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
潛意識

怎樣都好,怎樣都不好。 只是日記,學會整理自己,顛波崎嶇的路上總有收穫。

日記/文字、風格、和流過身旁的水流

(编辑过)

身邊其實諸多朋友都會寫些文章,生日、紀念日、生活的累積等等。自己當然也試著留下些文字,包含在這裡的一切,和偶爾在FB、IG上的隨筆。我有一位很憧憬的對象,他所達成的一切正是我對自己期許的最高境界(至少我現在是這樣),但現實來說我是做不到的,更難過的是我甚至跟他稱不上是朋友,只是在彼此有彼此的臉龐名字和簡單的印象那種程度的認識而已。總之,今天和國中的朋友聊到他的文字,朋友稱讚他的文字很美,我說他讓我感受到水流,一時便好奇自己的文字帶給大家是什麼感受,但我還無從得知。

不太確定我這個人在其他人印象中是如何的存在。我玩些電動,簡單看幾部動漫,喜歡棒球和排球—但稱不上是熟知且全面了解;偶爾寫幾篇記錄性質的文章,閱讀一些書籍;會簡單自彈自唱,長年參加管樂團會一些銅管樂器;學歷不算差,但也不至於說是頂尖。這些「標籤」貌似能比較了解我這個人,但說實在連我自己都講不出一個我認為「那就是我」的介紹。在不同地方認識的朋友,看到我不同的一面,卻好像怎麼樣都沒辦法了解我這個人,我自己好像也還沒足夠了解自己。

很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帶給他人什麼,共鳴也好,慰藉也好。每個朋友的文字都帶給我不同感受像海水、像曼陀蘭花、像紫像粉。說不出自己的風格是哪種,具象抽象也好,似乎找不太到定位。也許也是我寫的還不夠多,如同閱讀一樣—我仍還沒統整出「我都看些哪種書」的集合。或許再給自己一些時間吧,我也覺得自己的文字還稱不上「文章」的境界,只是把自己所想,用書面體呈現在螢幕上罷。

我這個人的風格又是如何呢?每次想到這個問題就很想去找高中班導聊天,但我在校不曾跟他講過學業以外的事情(就連學業上的討論也鮮少提起)。因緣際會下在畢業後和同學去他家拜訪,才真正第一次有了「閒聊」的對話,大概能理解為何當時很多同學們喜歡找她傾訴煩惱了。老實說高二的時候不是很喜歡他,但跳脫學校體制這塊,感覺的確可以在聊天中獲得些什麼。可惜疫情影響,不管是再度拜訪,還是那些原本敲定好的、預想好的想拜訪的老師們都取消了,暫時只能靠我自己思考整理出一點頭續。

朋友(或許該說成認識多年但交情不深的人物)常在FB自怨自艾自己的不好,他不算是能力差的人—至少在學術方面的能力算是高於很大部分的人。其實看這些碎念會讓人煩躁,其他朋友也這麼認為。每次我因為這件事情心煩意亂的時候便又同時想到「啊—那就是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吧」,之後就會稍微平復一些。要我不在意數字、成績、學歷是不可能的,但似乎我有比較能消化這些了。

身體最近欠佳,但都是些曾經出現的小毛病。有些細小的絲線在腦中翻騰,很想奮力抓緊他們細細梳理,但事情總是沒如此容易。深夜時分靜靜坐在中央等待他們爬向我身邊表示友好之際,再把他們捧在手心慢慢端詳。

期許有天我能有自信地介紹自己。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