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
马特

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中国最好且永不过时的女性题材作品之一 | 《红色娘子军》

三·八妇女节,给大家推荐一部作品《红色娘子军》,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且永不过时的女性作品。

​三·八妇女节,给大家推荐一部作品《红色娘子军》,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且永不过时的女性题材作品之一。

说到推荐,这部作品名气太大其实内容无须赘述。1957年作家梁信来到海南岛采访,见到了30年代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的老兵,之后写了一部电影剧本《琼岛英雄花》。当时谢晋导演刚拍完火热一时的电影《女篮五号》,相中了这部剧本,改编成电影《红色娘子军》,1960年上映。

1964年《红色娘子军》又被改编成芭蕾舞剧,开始世界巡演,至今也是中国芭蕾舞顶尖水平代表作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时期,8部样板戏里面6部是现代京剧,2部是芭蕾舞剧且都是女性题材作品,一部是《红色娘子军》,另一部是《白毛女》。

向前进 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中国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是被拯救的弱者,这些传统作品通常歌颂女性的善良忠贞,她们抗争的方式就是为了忠贞而被动承受痛苦的考验,作者为她们安排的最好结局无非就是遇到好男人嫁了,从此过上好日子。即便在另一部革命作品《白毛女》中,虽然女主角喜儿有主动抗争的心态转变,但依然是被外部拯救的女性弱者形象。

《红色娘子军》在这一点上的人物塑造超出了同类型的几乎所有女性题材作品,女性不再是被拯救的弱者,相反是自我拯救的强者。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这可不是即将迎接解放顺应形势的年代,1927年国民党刚刚发动政变围剿革命,这正是革命最危险的年代,《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性不是革命的被动跟随者,而是革命的主动领导者,是最低谷时期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抗争的勇士,女主角吴琼花一出场就是强势反抗者的形象。

“妇女的冤仇深”,很多革命浪漫主义作品认为革命的动力是建设新世界的理想,然而革命最根本的动力是对旧世界的仇恨,人们还想不到新世界会是什么样,但旧世界的压迫已经让他们必须先砸毁一切也要改变,是这种刻在骨髓里的仇恨让他们永不妥协,除了死亡他们没有缺点,这些真正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是革命的先锋队。

女主角吴琼花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革命者,她有着最朴素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是未经过革命理论包装的,是点对点以牙还牙的,是不需要外界“教导”的,甚至在今天都是非常珍贵的。

当代对一些“女权主义”部分的抨击就是认为很多女权表达过激,矫枉过正,虽然某些具体事件中有待商榷,但我是支持矫枉过正的。历史中无数的革命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想矫枉就必须先过正,如果一开始就怕过正,那是不可能矫枉的。权力结构永远带着强大的惯性,抗争者想要达到最终的理想平衡,就必须先强过这种压力,你要先推到对方的空间中,才有双方拉锯的可能,不存在一开始就完美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这是这部电影很真实的一面,抗争并不来自基于纯粹理念上的理想主义,而来自现实中赤裸裸的压迫与剥削,唯有仇恨才是最大的动力,而当代对于女性的压迫其中一部分就是压制仇恨、美化压迫、无视最现实中肉到肉的欺凌。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一部作品的深刻往往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角色自我内在精神世界与情感的探索,另一方面是角色与时代背景和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关系。很多现代女性作品会倾向于前者,以女性情感生活和个人表达为主线,但也有一些作品会把视角放大,呈现女性与时代地域之间的互相作用。

《红色娘子军》无疑把重点放在了后者上,这和作品本身的革命宏大叙事有关系。“花木兰”是古代民间传奇中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也是不常见的力量型女性人物,但在传统叙事中依然要为她的力量附加道德上的正当性,也就是替父从军的孝道。

《红色娘子军》把立意拔高了,女性参与斗争不再是为了满足传统道德要求,而是要“为人民”。这个“人民”无疑既包含女性,也包含男性,这比今天一些作品中“女孩帮助女孩”的立意更高一层,女性不再被束缚于家庭叙事、情感叙事或者性别叙事当中,而要成为改变世界的普遍社会革命的主体,用今天的话说,《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完全的大女主戏。

这也是这部作品在剧情叙事上的特点,女性成为表达的主体而非配合男性,在战斗中女性担当了正面攻坚硬碰硬的角色,相反男性作为敌后潜伏提供经验配合工作。

今天很多女性题材作品往往会倾向于表达“女性拯救自我”或者“女性拯救女性”,除了少数超级英雄电影之外,不太多去表达“女性拯救男性”(这反而被认为是非常男权观念的)或者“女性拯救世界”。

自我与外界不可能是截然割裂的,因为一个人只要不像鼹鼠一样活着,那么他的成长本身就要包含“理解和处理与外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人的独立恰恰意味着,他能更好地主动塑造自己想要的社会身份与位置,而不是被动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与外界减少来往。

在《白毛女》当中,喜儿选择的是逃离,变成山中独自生活的“怪物”,当然消极抵抗也是抵抗,而在《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一开始选择的就是战斗,战斗本身就是在主动重塑自我的社会身份与位置,她从一个奴隶要变成一个自由的人,但自由的人不是一个躲在山里自生自灭的野人,只要有“主人”在,奴隶永远无法恢复真正的自由。

所以,“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在这部作品中,虽然以革命的宏大叙事为主线,但并没有牺牲角色个体的内心世界变化。女主角吴琼花一开始是一个偏于草莽的人物,她勇敢无畏而固执,在第一次战斗中就无视纪律,基于个人仇恨贸然攻击,这是通常说的“朴素的革命群众”。如果到此为止,吴琼花无非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女侠角色,革命斗争也就陷入了以牙还牙的个人报复。

在斗争中,吴琼花逐渐了解了组织的力量,学会了策略与配合,也知道了整个社会制度的“恶”不只体现在南霸天一个人身上,只要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不被推翻,杀了南霸天也会有北霸天东霸天,革命的目的不是铲除恶人的肉体(当然这一点也很重要),而是要改变容易滋生恶人,同时恶人可以肆意作恶的社会环境。

这部作品原本有感情戏,但最后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删掉了,不过我们现在看这部电影,还是能感觉到导演在铺设情感线,只是没有挑明。男主角的形象更偏向于老师,在智力和经验上给吴琼花很多指导,这也是这部片子在这段剧情处理上看起来不那么“女权”。

不过如果结合电影主要表达的革命叙事来看,他们两个人的情感是完全平等的“战友爱人”,是经历过共同战斗考验的,吴琼花的战斗完全依靠她个人的主动性,男主角的“教导”只是为了引出后面吴琼花入党的革命立意,反过来除了男主角之外,给吴琼花提供帮助的伙伴和战友们几乎都是女性。

电影的最高潮,就是男主角为了掩护吴琼花撤退,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吴琼花在远处的山上看着男主角被处决。这是非常经典的戏剧桥段,在最终的胜利前,英雄要面临一个重大的考验,这个考验通常是失去自己所爱的人,这告诉我们美满结局并不存在。

影片开头面对仇人,吴琼花仅凭一股血气贸然攻击受到批评,此时战友爱人被敌人处决,她克制住了自己,这是她在战斗中的自我成长,也是她学到的残酷但弥足珍贵的一课。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 ”最佳故事片、谢晋获得最佳导演、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获得最佳女演员、饰演反派南霸天的陈强获得最佳男配角,他是陈佩斯的父亲。

最后,这是三位红色娘子军老兵,电影中的原型人物。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铁锈与孤岛

马特

多数人愿意跟随时代,甚至期待自己能引领时代,但总要有人负责落后于时代,成为人群中最无趣的那个人,郁郁寡欢地跟在时代后面捡拾被碾过的碎片。有的人就是永远都高兴不起来,总会在狂欢中嗅出苦难的味道,在歌舞升平里挖掘那些希望被永远遗忘的过往,那些令一小部分人感觉尴尬,同时令大部分人感觉扫兴的记忆。

0135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