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 Holzwege
林中路 Holzwege

关于哲思、历史、人文、社科,以及它们与科学的碰撞和相遇

書單 · 媒體中的運動員性別表徵與塑造

自誕生以來,體育媒體中就充滿著關於性別相關的表徵、塑造乃至是歧視。甚至我們應該說,體育作為一個民族主義和男性為主導的領域,其中存在的性別相關議題更加突出,更加復雜。在林中路的首次講座《媒體中的運動員性別表徵與塑造》中,我們已經廣泛地討論了這些現象,也廣泛地提及了領域內重要亦或者新穎的研究文獻。在此,我們也將這份書單分享出來,希望為大家未來的閱讀與思考提供一些索引。


1 體育社會學中的男性氣質與恐同癥

Anderson, E., 2015.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 On changing masculinities and homophobia.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50(4-5), pp.363-367.
本文是在ISSA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of Sport Association) 與IRS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期刊) 成立五十周年之際,男性氣質和體育研究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Eric Anderson通過關註體育社會學中不斷變化的男性氣質與恐同癥的研究,為該領域撰寫的發展評估綜述文章。
文章首先反思了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社會角色的早期理解是如何建立在對同性戀的道德恐慌上的;此外Anderson還探討了Cornell等人關於「霸權男性氣概」的研究,推進了對男性氣質及其在體育文化中的動態變化的重新思考。為應對體育研究中男性氣質和恐同癥的挑戰,安德森提到了包容性男性氣質理論的發展,該理論認為,體育中與恐同癥相關的歷史狀況和社會因素開始以有助於理解男性氣質的方式發生變化。註意到以西方體育文化為中心並專註於白人男性的研究現狀,Anderson 認為未來需要根據種族、地理、年齡和其他混雜變量來研究減少恐同癥的交匯點。


2 體育社會學對於女性媒體表徵的發展

Bruce, T., 2015. Assessing the sociology of sport: On media and representations of sportswome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50(4-5), pp.380-384.
在 ISSA 與 IRSS 成立五十周年之際,作為理解媒體如何塑造對體育的性別化理解的領先學者,Toni Bruce 仔細分析了體育社會學對媒體研究的發展,特別是對女性運動員媒體表徵的關註。女性運動員媒體表徵的研究策略已經演變為跨學科的、交叉領域的和理論復雜的,而體育社會學中無論是一般性的研究,或是具體到媒體層面的研究,都面臨一個關鍵挑戰:如何在該領域的邊界之外獲得驅動力和曝光度。盡管以媒體為中心的研究已被提上議程,但在體育實踐經驗中對日益活躍的媒體的理解仍存在新的問題,而鑒於主流媒體對女性體育的一貫邊緣化,未來關於媒體和女性運動員的研究更將面臨持續的挑戰。這些發現預示著需要拓寬社會學框架,將「心理動力學維度」納入其中,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新興理論如何解釋關於女性和體育陳舊的表徵狀況,以及解釋此種狀況在文化中如何根深蒂固地存在。


3 體育媒體中的性別差異綜述

Bernstein, A. and Kian, E.M., 2013. Gender and sexualities in sport media. 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communication, pp.319-327.
Routledge Handbook of Sport Communication 一書作為唯一一本對當代體育傳播學科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的著作,囊括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先體育媒體、傳播學者和專業人士的貢獻,探討了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和體育傳播中的社會學主題以及各個層面的管理問題,並總結了當前研究、新興思想和當前的關鍵議題等。我們推薦的段落則選自其中的Gender and Sexualities in Sport Media 章節,綜述了過去的30年裏體育媒體的研究內容:過去30年來,關於體育媒體的大部分學術研究都考察了與男性運動和男性運動員相關內容相比,女性運動員及女性運動所接受的報道的總量與類型。許多研究表明,無論運動類型、競爭者的水平或年齡、媒體形式或媒體所在國家/地區如何,體育媒體一般都會用更多的篇幅來報道男性運動員,並給予男性運動員更多的重視。


4 媒體中的性別差異強化框架

Cranmer, G.A., Brann, M. and Bowman, N.D., 2014. Male athletes, female aesthetics: The continued ambivalence toward female athletes in ESPN』s The BodyIss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Communication, 7(2), pp.145-165.
先前的研究表明,媒體會以一種弱化女運動員體育競技能力的報道方式,微妙地將強化性別差異的框架具體化。這種現象被稱為矛盾性(Ambivalence),為了分析這一現象,此研究引入了一種理論和經驗支持的編碼方案,用於對 ESPN 的 The Body Issue 中的 157 幅圖像進行定量的框架分析,而這些圖像被編碼為不強調運動能力、將運動員性化或否認體育背景的框架。結果表明,運動員性別與不強調的運動能力和性別框架相關,而運動性別與體育背景框架相關。研究結果同時也支持 The Body Issue 的縱向變化趨勢,也即該系列已經變得更加性化並脫離了體育背景,但減少了不強調運動能力的框架的使用。總體而言 The Body Issue 繼續強化既定的媒體趨勢,也即弱化報道女運動員的運動成就,而這與其聲稱的報道方式背道而馳。


5 社交媒體與女性運動員的自我表徵

Coche, R., 2017. How athletes frame themselves on social media: An analysis of Twitter profiles. Journal of sports media, 12(1), pp.89-112.
媒體經常因其對女性運動和女運動員的描繪而受到批評。而運動員現在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與公眾包括其潛在粉絲直接接觸,這讓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自身形象。此研究由由新聞傳播與體育研究交叉領域的研究者Roxane Coche進行,主要方式是將運動員 Twitter 個人資料編碼為四個要素並對其進行定量分析,其中四個要素包括:頭像、封面、背景圖片以及bio鏈接。
調查結果表明,通過推特,正如可以在傳統媒體中看到的那樣,女性運動員會同時維護和對抗體育運動中的傳統性別角色和男性霸權。事實上,女性運動員通過在bio中強調自己的運動生涯,導向過分展示自己作為運動員的身份,然而從視覺上講,女性傾向於選擇專業照片而非運動場景中的照片來突出女性氣質,而男性運動員則相反。


6 倫敦奧運會媒體報道中的性別歧視

Dashper, K., 2018. Smiling assassins, brides-to-be and super mums: The importance of gender and celebrity in media framing of female athletes at the 2016 Olympic Games. Sport in Society, 21(11), pp.1739-1757.
奧運會為體育界的女性提供了獲得媒體廣泛關注的難得機會,尤其對於知名運動員而言,她們在這一賽事中的媒體活動中受到了格外多的關注。本文報道了 2016 年奧運會期間英國印刷媒體界對於三名女運動員代表的案例研究,這三名女性運動員分別是:Nicola Adams(拳擊)、Charlotte Dujardin(盛裝舞步)和Jessica Ennis-Hill(七項全能)。三人均為 2012 年奧運會的金牌得主,因此在 2016 年之前在英國已經積攢了一些名氣。而對於這些運動員的表現的報道被認為是高度矛盾的,人們讚揚他們的運動成就,同時也通過質疑運動、比賽水平和個人運動表現來貶低她們的實力。本文分析説明了名譽與知名度在女性運動員獲得主流媒體關注方面的重要性,但這種關注興趣仍舊是模稜兩可的且是有所保留的。


7 體育媒體性別差異的四個領域

Duncan, M.C. and Messner, M.A., 1998. The media image of sport and gender. Media Sport, pp.170-185.
Media Sport 全面介紹了體育與媒體的互動方式,涵蓋主題包括體育道德、體育比賽、體育和性別以及體育全球化的主題,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研究、體育新聞和休閒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撰寫。其中The media image of sport and gender 章節內容為體育媒體的綜述,比較了男性運動和男性運動員的構建與女性體育和女性運動員的構建的差異,並考察了四個關鍵領域:製作生產、運動屬性、篩選規則以及象徵性優勢。


8 倫敦奧運會媒體報道中的性別歧視

Fink, J.S., 2015. Female athletes, women's sport, and the sport media commercial complex: Have we really “come a long way, baby”?.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18(3), pp.331-342.
2012年倫敦奧運會被譽為 Year of the Woman,該屆奧運會中每個代表團都曾派出一名女運動員參加比賽,且全體運動員中近45%是女性。事實上,女性的體育參與度目前正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女性運動員的運動表現也很出彩,然而與男性運動員和男性運動相比,女性運動員和女性運動仍然受到體育媒體商業綜合體的截然不同的對待。此篇綜述評論則研究了這些定性和定量的差異,並討論了這種差異化報道對消費者看待女性運動或女性運動員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此外,作者還研究了對這些差異的解釋,並在最後提出了對未來研究和策略改變的建議。


9 體育雜誌封面與性別表徵

Frisby, C.M., 2017. Sacrificing dignity for publicity: Content analysis of female and male athletes on “Sports Illustrated” and “ESPN the Magazine” covers from 2012-2016. Advances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5(2), pp.120-135.
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與男性運動員相比,女性運動員在封面上出現的頻率變化。為此,戰略傳播領域的學者對 2012-2016 年體育雜誌封面描繪男性和女性運動員的方式進行了內容分析,研究共選擇了 245 個封面,而這些封面來自於兩家頂級體育雜誌,Sports Illustrated 和 ESPN。儘管自教育修正案第九條頒佈以來,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體育運動,且要求媒體對女性運動員進行更多報道的呼聲不斷,但與男性運動員相比,女性出現在封面上的比例僅為 10%。數據顯示,體育雜誌封面上的女性運動員比例在五年內沒有顯著變化,與其他研究人員報告的水平相當。除了在體育雜誌封面上的有限亮相外,女運動員還以性客體化的姿勢、挑逗的目光注視、暴露的衣着以及和性感身體姿態出現,而男性運動員則經常以穿着隊服,積極的相關運動或比賽動作姿態出現。最終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男性運動員的形象仍舊凸顯男性氣質的霸權主義。


10 後女權主義時期中的體育電視性別表徵

Musto, M., Cooky, C. and Messner, M.A., 2017. “From fizzle to sizzle!” Televised sports news and the production of gender-bland sexism. Gender & Society, 31(5), pp.573-596.
本文利用25年間女性體育電視報道的縱向分析數據庫的一部分數據,並對其進行分析,為研究者及讀者們提供一個窗口,以瞭解在後女權主義的社會歷史時刻,性別歧視是如何運作的。
文章摘要:隨着性別秩序的轉變,女孩和婦女的體育運動與男性運動逐漸融合,對女性體育的報道也從1989年的公開詆譭性報道,轉變至2014年的表面尊重實則乏善可陳的報道。為了從理論上解釋這一轉變,作者引入了 "性別平淡化的性別歧視"( gender-bland sexism)概念,這是一個當代的性別框架,淺薄地將擇優原則延伸到體育界的女性身上,電視新聞和重點節目則以毫無新意的方式對女性進行報道,使女性的體育成就與男性相比顯得乏善可陳。這種 "平淡 "的敍事使男女運動之間的等級制度正常化,同時避免了受到公開的性別歧視指控。這篇文章通過闡明女性如何在男性主導、男性控制的環境中通過基於個人能力的人才評估而被邊緣化,來為完善性別理論做出貢獻。


11 體育活動中的男性氣質研究

Kidd, B., 2013. Sports and masculinity. Sport in society, 16(4), pp.553-564.
此文於2013年發表於Sport in Society期刊,由多倫多大學運動機能學與體育學院(Faculty of Kinesi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名譽教授 Bruce Kidd撰寫。
女權主義學術對體育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迫使人們認識到體育活動的性別本質,並對大多數女性在傳統上被排斥在體育運動之外並被邊緣化的現象提出質詢。它強化並延展了社會歷史的洞察力,即現代體育不再是人們曾經認為的那種基本的、普遍的歷史實踐,而是在快速工業化的歐洲的特定條件下發展起來,並通過移民、摹仿和帝國主義來傳播的一系列相關活動。
按我們現在的理解,體育起源於「男性實踐」,由男性實踐,為了男性而發展,而沒有以任何方式考慮女性需求與女性經驗,因此每一代女性都不得不為將自己寫進這段歷史而奮鬥。在女權主義爭取機會的鬥爭和性別平權政治中,體育對男性的影響經常被忽視,而體育對男性、男性的「陽剛之氣」、男性羣體與其他男性(以及女性)的關係以及男性羣體在社會中的地位都有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運動員、觀眾還是完全不關心體育運動的羣體。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認識到這一影響以及體育賦予我的特權,遠超過承認女權主義為了公正與公平的機會資源而發起的活動的正義性所花的時間。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嘗試解決這些問題,也是為男性氣質研究合集而寫的,由邁克爾·考夫曼(Michael Kaufman)編輯。他(Kaufman)是男性、性別和權力問題的先驅學者和活動家。1990 年,我與Kaufman及其他男性一起成立了白絲帶協會(White Ribbon Society),以教育男性有責任幫助結束對女性的暴力行為。」


12 社會中的性別建構與交流

Kimmel, M.S., 2000. The gendered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本書作者Michael Scott Kimmel是一位已退休的美國社會學家及女權主義者,長期從事性別研究。此外,作為學術期刊Men and Masculinities的創始人與編輯,Kimmel被認為是男性研究子領域的領軍人物。
The Gendered Society 探討了當時的學術界及日常生活中對性別的思考,質疑性別僅限於女性經歷的觀點,相應地,Kimmel 本人的性別研究則將男性和女性二者的視角均納入考量。本書就性別問題做了三個大膽而有説服力的陳述:首先,Kimmel 證明了性別差異往往被極度誇大;事實上,男人和女人的共同點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其次,Kimmel 挑戰流行心理學家關於性別差異造成兩性不平等的觀點,並通過審視大量關於性別差異的實證研究和流行概念,從社會學的角度論證了相反的事實——性別不平等本身就是男女間出現差異的原因。最後,Kimmel説明性別不僅僅是個人身份的一個要素,而是一種社會建構的制度現象。


13 女子網球比賽中的不穩定性研究:對媒體偏見的反駁

Tejkalova, A.N. and Kristoufek, L., 2021. Anything Can Happen in Women’s Tennis, or Can I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Bias in Sports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 Sport, 9(5), pp.742-760.
本文刊發於體育傳播領域的頂級期刊 Sport & Communication,由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的兩位社會學者研究並撰寫而成。
文章摘要:體育記者和觀眾經常使用的「女子運動中一切皆有可能」的説法凸顯了人們關於女性運動員的一種普遍觀點,一個看似無可爭議的真相,即與男運動員相比的女性運動員(無法)始終保持在最佳水平的能力。本文聚焦於女子網球世界中女運動員受到的的此類待遇,並用實際數據對女性運動中的不可預測性的 "常識 "和 "經驗 "的論據提出質疑,以揭示媒體的公開偏見。利用職業網球聯合會和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巡迴賽的數據庫,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末,涵蓋約225,000場完整描述的比賽,通過邏輯迴歸檢驗「女子網球中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這一假設,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重點研究排名差異對比賽中獲勝概率的影響。而結果顯示,女子比賽完全沒有表現出更高的不穩定性或更低的可預測性,相反,男子比賽對排名差異的依賴性更低。


14 體育與性別意識形態構建

Theberge, N., 2000. Gender and sport. Handbook of sports studies, pp.322-333.
Handbook of Sports Studies 一書,由著名的體育社會學家 Eric Dunning 和美國暢銷體育教科書作者 Jay Coakley 編輯,此書的出版標誌着體育研究作為社會科學中一門重要的新學科的發展。
本文選自書中關鍵議題部分的 Gender and Sport 章節,由Nancy Theberge撰寫。該章節研究了體育對性別關係和意識形態的貢獻,即"為主導羣體的利益服務的一套思想"(Theberge and Birrell, 1994:327)。從歷史上看,體育一直被當作男性的專利,而其大部分的機會和回報也都屬於男性,這種安排既賦予這樣一種性別意識形態以基礎,也對其提供了有力支持:這種意識形態賦予男性與女性以不同的天性、能力和興趣。本章首先簡要介紹了現代體育的歷史根源,它為今天持續存在的意識形態和實踐奠定了基礎,隨後提出身體素質是運動與性別之間聯繫的關鍵因素的考慮,此章節的主體內容則是討論當時關於體育對構建性別和性別差異意識形態的貢獻的研究。


15 社交媒體中女性運動員的身份構建研究

Toffoletti, K. and Thorpe, H., 2018. Female athletes' self-representation on social media: A feminist analysis of neoliberal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economies of visibility”. Feminism & Psychology, 28(1), pp.11-31.
本文由迪肯大學與懷卡託大學的兩位關注女性與體育運動的社會學家合著,刊發於心理學與女性主義交叉領域的學術期刊 Feminism & Psychology。
文章摘要:關於女性運動員身份敍述的現有研究表明,儘管女性運動員在傳統和網絡媒體中出現頻率不足,但社交媒體可以作為一種潛在工具,以矯正這種報道不足,甚至在體育運動中挑戰和重塑性別與性別身份規範。本文為此進行了女權主義主題分析以挑戰上述論斷:考察在新自由主義後女性主義時代,五位國際女運動員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展示她們的運動和女性自我,並批判性地應用了 Banet-Weiser 的性別「可見性經濟」觀點。研究結果表明,在社交媒體環境中,女運動員正在採用新的身份構建策略,利用後女權主義能動者的特徵來推銷自己,包括自愛、自我剖析和自我賦權。本文通過關注新自由主義性別話語的意識形態運作,包括數字空間中塑造當代體育女性氣質的過程,以及將女權主義重塑為根植於市場的個體努力的進程,從而推進了對運動員社交媒體使用的新興研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