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超過300條行山路線資料,可按時間或起步地點搜尋路線。當中亦有專題文章及在香港以外行山的記錄。 天的漸變藍、海的碧綠與草木的青嫩,就是我的治療系。
香港仔水塘道>香港仔下水塘>香港仔上水塘>班納山>香港仔自然教育徑>香港仔下水塘>香港仔水塘道
天晴 / 26-32.5度 / 濕度 68-90%
交通:乘7, 76, 95, 971巴士或 4A, 4B, 4C, 4S, 52小巴,在「漁光村海鷗樓」站下車 / 回程乘相同巴士或小巴離開
感想:往香港仔上、下水塘有充足指示,大部份為平坦山路或水泥路,舒服易走,適合新手。在好天氣下走,香港仔水塘確是美麗,值得閒遊。
需時:約三小時/ 4.79km
**注意:由香港仔郊遊徑上落班納山並沒有指示牌,建議由熟路人士帶領或預先下載路線,並開啟App跟著走。上山路頗斜及略密,部份路段需手腳並用,新手不宜。需穿著合適,攜帶足夠裝備如手套、行山杖等。
Aberdeen Reservoir Road>Aberdeen Lower Reservoir>Aberdeen Upper Reservoir>Bennet’s Hill>Aberdeen Nature Trail>Aberdeen Lower Reservoir>Aberdeen Reservoir Road
Transport: Take bus no. 7, 76, 95 or 971, or mini bus no. 4A, 4B, 4C, 4S or 52, get off at Hoy Au Lau Yue Kwong Chuen / Return by taking the same no. bus or minibus.
Feeling: It is a well-built trail with fabulous views, easy hike, suitable for less experienced hiker.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4.79km, around three hours
** Points to note: The path from Aberdeen Nature Trail to Bennet’s Hill is quite steep, the vegetation is quite dense, not recommended to less experienced hiker. Please wear proper gear, bring along a hiking stick and gloves etc.
上星期行過龍山,頗喜歡這路線,只可惜當天有煙霞。待天朗氣清的日子再去,才記錄吧。
我跟好友說笑,應該沒幾多人像我未到過香港仔水塘吧。網上建議的路線,大多由灣仔起步,在建築物中穿梭,我確實不感興趣。由香港仔水塘道起步,雖然要走大斜路,但很快便到水塘範圍,感覺不錯。
我們先往香港仔下水塘,沿右方車路走。
不用十分鐘便到達下水塘,遇著排洪,相當美麗。
香港仔下水塘於1890年由私人興建,為大成紙廠所擁有。後為解決供水問題,由政府接管及重建,作為香港仔水塘計劃的一部分,並於1932年重新啟用。(1) 香港仔下水塘水壩、香港仔上水塘水壩、水掣房及橋於2009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2) 水塘範圍內有告示牌,提及水塘設施的位置、建造物料及結構。
翻查舊報紙才知,原來政府接管大成紙廠水塘後,加開夜班趕工。報紙不時有跟進香港仔上、下水塘的工程進度。報導不時出現石排水塘,不知是大成紙廠水塘還是香港仔水塘的另一稱呼。
(左) 1930年3月26日《香港華字日報》 (右) 1930年11月12日《香港工商日報》
此為網上截圖,版權屬於香港公共圖書館
網站:香港公共圖書館
沒有橫過水壩,因今天稍後會行香港仔自然教育徑,由對岸回來。
先往上水塘。
預報今天天氣不穩,為安全計,所以走康莊大道,完全不用找路,難得的輕鬆。
結果今天陽光普照,多謝阿天。今天時間多的是,每逢看到小徑,我們也走走看看,看到香港仔上水塘水壩。
行約十多分鐘,便到達香港仔上水塘。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資料「香港仔水塘由上水塘和下水塘組成,是為了在薄扶林水塘以外增加儲水量以解決港島西區食水短缺的問題而興建。這是繼薄扶林水塘、大潭水塘群和黃泥涌水塘後,第四個及最後一個在港島興建的水塘。」(2)
香港仔水塘興建項目於1929年5月獲得批准,隨即於11月動工,為紓解港島居民供水問題,亦讓鴨脷洲等偏遠地區的居民首次獲得公共食水供應。較大的香港仔上水塘於 1931 年 12 月落成。較小的香港仔下水塘於1932年重建後啟用。 (1)
上水塘的水壩及橋為法定古蹟。
發現物料上有花紋,很精精緻。
今天天氣出奇地好,加上遇著排洪,確實很美麗。大家也拍了很多相。
終於捨得離開,往水壩,哈。
上到壩頂,看到水掣房,香港仔水塘的四項法定古蹟也全看過了。
在壩附近的位置看到昔日的軍事設施。
參看高添強先生的《香港戰地指南 (1994)》,才知這是一座機槍陣地。
橫過水壩。
看到名為「天花墩」的舊式測量降雨的工具,內裡安裝了接雨器、載水器及量度器3件組件。
途中遇見藍點紫斑蝶的蛹,非常驚喜。原來蛹泛著金屬光澤,除能嚇退捕獵者,亦能反射光線,具隱藏功效。(3)
往下水塘方向行。
見天氣好,沒雨帶或雷暴,所以決定上班納山。初段頗斜亦密,但山徑尚算明顯,不用找路。
回頭一看,看到香港仔上水塘全景,驚喜。
山徑略密,部份路段略斜。
行約20分鐘,到達班納山,風景不錯。
好友看到地盤貼滿兩句沒有XXX只有XXX的安全標語,不知是不是當風的關係,其中一組標語只剩下四個字,「沒有」及「只有」,頓時令人有「沒有XX只有XX」的聯想。
好友談到上次走南朗山,在吊車下方爬來爬去的經歷。
選了另一條路下山。
在大石旁邊走。
坡度相對較緩,沒大難度。
接回香港仔自然教育徑。
向下水塘方向行。
橫過下水塘水壩,最後返回起點,經香港仔水塘道離開。
好友說我這個行山blog條條路線也新手不宜,有幾多條是適合新手呢?其實都有幾十條呀,哈。在這個行山blog裏,我盡量用相同的詞彙去形容路況,希望相對容易比較每條路線的難度。一條路線也不能隨便用幾粒星來代表難度,行山也很視乎當日天氣及自己狀態。我是希望大家可以看過所有資料,包括路線的長度、難度與路況,再按自己的體能決定路線才出發。亦是因為這樣,我從沒用星星難度制。在關於這一頁裏,有談到對新手的提議及如何在這blog找新手適宜的路線。
有些路線則是部份路段適合新手,譬如破邊洲及標尖角路線,新手只宜走標尖角;白馬咀與麻南笏,新手只宜走麻南笏等等。大部份路線皆有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到郊野時也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今天經香港仔水塘道前往水塘範圍,行約10分鐘至香港仔下水塘,再走約15分鐘至上水塘。由上水塘行至班納山上山入口約40分鐘,上行約約20分鐘至班納山,下山約25分鐘。最後返回水塘入口花約45分鐘,全天行約兩個半小時。
附近的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百載‧流傳》紀念特刊,水務署 (網上資料 2009年)。檢索日期:2020年10月10日。
(2) 香港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 (網上資料 2020年9月23日)。檢索日期:2020年10月1日。
(3) 斑蝶全接觸之認識斑蝶,綠色力量。檢索日期:2020年9月8日。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