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鬱日記
輕鬱日記

我是一個新手媽媽/ 前輕鬱症患者/ 程式語言學習者/ 閱讀愛好者。總是過度努力也樂於學習,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將學習內容輸出,「把一個看法偷偷藏起來,那幾乎等於没有一樣。一項事實如果不能讓人重現 (reproduce) 出來,那便根本不是事實。」— 《卡片盒筆記》 ———— 我有一個可愛的兒子跟一隻很白目的虎斑貓。我也有自己的網站,專門分享自我成長與情緒管理的文章,有興趣可以搜尋[輕鬱日記]。

家人是互相扶持,不是爭個對錯 — 《家人使用說明書》

人的大腦中,才能一定與缺點並存:創造力與「性情不定」「喜新厭舊」並存。策略思考與「拖拖拉拉」「漫不經心」並存。風險迴避能力與「膽小怕事」並存。危機處理能力與「學不會教訓」並存。只要缺點消失,優點也會跟著弱化。
Credit: 輕鬱日記

作者簡介

擷取自《家人使用說明書》

黑川伊保子

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研究員。195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她發現男女大腦的「瞬間反應」不同,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暢銷書《老婆使用說明書》與《老公使用說日月書》(以上皆悅知文化)中。另有《改善女人心情的方法》(暫譯:集英社International)、《打造戀愛腦》(大牌出版)、《成熟腦》(暫譯;新潮文庫)等著作。

父母並不是因為小孩「乖」「成績好」「有禮貌」而愛小孩,單純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小孩並不是因為父母「溫柔」「煮飯好吃」「會給零用錢」而愛父母,單純因為是自己的父母。
Photo by Jimmy Dean on Unsplash

為什麼在家裡會覺得壓力很

如果你常常為了家人的某件事或某個行為而感到不耐煩,與其治好對方,不如改變自己的做法會輕鬆許多。

男女大腦有別,優秀男性的大腦,想睡覺時只看得到床、想泡澡時只看得到浴缸。

男性的大腦是在狩獵中逐漸演化,一旦鎖定目標,眼中除了目標之外別無他物,眼前的一切就是被遮蔽住一樣,只能用「什麼都看不到」來形容。

不分男女,優秀女強人的大腦也會優先這樣運作

另一方面,女性的大腦則專注於採集食物和照顧小孩,能夠即時注意到孩子的一丁點變化。很多女性可以仔細觀察三公尺以內的東西,任何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她們的眼睛。

所以,老婆離開客廳時會順手整理杯子;去廁所時會檢查除臭劑、更換毛巾;把髒毛巾丟進洗衣機的同時還會記得拔掉浴缸的水塞。

所以你只要花點心思,或許就能拯救整個家庭。

例如對方總是不把垃圾丟進五公尺遠的垃圾桶,那就在附近再放一個吧。

Photo by Andriyko Podilnyk on Unsplash

因為是家人所以「不能做」的四件事

法則一:不要把「世俗觀點」帶回家。如果把外人的價值觀、判斷標準帶進家庭,這個家一定充滿火藥味。

法則二:失敗沒什麼好責備。不要責備家人的失敗,而是要包容家人的失敗。無論是打破杯子還是獨自煩惱,當事人一定會覺得孤單難過,這種時候正需要家人的陪伴不是嗎?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責備失敗的家人、挖苦失敗的家人呢?

法則三:禁用5W1H提問法。對家人不能直接丟出「5W1H系列問題」。所謂5W1H系列問題,是指以「Who」(誰)、「When」(時間)「Where」(地點)、「What」(何事、對象)、「Why」(原因),以及「How」(方法)開頭的問題。

我們可以把「為什麼?」換成「怎麼了?」

【X】「為什麼不寫作業?」

【O】「你還好嗎?最近好像常常忘了寫作業,怎麼了嗎?」

【X】「我不是跟你講過臨時加班一定要提前先説嗎?為什麼沒告訴我?」

【O】「沒收到你的LINE,沒事吧?」

法則四:不要侵入家人的「時空」。因為疫情的關係遠距工作變成一個趨勢,但同時也剝奪了家人之間的使用空間,連獨處的時間也會被剝奪。區分時空,讓每個家人都有各自的獨處時間與空間,就是後疫情時代的新家規

Photo by Maxime on Unsplash

只在意結果的父母,教不出一流的選手。

失敗也是有一套「正確」的方式:

1. 不害怕失敗,勇於挑戰。
2. 失敗後坦然承認,並為失敗感到難過。
3. 相信「過了今晚會變更聰明」,好好睡一覺。

失敗的當天晚上,腦中的失敗迴路閾值會提高,讓神經訊號不易傳遞,如此便不會重蹈覆轍。

當父母害怕失敗,孩子也會恐懼失敗。當父母過度期待孩子成功,孩子反而會因為壓力而難以成功。

三個訣竅好好利用失敗經驗來活化大腦

訣竅1:不要把失敗歸咎於任何人事物。
訣竅2:不要在過去的失敗中鬼打牆。
訣竅3:不要唱衰未來。

家庭是一個允許失敗、用失敗來活化大腦的最佳場所。

Photo by Sai De Silva on Unsplash

心靈對話vs.問題解決型對話

心靈對話是同理對方的感受,目的是察覺和理解;問題解決型對話則是確認狀況並指出問題點,目的是處理和解決。

家人之間的對話應該從心靈對話開始。就算你想告訴對方「你應該這樣做」,也要先讓對方感受到「我理解你的感覺」「你做得很好」。

家人的第一任務就是給予安全感,讓對方安心、減少壓力,讓大腦的活化程度達到最高。在這樣的基礎下再來解決問題就能觸碰到心靈,產生大腦深層的智慧。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到底家人對於我來說是什麼。從前我總是想要逃離家人的管控,也一直希望自己不要像自己的長輩們一樣教育小孩,更害怕變成自己的父母。在《過度努力》一書中說過,「即使你身上有和父母類似的特質,但是,你個人的意志、你的選擇,都會讓你跟他們不一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其實我們是可以對家人溫柔、寵溺家人的,家也不應該是我們想逃離的地方,若我們不喜歡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那我們可以選擇用我們的方式去對待、同理我們的父母或家庭,若你希望和家人有不同的相處模式,或是想要好好的疼愛家人,那麼就試著照書中建議試試看吧!


更多內容請參考輕鬱日記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