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時間-淺談動物睡覺這檔事
睡覺和吃飯被視為維持動物正常健康身體體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對於全世界各種動物來說
因應各種動物生存條件的優劣、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同,不同物種的睡眠方式、地點、時間甚至睡姿可以說是差異頗大的。

一般來說,判斷動物是否正處於睡眠狀態可分為外在及內在來探討。
外在的標準就是我們直觀的看到是否處於活動的狀態,如果長時間停止活動且對外在的多數刺激遲鈍甚至是沒有反應,則可稱作外在直觀的睡眠,簡單的來說就是我們從外觀看到的睡覺狀態。 而內在的睡眠狀態則為可偵測到腦電波的變化,睡眠時的狀態與一般醒著的時候差異性是很大的,這是比較偏向數據分析的部分。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脊椎動物都需要睡眠,這點我想一般人都非常認同吧!!!👌
但其實,無脊椎動物也存在睡眠現象,而且與脊椎動物的睡眠非常相似,這說明動物睡眠現象的發生,就如同人類由原始物種不斷進行著近化的過程,而且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了。
軟體動物

例如軟體動物中的章魚睡覺時基本上是不閉眼的,牠只是把瞳孔縮得很小,藉此讓自己的呼吸頻率減緩,皮膚也因此呈現黃色或棕灰色。時不時會將其腕手向上舉起並轉動著如天線一般去警戒周圍環境。
節肢動物

而在節肢動物中,特別是如蒼蠅、蜜蜂、蟑螂等這一類的昆蟲,睡眠時於活動時,他們的身體機能會出現巨大的轉變,例如活動時,胸部會因為肌肉的運作而溫度身高,而停止活動時,胸部則會降溫。
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的睡眠行為其實比起其他種類的生物來說,會來的更明顯許多,以我們常常會聊到的魚類來說好了,你是不是常常聽到有人問說:「魚類是不是都不睡覺的阿?」😨
其實不然,牠只是睜著眼睛睡覺而已,魚類睡眠時會靜靜待在石頭間、砂子上或乾脆就鑽入砂堆之中,有時甚至會隱藏在水生植物叢中藉此形成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有些奇特的魚類,甚至還可以改變自身的顏色,來達到保護自己的功用,是不是覺得很神奇阿?
海洋的哺乳動物

而說到海洋之中的哺乳動物就更讓我腦洞大開了😨
牠們的睡眠模式非常的特別
簡單的來說就是牠們的大腦左、右半球是不會同時休眠或是活動的,他們會此時用左半腦運作,維持一邊側身的游動,另一邊則進入睡眠狀態。 而每隔一段時間,則會由另一邊的大腦交替過來,來讓此側大腦休息,形成一個非常有節奏的循環,聽了是不是覺得大自然很奧秘阿?
而進入睡眠的時間,對於每個物種來說也不盡相同,當然人類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但各位還是要讓自己有個穩定的睡眠時鐘比較好)。
大多數動物都在一天的某一特定時刻睡眠。 要麼在晚上睡覺,要麼在白天睡覺,還有一些動物白天晚上都睡覺,只是在黎明和黃昏時活動,這使它們能夠適應一定的溫度範圍和光罩強度。
一般說來,動物的睡眠時間總是選擇在環境最不利和食物最短缺的時候,對陸生動物來說,晝夜交替是影響動物睡眠節律的主要因素。
我們人類也是這樣,會有自己的一套生理睡眠時鐘。
最後一點大家都很好奇的來囉,到底動物們要睡覺多久才是正常的呢?
睡眠時間到底要多久呢?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以人類來說,平均有1/3的時間都在睡覺,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
而各種哺乳動物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很不同的。
這點也因應到前面提到的,物種會根據其生長的生活環境去調節自己的睡眠品質等條件。
科學家紀錄了許多物種的睡眠時間,由短至長如下(大略提一些物種,有興趣可自行上網查閱)
大象、長頸鹿為4小時,寬吻海豚、巨頭鯨為5小時,貘、山羊為6小時,牛、海豚為7小時,鼴鼠與人一樣,也為8小時。
田鼠、狗為9小時,猴子、狒狒、黑猩猩等同類生物均為10小時,美洲豹為11小時,絨鼠、食蟻獸為12小時,袋鼠、浣熊、家鼠均為13小時。
松鼠、河狸為14小時,跳鼠為15小時,狐猴、樹鼩為16小時,蝙蝠、犰狳和負鼠為19小時。
而大家常常看到的二趾樹懶可謂睡眠的冠軍,每日睡眠的時間竟然可以高達20小時,我不好意思tag某位馬民,我跟他不熟,可是我看到這一段快笑死🤣🤣🤣
當然,這裡所列舉的睡眠時間,只是根據研究資料的平均數字
每個物種之間,當然也會像人類一樣,有些個體比較貪睡,有些則比較不貪睡囉!!!
果然不是只有人類的群體之間才存在異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