是原本有這些記載,但因為得罪後人而遭到刪減?關於這點,在沒有相關史料可以佐證下,也只能先就此打住,不做其他的揣測。

另外,司馬遷在這幾段史料中提到的一件小事,倒是讓我很感興趣。司馬遷認為漢文帝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讓「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這句用來誇獎漢文帝的治世的描述,讓我覺得格外有趣。換言之,司馬遷認為最和樂的情景就是,六七十歲的老翁不用到市集去「交換」所需的物資,更可以像個小孩子般地快樂嬉戲。不禁讓我想起前陣子讀些生物學書籍時的心得。

就大自然而言,萬物都是DNA的載體,我們的喜好厭惡都是來自DNA的控制,目的就是為了我們繁衍下一代,讓DNA可以繼續複製並存活下去。換言之,當某生物複製完下一代之後,他也就失去了繼續生存的價值。因此,生物界裡才會出現很多交配後,雌性吃掉雄性來補充體力的情形。

就人類來說,不少學者專家們也都認為,遠古時候的人類部落應該也曾發生過「遺棄」老人以節省物資的行徑。那麼,什麼時候開始,人類部落不再遺棄老人呢?應該是物資充足的時代。另外,老人與年輕人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智慧」。換言之,也只有在和平的年代,老人才不至於被遺棄,甚至有機會發揮所長。這就是我讀這幾段史料的小小收穫。

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往下一卷邁進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