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译文
鸽译文

为了英语水平不下滑以及学习新知识,偶尔翻译一篇文章,主题不限,没有立场。

长期债务周期的终结与比特币的兴起

长期债务周期的终结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伴随而来则是比特币网络的发展兴盛。

本文译自 Bitcoin Magazine 文章《THE CONCLUSION OF THE LONG-TERM DEBT CYCLE AND THE RISE OF BITCOIN》,作者 Dylan Leclair

我将在本文中详细说明现行全球金融系统将不可逆转地崩溃的原因、它将如何走向崩溃以及在当前的危机之后世界的模样。我将使用瑞·达利欧(Ray Dalio)在《Principles for Navigating Big Debt Crises(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中给出的框架以及我本人对全球经济格局所做的背景分析,我还将详细介绍比特币如何发展成为了一种全球货币资产,而它又将怎么充当危机的缓冲阀。

债务周期

简单来说,债务是存在周期的。当你在今天借钱时,你就增加了你在今天的购买力,但付出的是你自身在未来的购买力。如果你购买了你现在无法负担的东西,那就意味着你的开支高于产出:你借的钱不仅来自出借方,而且也借用了你未来的生产力/产出。在一个基于信用构建的经济系统中,信用可得性(credit availability)的扩张和收缩分别会带来经济增长/活动和经济萎缩/衰退。

不管是个人层面还是宏观经济层面,情况都是如此。当个人借钱消费或投资且没能获得正收益时,该人未来的投资/消费/支出就会减少。这一框架亦适用于经济系统中的各行各业,也适用于更加宽泛的整个经济体系。

从长期来看,尽管生产力是经济系统最重要的方面,但是难以预测的经济波动的主要推动力却并非生产力,而是债务/信用的力量。

金钱的时间价值

为了了解债务和信用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知道金钱的时间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解释来说,对于同一数量的金钱,任何理性的经济参与者都倾向于今天收,而不是等到未来收。与金钱分开会有机会成本,如果一个人选择与他的金钱分开,那么理论上他明天获得的回报应该是正向回报,这样才能弥补风险和机会成本。

短期和长期债务周期的相互影响

尽管大多数人都很了解短期债务周期,但很多人并不熟悉长期债务周期的概念,而且长期债务周期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很多人并不熟悉长期债务周期?这是因为它很少重复,大约每 75-100 年一次。大多数人的一生时光都不会遇到一次长期债务周期的终结,因此人们也很少能理解其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典型的短期和长期债务周期,并给出一些历史背景和当前的统计数据,以说明美国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当前状况。

短期债务周期:约 7-10 年

债务周期都很多指标,其中包括债务收入比和利率。尽管在中央银行负责调控的时代,资本成本的市场并不是完全自由的,但由中央银行设定的利率可作为「无风险利率」,而经济基础就立足其上。事后分析,通过观察中央银行设定的利率,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许多短期债务周期案例,这也常被称为「繁荣-萧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约 75-100 年

长期债务周期是由许多短期债务周期构成的。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债务和偿债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为此必需去杠杆(deleveraging)。为了应对信贷紧缩,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从而降低相对的偿债成本,同时还能刺激经济。在进行生产性投资时,这一过程会重复,然后这种自我增强式的信贷扩张热潮会引发投机活动和资本错配。最终,债务负担和利息开支会变得过于庞大,以至于难以偿付,而中央银行的反应又是再一次降低利率。

在每轮周期期间,周期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利率都低于前一轮周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利率。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直到引发后续每次扩张的降低利率策略再也难以为继,因为利率会达到下界:零。利率降至零标志着一种货币制度终结的开始,因为这表明:整体经济体系的债务负担已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如果我们遵照政策制定者的激励结构(incentive structure),并参考过往的历史,那么可以知道,接下来合乎逻辑的选择就是牺牲该货币的价值。

货币政策的类型

在一个去杠杆化(deleveraging)事件中,主要可以使用三种形式的货币政策来减轻债务负担。正如 Dalio 在《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中定义的那样:

货币政策 1:利率驱动型货币政策。这是中央银行的首选工具,也是在「刺激」经济方面最有效的工具。这是因为降低利率可以

1)提升资产的现值;2)让人们能更容易使用信用进行消费和投资;3)减轻偿债负担。只要利率还有下降空间,降低利率几乎总是应对债务危机的第一反应。

货币政策 2:量化宽松(QE,也就是「印钱」)以购买债务证券/金融资产。QE 会将现金投放到投资者手中,然后投资者会想办法将其重新配置到其它金融工具中。某些经济学家认为 QE 并不是用钱生钱,因为这个过程涉及到将一项金融资产置换为等额现金。这个逻辑存在缺陷,因为刚印出的钱会在信贷市场形成买单,而如果不印钱,这些买单就根本不会存在。

QE 会给投资者和资产价值带来积极影响,但对那些没有资产的人基本没有助益。很多时候(包括当今),这都会显著增大贫富差距。QE 使用得越多,其效果就越差。当金融市场缺乏流动性时,QE 是最有效的,但一旦信贷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多次膨胀,QE 的效果就会随着印出的每个边际货币而减弱。

货币政策 3:「消费券」。这种政策形式是直接将钱放到民众手里。货币政策 3 的案例就是全民基本收入以及刺激性发钱,这已经开始普及并得到了支持。使用这种货币政策形式的原因是前两种形式会不成比例地让投资阶层获益,而中产阶级和社会底层则难以摆脱困境。在债务周期后期,当贫富差距达到极致,大众开始寻找任何可能的「搞钱」方法时,该类型的货币政策的政治接受度会变得最高。

这种货币政策还有另一种形式,即由中央银行对债务融资的财政支出进行货币化,现代人也称之为「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

货币简史

1971 年的尼克松冲击(Nixon Shock)引发了美元和全球货币秩序的巨变。在此之前,其它国家已经同意让他们的货币锚定美元而且全球中央银行也可使用美元兑换黄金,而尼克松在 1971 年 8 月决定「暂时」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并由此永远地改变了全球货币秩序。这一决定生效后不久,在 1973 年 3 月,G10 国家的货币放弃了固定汇率标准,开始采用市场公开的浮动汇率。

有史以来第一次,差不多全世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互连)有了自由浮动的货币(即纯法币)。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态环境:国家们越来越倾向于竞争性地使本国货币贬值(这能降低他们本国经济的资本成本),并以此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和促进出口市场。

如果一个国家维持自己的货币购买力,不与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法币一道贬值,那么该国的购买力会显著提升,但其国内制造业基础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则会显著下降。

尽管美联储的美元和货币政策决策是针对美国国内制定的,但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会受到美元充当着国际经济全球储备货币这一现状的影响。

终局将如何?

很明显,我们现在正处在一场已持续了 80 多年的债务超级周期的最后阶段。我们正站在当前货币秩序的终点位置,我们必需某些新东西来填补其中的空洞。

1955 年至 2021 年的有效联邦基金利率

过去 40 年里,利率一直处于长期下降趋势中,而反过来,债务负担则在整个经济体系不断累积。自 1981 年来的每一次经济繁荣都得益于经济刺激,其形式为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可以通过有效联邦基金利率和实际 GDP 年度百分比变化的图表观察到。生产力和技术的长期增长源自人类的创业精神和聪明才智,但在短中期,信贷周期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请注意,实际 GDP 每一次下降,利率都会随之降低。

1981-2021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比变化

利率在 1981 年达到了 19% 的峰值,而在过去 40 年里,利率的长期趋势一直是下降。换句话说,在过去 40 年里,贴现(discounted,是指将未来支付转换成现值)的现金流让每种资产都腾飞了。基于由不断下降的利率所支撑的估值,债券、股票和房地产均已升值了几个数量级,而这些价格增长并不能通过有缺陷的 CPI 指标有效地衡量。现在,随着美联储的融资利率达到零的下限,降低利率的方法已经难以为继。

下面列出了三次最近期的短期债务周期图表,数据为有效联邦基金利率。

0.25%→2.25%→0.25% 利率周期,2015–2020
1.0% → 5.25% → 0.25% 利率周期,2004–2009
3.0% → 6.5% → 1.0% 利率周期,1994 –2004

宽松货币政策的次级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越来越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一个副作用:显著的资产价格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的大部分原因并不是不断增长的生产力或产出,而是紧随每次后续的「破产」或去杠杆化事件而来的大规模信贷扩张和贴现率降低。资产价格膨胀会将财富集聚到少数人手中,由此造成的次级影响是社会动荡和普遍的两极分化。

「在泡沫时期,贫富差距增大;当不富裕的人遇到困难时,这种贫富差距会尤其让人愤怒……正是在这样的时候,左派和右派的民粹主义往往都会抬头兴起。民众和政治体系该处理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经济和社会度过这一时期的关键。如下所示,现在的美国不平等和民粹主义都在上升,就像 1930 年代那样。在那时和现在,人口中最富有的前 0.1% 的人的净财富大约等于底层 90% 的人的财富总和。」——《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

由此看来,美国过去十年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和政治分歧就能找到原因了。太阳底下无新事,回顾过往,我们能在历史中看到一些类似的案例。美国已经出现的愈渐受拥护的民粹主义运动和政策是可以预期的,受横跨数十年的货币政策决策所伤,这是民众的自然反应。如果只是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人,而不是由宽松货币政策创造和强化的系统性不平等,就错失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某些情况下,对富人加税会变成一项具有政治吸引力的政策,因为富人在经济繁荣中赚了很多钱——尤其是那些金融领域的富人——人们会觉得问题的症结正是他们的贪婪。中央银行购买金融资产的行为也会不成比例地让富人获益,因为富人持有远远更多这些资产。政治的巨大左倾转向通常会加快资产重新分配的努力。这通常会促使富人转移他们的财富,包括转换成安全的形式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这类行为本身又会反过来影响资产和货币市场。」——《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

近期就有一个例子: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伯尼·桑德斯通过一项财富税(wealth tax)法案。不同于标准的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财富税会直接没收一个人超过一定净值阈值的财富的一定百分比。许多不同政治立场的人都相信美国需要这样的政策,原因是「资本主义的顽疾(ills of capitalism)」。但是,讽刺的是,美国(和全世界)如今面临的大规模经济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却并不是因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1% 顶层富人和投资者阶层持有的大比例财富并不是生产力增长带来的结果,而是宽松货币政策所造成的金融工程的后果。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先别急……

尽管美国常常被说成是一个「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原因如下:

在一个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定价机制是货币。当存在设定货币价格的垄断机构时,这个市场本身就不是「自由的」。每当经济下行时都降低货币的价格可算不上是自由。这类政策包括最近期注入的数千亿美元,现在每当大规模清算不良投资时都会向金融市场注入数万亿美元。这种垄断性的货币定价是过去的系统性危机的部分原因,也会加剧未来不平等。这就是导致资本严重错配的原因,通过主权债务市场提供的负实际利率最能明显看到其影响。

金钱的时间价值=负数?

本文写作时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率

随着美联储将利率定为零,同时还进行着大规模量化宽松计划来货币化联邦赤字,金融体系根基于的「无风险利率(risk-free rate)」实际上变成了「无回报风险(return-free risk)」。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资产估值暴增,这些资产的持有者的财富也成指数增长。

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财富差距已被进一步拉大。以下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在 ZIRP(zero interest rate policy,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QE)的推动下,其在短短 12 年内就增长了近 500%。

美联储近期的《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消费者金融调查)》报告发现美国前 10% 的家庭持有了美国 84% 的股票,而后 50% 的家庭仅持有 1%。光是这一数据就足以说明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声称美联储的政策「绝对不会助长财富不平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谎言,只是为了帮美联储挽回颜面罢了。

接下来呢?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产者(haves)」和「无产者(have-nots)」的差距从未有如此之大,中央银行们已经承诺会将利率保持在 0% 相当长时间,而且整体经济的债务负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庞大和更不可持续。

从数学上看,我们已经没有逃脱当前经济环境的方法。政策制定者知道前方只有一条路,而那正是一开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更多 QE 形式的刺激计划(为了向金融市场提供额外的流动性并抑制收益率)以及向民众空投支票和救助金的财政刺激计划(为了尽可能降低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体系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其需要指数级扩张的货币基础,而货币扩张只会加剧当前经济环境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之中,资产价格会继续大幅上涨,而且中低层收入群体将越来越难以支撑,因为在货币政策和技术进步(由此造成的工作任务自动化会夺走许多人类原本的工作)的耦合作用下,真实工资水平会下降。当前所采取的行动并不是一种长期的解决方案,过往的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

下面展示了一系列图表,其中给出了自 2000 年以来的多种债务和收入指标。请自行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你的结论。

企业营收: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55%
企业债务: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166%
家庭收入中位数: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63%
总负债,家庭和非营利组织: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146%
国内生产总值: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115%
债务证券和贷款,所有行业: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206%
联邦债务:自 2000 年以来增加 380%

技术正在改变规则

追逐不断增长的信贷扩张所引发的持续「增长」是存在问题的,那就是游戏规则已然改变。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系统的规则,而我们的货币系统却无力适应。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快速进步和发展的技术让我们能以越来越少创造越来越多。随着过去的工作被自动化替代,并且技术在持续地让生活许多方面的成本向零靠近,而我们的货币系统则必需名义上的成本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即使技术进步本应该为每个人带来福祉,让所有人都能以更低的实际成本享受更高标准的生活,但现行的货币系统必须竭尽全力避免通缩。

在一个正经历指数级技术增长的世界里,需要指数级更多的刺激计划和债务才能将这个系统整合到一起。如果没有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为形式的不断增长的刺激,过去 40 年里构建起来的债务负担将得到纾解,债务成本将迎来实际性的爆炸,所有银行都将无力偿付,而全球经济体系便会经历大萧条。请记住,不管是在微观经济层面还是在宏观经济层面,开支大于产出的情况都只能维持有限的时间。

下面展示了全球主要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尽管本文着重关注的是美国国内经济,但这幅图表明前文描述的现象是全球性的。

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受制于几十年前的政策。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行为有自身的道理,但并不能就因此认定这样的行为对全球货币和经济系统而言是「正确的」或实际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人类文明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在技术通缩的背景下,通胀型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么国家的手中会集聚更大的权力,要么就是人们会一个接一个地自愿加入和采用某种更优秀的货币系统——一种不能任意改变规则的货币系统。

解决方案:比特币

「在(长期债务周期)的这个阶段,债务货币化的效果不断降低,为了弥补其效果,政策制定者有时还会加大数量货币化债务。尽管这能够带来一些帮助,但也存在一个切实的风险:更进一步延长的货币化会让人们质疑该货币是否适合用于存储价值。这会让他们开始转向其它货币,比如黄金。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经济体都存在的根本性经济难题是宣称的购买力高于有能力实现的实际购买力。」——《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

我们现在就眼见着这出大戏正在上演。全球经济体系已在债务之下不堪重负: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流动性注入/刺激,就会出现通缩型崩溃(deflationary collapse)。由于利率被限制在了零的下限并且债务货币化在指数级增长,那么大规模违约(mass default)就不会是显式地爆发,而会是隐式地发生。其中错误项就是货币(在这里也就是美元)本身的价值。一场债务禧年(debt jubilee)就会到来,其形式为抹除债权人的购买力。

在债务货币化时期,合理的经济动机是通过寻找不会贬值或「加印」的资产(比如比特币)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世上永远只会有 21,000,000 个比特币。凭借其完全无弹性的、程序化的供应发行,每个理性的经济参与者都会将比特币视为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将其用作价值存储、交换媒介,并最终将其作为所有经济活动计算的记账单位。

比特币的货币政策
「通常来说,他们有动机将他们的金钱转移到这个国家之外(这会造成货币疲软)、避税以及在有流动性的和不依赖信用的投资(比如低风险政府债券、黄金或现金)中寻求安全。这通常会促使富人转移他们的财富,包括转换成安全的形式或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这类行为本身又会反过来影响资产和货币市场。」——《应对重大债务危机的原则》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财富税和越来越雄心勃勃的征税方法正在政治界浮现,政治家希望将其作为填补贫富差距鸿沟的「解决方案」。历史和经济现实却并不认同:这些税收政策效果不显,因为富人总能找到将他们的财富转移到应税范围之外的方法。现在,随着比特币的兴起,我们有了一种无法被冻结且抗审查的资产,而且其位于任何一个司法管辖区之外。使用比特币,我们有可能以一种自我主权(self-sovereign)的方式存储财富,完全无需交易对手,也完全没有信用风险。任何面临不利税法的个人或实体都可以简单地将他们的财富保护在这种加密能量墙之后,免受国家政府的侵夺。

当前的货币秩序将不可避免地被打破。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进程中,美国和世界的货币体系已然改变:少数人从中获利,其他所有人都为此付出代价。如果你支持人道,那么你必然同意:基于规则的制度优于由规则制定者决定的制度。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一个合适兼容的货币体系。钱的功能是协调每个经济活动,而比特币是人类有史以来在满足这项功能上获得的最佳工具。使用比特币,钱再次成为一种自由市场现象,人类文明也将因此兴盛繁荣。

比特币与美元的汇率,对数视图,图片来自 https://bitbo.io/

12 年来,比特币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全球地位:一种人人都可自由自愿采用的替代货币体系。尽管「经济专家」和「货币管理当局」一直在无休止地责难比特币,但比特币的价值依旧持续指数级增长。

现在,随着现行货币秩序的自我覆灭,比特币站了起来,这个数字货币网络将提供直接的激励,让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和实体都使用它。

一场巨大的债务禧年即将到来,而后世将称之为超比特币化(hyperbitcoinizatio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