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時間-餅乾的起源
我想對於許多上班族來說,在上班期間的空檔或是下午茶時間,都免不了會偷閒的吃些點心(如餅乾)解解饞吧!!

像上圖這個蛋捲(品牌被我馬賽克了),我個人是蠻喜歡吃的,就算是在房間也會邊吃邊使用電腦。 於是我好奇的因子又爆發了,哈哈
究竟,餅乾的起源是怎麼來的呢??
餅乾

它的由來據傳是在19世紀五十年代的某天,位於法國領域內的比斯灣沿海地帶,恰巧有一艘英國的帆船觸礁因此擱淺於一個杳無人煙的小島,而此時風勢過大導致船員們無法再船隻修整好後繼續航行,因此他們返往船上找尋是否有可以食用果腹的食材。 他們無奈地發現床上的麵粉、奶油及砂糖等食用材料均被水浸泡而使用困難。 他們只好把一團泡在一起的麵糊帶回島上,並將這些看似無用的麵團捏成一團一團的小麵糰,接著用火烤熟著分給眾人吃,沒想到烤熟之後的麵團又酥又脆。味道也相當可口。 船員們返回國內時,就將此種製作食品的方式,以法國比斯灣(bis)來命名,配合烤的英文(cuit),就形成今日餅乾(biscuit)的由來囉!!
而餅乾(biscuit)在經過這麼多年的演進及交通方式的進步,也被廣泛的傳播至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想當然一定發展出許多餅乾的樣貌及口味,而其名稱也會因為差異性的不同也有所差異。
以下就簡單列出幾項我們較為熟知的餅乾類型吧:
硬質餅乾

這個就是大家在超商常常看到的那種軍用餅乾糧食,應該蠻多人不喜歡吃的,認為它過於偏硬又沒啥味道,不過我個人是蠻喜歡吃的,難道我是異類嗎🤔
比司吉(biscuit)

這個就比較偏向於餅乾的始祖,那種以火將麵團烤熟之後製作而成的餅乾,像是現代許多人閒暇之餘喜歡烹飪些餅乾放置家中,有朋友來訪或是家中慶祝節日時,就會拿出自己烹飪的餅乾來招待大家。
脆餅乾(cracker)

我們常常在吃的蘇打餅乾其實就是這個類型,像是我有時候都會買有一個品牌叫自然之顏的蘇打餅乾來吃,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聽過這個品牌。
搭配飲料一起吃喝真的挺享受的,用來追劇更是一絕,哈哈
甜餅乾(COOKIE)

COOKIE其實跟biscuit的外型挺像的,但差別是COOKIE內含有大量的脂肪和糖,尤其更常常添加雞蛋是它的一大特色。
也由於含有大量的糖分,又被稱作甜餅。
餅乾其實還有其他許多種類的形式,例如之前有舉辦過的一個社區活動
【社區活動提案】我的格仔餅回憶
裡面提到的格子餅或是鬆餅等,都是從最初那些船員發明的餅乾(biscuit)發想而來的,但經由人們的各種創意改良,而產生了許多各式各樣的美味餅乾。
鬆餅、格子餅這類較為鬆軟的餅乾類型我就不多作介紹了,因為我個人比較歡吃偏硬又酥脆的餅乾(被毆🤣
以上稍微介紹一下餅乾的由來,不知道你們都喜歡吃些什麼樣類型的餅乾呢?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