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黃土水的日光之旅

五丁目曾經介紹過英國水彩畫家伊斯特、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以及陳澄波師徒三人先後前往日光旅行的故事及創作。

【舊文】在日光漫步的師生們:伊斯特、石川欽一郎與陳澄波

Alfred East, “Nikko(日光)”, 1889.9, watercolor, 36.2×53.3cm, private collection

然而作為日本當時的名勝地,位於東京近郊的日光,除了是臺灣留學生必訪之處外,也是許多來自海外的遊人旅行時會選擇參觀的地方。


現存一張拍攝在1920年代中期的黑白照片中,臺灣第一位留日雕刻家黃土水(左2),偕同他的妻子(左1)以及基隆靈泉寺的住持江善慧(右1)、中國福州的佛像雕塑家林起鳳(右2)合影於日光。有關這張照片的定年,在郭懿萱的碩士論文(2014) 中,認為拍攝時間約在1925年左右,也就是江善慧前往中國鼓山傳戒,隨後轉赴日本東京參加東亞佛教大會的時間點。

黃土水夫婦與江善慧、林起鳳合影於日光東照宮五重塔前。圖版出自王秀雄,《臺灣美術全集 19.黃土水》,臺北:藝術家,1995。

而照片中的地點,應是日光東照宮的五重塔。五重塔為江戶時代的大名酒井家所建,這座古蹟的照片也是畫家陳澄波的眾多明信片收藏之一,可見五重塔在日光眾多名勝的地位。黃土水一行人之所以選擇五重塔作為合影背景,會不會是因為五重塔的唐式建築外觀,吸引了篤信佛教的江善慧以及來自中國的林起鳳呢?

(日光名所)五重塔 繪葉書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另一方面,黃土水本人對於日光勝景的心得又是什麼?寓居東京學習雕塑、創作不輟的他,必然更早就造訪過此地。黃土水曾在1923年的文章提到:

也許在臺灣某些隱密之處還有些傑出的繪畫雕刻,然而不用說是外國,連京都、奈良或日光各處的神廟佛殿也一定有一些代表性的著名雕刻或繪畫,相反地,寡聞所知,全島都沒有相當的名作,我深感悲哀。

出身木匠家庭的黃土水,自然對臺灣寺廟的佛像、建築裝飾藝術十分熟悉,但他不認為那是「真正的藝術」。他遊歷奈良、京都、日光等名勝古剎,看過許多保留至今的日本古代雕刻、繪畫,並且在東京美術學校受到日本及西洋美術的薰陶。有著遼闊視野的他,回頭看著自己的故鄉,認為臺灣缺乏自身的「固有藝術」,僅有的只是對中國文化的模仿及延續罷了。

1924年,黃土水受到艋舺當地仕紳的委託,為正在重建的龍山寺製作佛像。他參考在日本受到重視的南宋畫家梁楷《釋迦出山圖》,費時多年完成《釋迦出山》,被供奉在艋舺龍山寺內,這尊形象寫實,卻又出反映中日藝術文化傳統的釋迦摩尼塑像,這是不是也折射著他對「福爾摩沙藝術」的期待呢?

回過頭來,也許1925年與江善慧一行人前往日光,參訪東照宮、輪王寺、五重塔的黃土水,腦中同時也在構思著理想中適合供奉在臺灣寺廟的「真正的藝術」吧。

黃土水,《釋迦出山》石雕原模,38x38x113cm,1926,臺北市立美術館藏。

參考資料:

1. 郭懿萱,《日治時期基隆靈泉寺歷史與藝術表現》,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2. 《臺灣日日新報》,1923-07-17(版7)。中譯參照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13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