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
寂然

寂然,在澳門生活的文字工作者,結集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說集《有發生過》、《月黑風高》、《撫摸》、《救命》,散文集《青春殘酷物語》、《閱讀,無以名狀》等。

長路漫漫,何必終日沉醉於退休的迷夢呢?

〝財務自由〞的神話不停流傳下去,但絕大多數小投資者即使已經很努力仍然是要準時上班的,因為大獲全勝通常都是人家的事,我們總是輸多贏少,有時甚至會被深深套住,有苦自己知。


曾經與一位退休人士共事。他是行內的老前輩,能力強,聲望高,之所以強調他是退休人士,皆因他早已過了退休年齡,而且也按規定領了退休金,但過了兩年,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憑著昔日老領導的關照,破例反聘回來服務,這件事可以理解成公司高層的情義,但也被一些人說成是一種破壞規矩的特權。

我那時初出茅廬,對於上一代人的恩恩怨怨完全沒有概念,因為工作關係與那位老前輩有不少交流,倒是從他身上學會了不少舊觀念與老方法,這段經歷讓我日後與不同崗位的前輩相處時都大有裨益,這是旁人不會了解的態度問題。久而久之,老前輩把我當成自己人,在一些零碎的交談中,我慢慢了解到他第一次退休之後所遇到的〝特殊情況〞,其實理由也很簡單,說穿了就是錢不夠用。

前輩是節儉的人,日常生活極之樸素而有規律,但他也是一名慈父,大兒子熱衷做生意,小兒子想到美國唸書,他因為不想讓孩子失望,從一開始就義無反顧地支持孩子追尋夢想,結果他的大兒子生意失敗,欠下巨債,小兒子在美國大學畢業之後就留在當地娶妻生子不再回來,前輩辛辛苦苦幾十年賺來的儲蓄與退休金就這樣充滿愛心地被兩個孩子花得一乾二淨。前輩之所以厚著臉皮回來向老領導苦苦哀求重返職場,全因與老妻的生活費已經沒有著落,若果不出來工作兩人就會餓死,如此這般他在晚年仍要努力工作,直到一次交通意外撞傷了腳,老人家已經無法步行,才被逼離開公司。我永遠都記得同事們為他執拾東西送他離開時,他是心有不甘地哭著離開的。幾個月之後,他在家中毫無預警安祥離世,我一方面覺得這相當悲慘,但不免又想到這樣的結局也算是一種解脫吧!

這樣的人間小故事是我進入職場時近距離目睹的真人真事,集合了溫情與殘酷,其實也深深影響我的價值觀與生涯規劃。賺錢要賺到什麼地步才算足夠?退休是否真的那麼值得嚮往?對於類似的問題,我當然不會沒有計劃與思考,但我的想法總是跟身邊的人不太相同。例如我很早就知道文學不能當飯吃,我重視酬勞多於虛名,我選擇在不同的機構尋找向上發展的機會而不會終身留在同一單位,我不會因為不懂而害怕投資,反而會勇於嘗試,真金白銀投入資金來學習各種賺錢辦法。

我認識很多二十幾歲已經渴望著退休的人,但另一方面,我有一些朋友本身是千金小組或富家少爺,雖然一出生已經不愁衣食,卻一直留在職場上打拼,而且越做越好。前者是因為討厭上班的生活而自怨自艾,明知沒有可能不工作,卻老是以退休的話題來消遣自己。後者說明了錢也不是萬能的,即使本身已經很有錢,也不太在意那份薪水,但人就是會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他人認同,即使是小姐少爺也是希望能發揮所長得到同事讚賞的。

社會上流行追求〝財務自由〞的想法,我有時會覺得這是金融機構的推廣手段,他們不停地強調〝財務自由〞的概念,無非是想製造一種社會氣氛,最終就是讓不投資的人也心甘情願花錢投資,人家賺的是股民或基金買買賣賣的錢,然後那些一心追求〝財務自由〞的人往往十賭九輸,不過養成習慣之後往往也不願離場,於是〝財務自由〞的神話不停流傳下去,但絕大多數小投資者即使已經很努力仍然是要準時上班的,因為大獲全勝通常都是人家的事,我們總是輸多贏少,有時甚至會被深深套住,有苦自己知。

以前遇到親友與我談論關於儲蓄投資與退休的話題,我總是順應對方的興趣而說出自己還有多少年就可以退休,如果儲蓄到多少錢便可以過些安樂的日子,這是因為到了我這個年齡層的人,彼此都在想著大同小異的事。不過近來我內心的聲音已經蓋過了表面的一套,其實我很少會想到退休的事,人生尚有漫漫長路,前面還有無限的可能,何必太早為自己設定規限呢?因為根本不去想退休之後要如何如何那一套安慰自己的話,我更在意的是每日如何賺更多錢,這包括要保住正職,確保一直有穩定的收入。然後在自己的興趣方面努力精進,希望這些業餘事務有朝一日可以得到合理的回報。最後當然要在投資市場上小心謹慎,盡最大的努力穩定地賺錢而且要保住本金。這樣三管齊下,認真投入,其實已經夠我忙了,我才沒有時間與心思空想十幾年之後的日子要怎樣過呢?明日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預測,即使預測了也不一定會如你所願,既然如此,我寧可在尚有力量的日子火力全開,每一天都以實際行動讓自己做到最好。

至於退休之後會過些怎樣的生活,到真正退休時再安排也不遲吧!

何必終日沉醉在這種無法確定的迷夢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