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東南西北飛
鴻雁東南西北飛

不入流作家,用文字記人、記鬼、記食、記人生……

從飄雨的街頭到飄香的巷頭,來一碗純米粿仔湯

我動筷夾起一條粿仔,它卻在到嘴之前斷裂,滑進湯中。記憶中的粄條,質地儘管滑順,卻稍具韌度,不至於一夾便斷。我後來才知道,要增加粿仔的韌度,必須添加地瓜粉、樹薯粉、玉米粉之類的植物澱粉,但郭家自製的粿仔則與眾不同……
位於安一路100巷31號的「郭家巷頭粿仔湯」,沿斜坡而下便抵達

除夕的前一天,基隆雨勢不小,氣溫也低。我和老婆冒著風雨鑽進基隆「罾仔寮」,在這個依山而建的老聚落的巷弄中上下往返、穿梭來去以後,襪子和褲管均已溼透。(罾仔寮遊記請見:車站行腳(3):基隆,不只是港都,也是山城

此時我們遊興正旺,不覺得冷。然而,當我們結束行程走回平地,一股寒意從腳底竄了上來;時已過午,肚子裡的饞蟲也鑽了出來。又冷又餓的我倆,穿過中山陸橋走上安一路,這裡人潮多,店家也多,覓食不難。

不巧的是,我原先找的餐廳,在過年前夕全面改做年夜菜外帶,這天閉門不接散客。既然吃不到想吃的店,又餓得難受,我只想隨便找一間便當店填飽肚子再說。但老婆覺得難得來到不熟悉的環境,不找個有當地特色的食物吃,未免留下遺憾。

這時,我們剛好走到安樂市場對街,望著採買年夜菜的人潮,毫無頭緒。沒辦法,只能請教谷哥大神,請祂指示一條明路。一經定位,才發現美食近在眼前,不到一百公尺處,有一間在地小吃店--郭家巷頭粿仔湯

繼續走沒幾步,就見到鮮明的招牌,而小吃店則隱身在前方不遠處的巷弄裡。有趣的是,它的座位區位於住宅懸空的地基底下,那裡擺了四張方桌,卻不見食客。我們以為用餐時間已過,急忙走下去,見到店門口和店裡仍有等著取餐、用餐的顧客,總算放下心來。當我們走到「地基用餐區」正要坐下,一陣凜冽的寒風颳來,這才明白大家為什麼不坐在這裡。

小吃店的座位區位於住宅的懸空地基底下,如果是風強雨大的天氣,建議坐在店內

說實話,我長這麼大居然沒吃過粿仔,一心想試試,再加上肚子餓,於是點了一份中碗的粿仔湯。送上來之後,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粿仔就是我們熟悉的粄條嘛。

我動筷夾起一條粿仔,它卻在到嘴之前斷裂,滑進湯中。記憶中的粄條,質地儘管滑順,卻稍具韌度,不至於一夾便斷。我後來才知道,要增加粿仔的韌度,必須添加地瓜粉、樹薯粉、玉米粉之類的植物澱粉;但郭家自製的粿仔,堅持以純米製作,不含其他澱粉,因而比起一般市售的粄條,更容易斷裂。

在筷子和湯匙的並用下,我順利吃到了數條粿仔,細細品嚐,吃出了它滋味--郭家粿仔的Q彈程度不比市售粄條,但嚼著嚼著,滿口盡是米香,餘香無窮;相形之下,市售粄條則除了Q彈,幾乎乏味可陳。

老婆點的小碗粿仔湯

郭家巷頭粿仔湯的第一代老闆郭永桂,1948年渡海來台投親,靠著賣粿仔湯站穩腳步、養育下一代。最初她沒有店面,而是每天一早用扁擔挑著兩桶粿仔湯在街上販售,後來在現在的店址擺攤,營業至今,目前是第三代掌勺。

郭永桂訓示後代,做粿仔有三大原則,除使用純米製以外,絕不可使用防腐劑,當天做當天賣;另外,做粿不可假手他人,必須親手製作--她的三大原則,造就了郭家的粿仔之所以異於尋常粄條的滋味。

粿仔湯的湯頭也是一絕,是用豬頭骨熬煮數小時而成。上桌前,再添上油蔥豬腸提味,提升湯頭的層次感。這兩樣調味都是我和老婆的最愛,簡直無法停下湯匙,不斷啜吮熱湯。

吃粿仔湯當然不能不點小菜。店裡的小菜琳瑯滿目,我們一口氣點了大腸、肝連、吉古拉、天婦羅以及燙青菜,吃得過癮極了。尤其是豬大腸,熬煮得軟嫩適中,入口即化,即使我已吃光了粿仔湯裡的豬腸,再吃盤裡的豬腸也不嫌多。

郭家巷頭粿仔湯的價目表

大啖了這一頓,我深深感謝老婆打消我隨便吃個便當的念頭,讓我品嚐到有傳承、有特色、有原則的在地吃食。

屹立安一路上半世紀的郭家巷頭粿仔湯,不僅暖了我的胃、我的身,也暖了我的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