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燕子
文學燕子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日本文學介紹、影評、書評創作/短篇小說/散文/隨筆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影評:我從幻想的美好到墜落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為太陽花學運下了一個最詳盡的注釋,主角是擔心他人眼光的陸生蔡博藝,及充滿衝勁,但同時也和自己的內心交戰的學運領袖陳為廷,在觀賞這部片前,我一直對於這種以社會運動、意見領袖為主題的紀錄片抱有稍稍的不信任,認為此類紀錄片往往帶有立場,不夠中立,但看過傅榆導演在片中的心境轉折後,我折服了,為這部片帶來的震撼折服。


陳為廷

   在陳為廷的部分,我看到了一個人如何從普通的社運人士,成為掌握權力的「神」,而突如其來的性醜聞卻化為箭矢,將「神」貶為罪人,罪人至今仍掙扎著重新作「人」,而人們早已捨棄他曾經擁有的「神」的光輝,將陳為廷扣上難以脫下的枷鎖。最一開始,傅榆對陳為廷和蔡博藝寄予希望,認為社會運動能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但最後蔡博藝因為淡江大學學生會長的選舉而淡出,陳為廷則因為醜聞退出政壇,這些突如其來的轉折震懾了傅榆當初的看法,也讓他學會,對任何人投以期望,都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其中我很驚訝的一段是學運即將結束時,陳為廷和領袖階級們商討如何撤退的閉門會議時期,當時,負責守著立法院大門的「衝鋒組」們說了:「我們為了反對黑箱而來到這裡,但如今我們的所作所為卻比政府來的更加不透明。」當作為旁觀者的群眾受到了媒體浮誇的挑逗,紛紛稱頌著此行動的大義,美其名為「民主之光」時,此紀錄片猶如真實派出的斥候,一刀割開了學運的光鮮外表,流出些許不潔的血,使觀眾看清了事件背後的一面,有好有壞,當大家抗議著不民主,自己卻或許也踩在了非民主的界線上,體現了真正實現公開透明的難處,以及學運中些許不攻自破的矛盾點。


蔡博藝

   而蔡博藝的部分,主要聚焦在他作為陸生,參加台灣社運的兩難和認同感。在太陽花學運中,他也作為一員守候在立法院,但卻為了一些不堪入目的標語感到悲傷,議場中可見為數不少的「支那賤畜」、「死阿六滾出台灣」等激起民族主義的言詞,這時蔡博藝說道:「在這一親身的民主政治實踐的過程中,我見識了兩岸民族主義的壓迫,激進台獨人士稱我為共諜,而激進的中國民族主義者稱我為漢奸。」在台灣,他參與著社會運動,卻被一些人因為國籍不同而妄下斷語;在中國,他常被政府單位約談,原因是因為那些他發表的「敏感言論」。這部片客觀地描寫了蔡博藝作為在台陸生,由於兩岸立場不同所遭遇的種種不平和困難,另外,在蔡博藝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的期間,淡江大學學生會對他的刁難,包括在選舉公報上特別放大國籍部分的資料,企圖帶起學生們反中的風向時,蔡博藝去追訴其法源,竟然還吃了學生會的閉門羹,這種荒謬的行為是我在尚未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前,完全無法想像會在台灣發生的事情。傅榆藉由他的鏡頭記錄了國人稱頌的台灣民主裡其實參雜了兩岸的敵視感,使得民主裡摻進了雜質,不再澄淨無暇。


結語

    從前我常常對一件事情任意推斷,隨便下評論,學運發生時,我一面倒的支持學運,原因可能是同樣是年輕人,另外正值叛逆期,對反對體制、政府之總有一些夢幻的憧憬,但這部紀錄片用旁觀者的視角呈現了最真實的學運和領袖們,他們衝鋒陷陣,也剛愎自用;他們光鮮亮麗,但同時也有著汙穢的另一面,傅榆不只讓我更加了解當時太陽花在立法院盛開的原由,也讓我學著用更客觀的角度看事情:少一些情緒化,多一些理性,雙眼會看得更清楚,看清是非善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