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補齋
何補齋

竊思平生所學,何補於國計民生?

【舊時月色】黑殼蝦命案現場

這麼多年過去,是不是還有黑殼蝦命案繼續發生,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都知道德國有雙B,是指Benz和BMW。但有個廣告偏偏說德國有三B,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三B」是指:朋馳汽車、百靈小家電、和BRITA濾水壼。殊不知朋馳汽車已經和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合併成為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現在又分家了),百靈小家電則已被美國吉列刮鬍刀公司所併購。所以說,真正純正德國血統只剩下「一B」,就是我家裡那個BRITA濾水壼!

  如果小小給他研究一下,BRITA濾水壼這玩意兒其實是個很騙錢的東西,不過就是一個壼,裡面裝一支活性碳的濾心,讓水從上面漏到下面,就算過濾完成啦!那活性碳如果在水族館買,便宜得要命,這些德國人把他裝在濾心之中,漂洋過海而來,一支就要賣要幾百元,實在是坑人。不過,既上賊船,也不得不按時更換濾心,以保健康。

  又根據賣BRITA濾水壼的小姐說,用完的濾心具有相當神奇的除臭效果,可以放在冰箱或是鞋櫃中當作除臭劑。我的用法則是把用過的濾心先拿到冰箱除臭,過一段時間後再從冰箱拿到鞋櫃除臭,因為我們家的鞋櫃明顯比冰箱臭很多。而根據我實驗的結果,這濾心在鞋櫃中的除臭效果差不多等於零。可見售貨小姐所言實在不能盡信。

  前陣子我在辦公室養了一缸魚,不但有深綠到淺綠的水草,還有一段枯木作為造景,幾隻美麗的小魚和小群的黑殼蝦悠遊其中。由於我想師法自然生態,所以水草種得很密,魚、蝦養的不多,想藉由自然的光合作用及生物自行清理環境的能力,儘量不要更換過濾器中的濾材。(就是既偷懶又小氣的意思)。但凡事有其極限,昨日一看,哇塞!過濾器簡直髒到不像話,不整理一下是一定不行的。

  嗯!但是要換濾材還要特別開車去水族館買,相當麻煩。當下靈機一動,想到家中鞋櫃還有數支BRITA的濾心,既然這個濾心過濾的水是給人喝的,那麼把他廢物利用,拿來過濾魚缸的水,想必是沒問題吧!

  呵呵!真是佩服我自己的天才!

  於是乎,隔天我就帶了鞋櫃中的BRITA濾心到了辦公室,用大剪刀強行剪開,發現裡面是很細的粒狀黑色活性碳,以及白白黃黃的圓形小珠珠。二話不說,將過濾器中的老濾材丟掉,丟入BRITA的內容物,再塞上過濾棉將其固定,裝回過濾器,插電,濾水器的馬達就嘟嘟嘟的運轉起來,看著水族缸中的水就照著計劃流過了BRITA的濾心內容物,再流回缸中,讓我的小魚、小蝦也一同享受了德國高品質的科技,一切是如此完美。我滿意的看了一會兒,繼續上班。

  半小時候,站起來伸伸懶腰,看看我的魚缸。天啊!所有的蝦子都死掉了,一隻都沒能存活。看著不斷過濾循環的水,我想是我鞋櫃中的瘴氣溶入了水中,毒死了我的黑殼蝦。阿彌陀佛!阿門!

  經過了這件事,我有以下心得:

  1. BRITA濾水壼的濾心真的不是蓋的,用完之後拿來除臭,可以吸附足以毒死黑殼蝦的毒氣。

  2. BRITA濾水壼的濾心一定要按時更換,因為他不但會吸附毒物,一旦吸附的量過多,他就會隨著水流反向溶解出來。到時飲水豈不是越過濾越毒?

  3. 魚、蝦生活在水中,他們對水質純淨度的要求應該是超過人類的,

  4. 這次毒水事件,蝦子都掛了,魚和田螺都沒事,活的好好的。因此可推知足以毒死蝦子的毒物,卻可以殘存在活的魚體和田螺之中。所以說,下次去吃海鮮,一定要吃活蝦,活蝦一定比活魚或是活的螺類更不受污染。

  5. 有蝦子活動的水域應該算蠻乾淨,以後玩水可以拿這個來當指標。

後記

  後來我發現,BRITA的說明書有寫到,他們的過濾水適於飲用及澆花,但不宜用於水族養殖。所以黑殼蝦的死亡,應當和我拿去當除臭劑沒有直接相關。

  當年此文在部落格,有兩位讀者分享他們的黑殼蝦也死了,不過他們並非像我這樣亂搞,而只是將過濾水加入水族箱裡而已,就造成黑殼蝦的死亡。另一位讀者則說他的魚是活的好好的,不過他有習慣添加水質穩定劑。茲引用一則留言作為紀念:

看了有感咩.
我前天買了20元的黑殼蝦加2隻玫瑰蝦2隻小密風.昨天早上看還好好的, 因剛好要換水.就換水1/3,之後用brita的水加回去.回家後蝦兒們集體陣亡. 只剩4隻躲在角落.我又倒了一些brita的水下去.過半小時後,又死了3隻. 哎. 真是的. 只剩一隻蝦了.魚兒反而都沒事.

  當時討論的結果,認為過濾水造成黑殼蝦的死因,可能有二:第一是過濾水的PH值太低,偏酸性(官方數據似乎是4.5)。第二則是水太乾淨,類似RO水,破壞了水族箱裡的硝化系統。但並沒有一個定論。

  這麼多年過去,是不是還有黑殼蝦命案繼續發生,就不得而知了。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was the first to support this article
Loading...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