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移民生活:講飲講食

(编辑过)
飲食這話題始終最受歡迎,也說之不盡。

近日看到不少飲食話題,由抱怨有的時候有些地方,選擇不多,到慨嘆味道今非昔比等。而最多人提到的是,到了外國,香港的飲食習慣未能照搬過來,特別是零食類,尤其日本韓國泰國來的選擇,大打折扣,冇啖好食。

這道叫「蝦龍糊(Shrimp with Loster Sauce」的菜式,凡去過北美州,東岸或西岸,應該聽過也吃過。幾隻蝦,豬肉碎,和豆鼓煮成糊狀(應該沒有龍蝦),送飯一流,很多人喜歡,在北美洲唐人街一定有,但偏偏在香港未見過,很迷離。有沒有人知緣由?

如果今次回到香港(其實已有七、八年)有甚麼較深刻印象的,就是以前那個常掛咀邊的美食天堂,已經好景不再。有時純為醫肚,隨便在一些地區餐廳吃一頓,都算是尋常普通的菜式,但不好吃的也是尋常經歷!而且是像粥,咖哩牛腩,揚州炒飯之類的平常之物,但水準可以差很遠!我懷疑有些地方是將貨就價,又平又快,怎會好吃?

AA說香港的早餐沒有太多選擇,我其實很少吃早餐,不過沒有太多選擇是可以理解,大家對早餐的概念不竟有限,中式西式,萬變不離其宗。麥記的早餐,大大話話有幾十年歷史,不管你在地球上甚麼地方,應該沒有大不同。其實我不喜歡那種English Muffin,不過會將就一下,後來有Bagel,可惜不放在Big Breakfast 中。而它的扭扭粉是歐美沒有的,不過我吃了一次後便算了,用那支小膠羹,一粒一粒吃,非常不痛快淋漓,而它的膠碗看來很大,但碗底在中間拱起,實際容量只有一半也沒有,相當搵笨。其他茶餐廳(即西式)或粥麵舖的也是吃了幾十年。

倒是小時候,上學前回到學校外,總有幾擋小販,賣炒麵豬腸粉豬骨粥之類,我們再在小食部買支維他奶,已經是無以尚之了。後來說是衛生問題,被取締了。也不能不提,放學時間,會有另外一批賣吃的小販,有碗仔翅,滷味涼菓那些,都是美好歲月。早幾年去過上海旅遊,住在朋友家中,有些早上跟他出去,在屋村一角有好幾個小鋪,人人在賣早餐,大同小異,但很熱鬧,很多人幫襯,應該都是附近街坊,那種感覺應該以前在香港也有。這些小店只做早餐,大概十時多便關門,有些會在中午做午餐,但更多是明早才再開了。在香港,很難想像一個舖頭只做幾個鐘頭生意。

在外國,如果會吃早餐,多數自己在家做。雖然也大同小異,雞蛋麵包必不可小,但加入其他配搭,也可以多姿多彩。早幾年有人在社交媒體發放,連續一個月為伴侶煮的早餐,三十天沒有重複。其實只是不同配搭,例如雞蛋的煮法便可以有幾十種,在加拿大最受歡迎的煙肉Bacon(台灣稱培根)很邪惡,但香味吸引,香港倒是少見,要在一些酒店的自助早餐才有機會見到。以前在大學,難得早起去吃早餐,一定盡興,宿舍飯堂都是任吃,只是我們一年才吃十多次早餐。

另一樣早餐必備的是粟米片(cereal),香港真的不太流行,超市只是聊備幾款,但在外國卻是一整行,各種牌子花款,是最方便的早餐。現時在香港也見到有日本韓國的類似產品,還是日清卡樂B出品,但不知會否造成氣候。其次是疏菓沙律,在外國很普遍,一盒生果拼盤,一碟Vege Sticks,已是早點。華人始終對生冷食物沒興趣吧。

香港算是國際城市,各種世界美食都可以找到,不過,有多少已經港化,改變成合港人口味的呢?很多韓國菜,日本菜,泰國菜和越南菜等等,廚房內的人可能大多是華人呢。至於其他冷門一點,如希臘菜,西班牙菜,牙買加菜,大概有,但要做些搜尋。在多倫多的時候,我們經常試各種不同菜式,而且廚師也多是來自那一個地區國家,即使是很普遍的越南菜韓國菜,都是越南人韓國人做的,如此類推,所以有些真的未必合港人胃口,但這樣才有驚喜和體驗。在千禧年代,我在市中心上班,開始有韓國小餐館,其中一間是很普通像快餐店模式,一個韓國大媽主理廚房,她的英文水平不是太好,於是請一個白人接單,餐牌已寫在牆上,客人可以用數目字點餐。其中一款豬骨湯,微辣,加一碗白飯,簡單滋味,在冬天的季節,特別受用。後來我轉了工,才沒有再去,但想起來,那些應該是他們的家常飯吧。

另外,伊朗人也漸多,更有人開小餐館,我們便去試試,其中一款烤茄子沙律是我特別欣賞,一想起便去光顧,直至我不再出入那區,現在說起來還很想再吃。而比較大門派的,例如意大利菜,希臘菜和印度菜,他們都有自己的社區,就像唐人街一樣,總有十多二十間不同的餐廳,不斷地去試。正如中菜也有分粵菜,京菜,川菜等不同種類,其他的國亦然,不要坐井觀天。如去到小意大利,除了參考他們的餐牌之外,也可留意他們的裝飾擺設,有些死忠球迷會放很多球會波衫紀念品,如果也是你擁護的一隊,隨時可以引為知己。

這是一道波斯菜羊腿。

至於比較冷門的,我們曾試過一間埃塞俄比亞餐廳,相當特別,而且真不知道有特別菜式,於是店家作主。一大盤有菜有肉有飯,還有幾種醬汁,最莫名其妙的是沒有餐具,店家說他們都是用手的,也鼓勵我們試一試,如果真的不行,她可以拿刀叉來。食物如何我已記不起,應該是我不會每天都想吃的食物,但偶一為之,還不太差。另外上一次回去探訪,有朋友帶我去吃波斯菜,他們也是吃飯的,但調味和煮法跟我們的不同,飯粒略硬,但也是愉快的經驗。

除了外出用膳,也有頗多時會在家宴客。外國地方大,廚房也大,不少人會樂於下廚,過時過節,會請一班朋友來聚會。通常是很隨便,下圖是一個墨西哥朋友特地為我煮一頓家鄉菜,盤子碟子不夠,索性原煲上桌。這也是我們經常舉行飯局的模式,大家輪流做廚,不知不覺間,便吃盡天下美食。

一個墨西哥朋友特地為我煮一頓家鄉菜,盤子碟子不夠,索性原煲上桌。

如果說我想念多倫多的飲食,那便是那些多元選擇,比起香港,其實更多更authentic 唯一稍遜的自然是海鮮,多倫多是內陸城市,只好退而求其次吃河鮮。如果吃海鮮是重要的,那最好是去溫哥華或波士頓這些海邊城市。

希望大家天天有食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