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dysblog
Gladysblog

你到底在追求一個怎樣的人生呢?

到底「過去」是不是真正的過了去?

“Let go.” 聽很簡單,做卻很難。

時間在一直流逝,我們一直在成長,但有多少人覺得自己無法繼續前進?無論您多麼努力,都感到一直生活在過去?

受過傷、歷過錯的我們在每步向前的同時,卻不能停止腦裏的回憶,就像按了 “Repeat” 制一樣,陷入了無限的迷思之中。 到底,是甚麼讓你「卡住」呢?

心之迷宮,出口在那裏?

紐約時報「美國最受歡迎的心靈作家」、沃特金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導師」埃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曾經說過:

“There is a fine balance between honoring the past and losing yourself in it. For example, you can acknowledge and learn from mistakes you made, and then move on and refocus on the now. It is called forgiving yourself.”

「尊重過去與迷失自我之間有一個很微妙的平衡點。您可以承認自己的失誤並從中汲取教訓,然後繼續前進並重新關注現在。這也是人們所說的 -寬恕自己。」

我們並不能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我們與過去的關係。讓我們能從不斷重複過去的圈中跳出來,從沉浸在過去(Past)和卡住的未來(Future)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在我們唯一擁有的當下(Present)去創造一切。

放過我們的過去並不等於否定它。這是關於記住美好的時光,而不是讓不幸的結局籠罩整個人生。

大多數人不能放棄過去,因為他們沒能欣賞自己的現在。重建我們與過去的關係是要我們去停止思考舊的事物,並接受它們「已發生」的本質,拋開與它的關係,活在當下。最能夠表現活在當下的,我想佛教的理念一定是代表。在佛教中,對塵世事物的依附是痛苦的根源,是痛苦的根源,因此是痛苦的原因。

想放開過去嗎?首先欣賞一下您的現在!

近幾年,阿德勒(Alfred Adler)心理學開始廣為人知,在我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及過(經常!)。雖然阿德勒心理學是早在19世紀的理論,但事實上阿德勒的學說對現代心理學的影響很深遠,其思想也常常出現在生活之中。

阿德勒常常談討自身優越自卑感與人際關係,他所描述的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簡單,而往往把它弄複雜的卻是我們自己。從阿德勒的目的論中,他認為普遍人常常追究於歸因「原因」而非進行自我的改變。

「原因」其實是屬於過去的事,即使你終於找到,但是花掉了的卻是時間。「因果」關係不是必然的,從中我們可以作出千千萬萬個改變而非讓因果,或是過去的事去支配一生。

舉個例子,在愛情上,當問題發生時,大家很容易讓一些舊有觀點、情緒去主導自己的看法。我們很常會陷入「那個時候我做得不夠好⋯⋯」、「如果當初我再努力點⋯⋯」等的迷思之中。追求進步是好事,但是過份追究過去,卻會把自己困住。事實上,你的現在已經很好!


人們皆會追求進步,但更多時候我們的進步不是做給自己,而是刻意表現求向別人的認同。當一個人處處要別人肯定、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便會失去動力,變得原地踏步,感到生活得很大壓力。要知道,別人如何思如何想,是別人的事,不應該為此而困擾著你的人生。

人無優與劣,只有從不同的出發點,前往不同的終點。

要學會接納過去的自己,也要懂會忘記,就像花開花謝、潮起潮落,讓過去真的成為過去。只要我們仍在努力活好今天,就可以活得輕鬆、開心和充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