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期待的年節假期快到了,來科普一下假日的起源吧!!!
再過幾天就要放大家期待已久的年節假期了,想必到時候一定許多人都已經規劃好過年行程要做些什麼了吧。
今天突然有個點子就是來科普一下關於假日的起源,因為我一直無法想像我們中國人以前的古代是否有假日的這種制度存在,所以也特地花了些時間找尋資料了解一番。

我大致地看完了以下這個網站:
每日頭條-歷史趣聞:談談從古至今假期的由來,對比下現代與古代假期的不同
根據此網站的內容,我稍微地彙整了假日的歷史演變,想了解更多詳細資訊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網站閱讀。

其實關於『假日』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武王伐紂之後所建立的周朝開始...
那時候的人們在一年之中會有數次的祭祀祖先及神靈的活動,而在家家戶戶攜伴返鄉祭祖的同時,免不了的一定會沿路跟著好好地遊玩一番。 而當時的政府官員們無論是身為官員或是個人的身分時,都無法避免祭祀祖先的責任,所以相對地,假日的雛形概念就孕育而生囉。
歷史上首次關於假日的史料紀載
最早可於『漢五律』當中得知,「例五日,得以休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隔五天,那些漢朝的官員們就可以休息、洗澡一次。
畢竟那些官員多日在朝中處理政務,為民所苦的同時也累積了許多的身理、心理上的疲憊感,總也得好好的紓解並清洗一番。(因為當時那些關於遵從漢朝的律法規定,在辦公時都必須待在官衙裡面的,沒有特殊命令是無法擅自離開的。)
不過這種情況在現代根本是難以想像的情況吧😂,像我一天沒有洗澡就真得渾身難受😨
休假史上的一個重大變革,則出現在魏晉時期
『翻休』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了中國人的視線當中,這個詞的概念其實很簡單。
你可以把他想像成是輪休的概念,也就是像我們現今的工作環境當中若有早晚班的制度,當你休假的時間裡,就必定會有另一組對應的員工在工作著。 而魏晉時期的官員們也是這樣,如果碰到前面我提到的全國性的祭祀活動的時候,如果官衙裡或朝廷中的部門沒有人再繼續維持組織運作,那也是不太恰當的對吧? 這種輪休(翻休)的制度更是沿用於後續的各個朝代,甚至是直至今日我們所處的時代,都依然為許多人或組織運用喔。
而關於假期的天數問題,在每個中國的朝代之中自然也是差異頗大
如果假期太少,人們工作的效率就會有所降低,但如果假期太多,又會有工作態度隨便的情況發生,所以如何好好地規畫假期變變得相當重要呢!
而在中國歷史的各朝代當中,就屬宋朝最誇張了😱 如果根據歷史學家的推算,在宋朝休假制度的最鼎盛時期,全年的休假天數可達120天之多呢,各種五花八門的假期出現。 宋代就規定每個節日(例如春節、寒食和冬至等)放長假七天,此外還有一堆節日要放小長假三天。

(Allen羨慕的謎之音🤩:怎麼連冬至都放到七天之久阿XDD)
所以根據眾多歷史學家的研究可得知,現今我們所運行的假日時段,是在中國的數千年來不斷的演進,並隨著時代演變及當下趨勢所不斷進化而制定而成的呢~
雖說假期放的仍須自行注意,避免大家的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受到影響,但Allen還是要說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