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滑
滑滑

hi大家好我是滑滑! 歡迎來到我的小腦袋✧◝(⁰▿⁰)◜✧♪ 因為記憶力不太好,所以需要一個地方好好紀錄保存嘿嘿

教育心理學公開發表☻|第六週:特殊兒童|

這週討論課的主題為國內特殊教育的現況作法,以及教育人員、家長、社會大眾對於資優班、資源班的觀念、態度和作法。

所謂特殊兒童,不單單只的是身心障礙的學生,資賦優異的孩童也包含在內,由於這些學生的情況特殊,普通班級模式的無法帶給孩子最完善的照顧以及滿足其特殊需求,於是有了「資優班」、「資源班」的出現,然而這種特殊班級的設計,也衍生出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資優班=績優班?

台灣普遍認知的資優班,就是需要經過考試才能進入,而考試的內容通常是以學科為主的考試,只要你英文或數學特別好,就可以進入資優班,獲得比較多的資源。不論師資還是課程的編排上,都跟普通班不同,因為被分到這一班也就意味著你比較優秀,比較會讀書,在台灣以升學至上的社會風氣下,每個家長都拼命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入資優班學習,才能考上更好的學校,未來才有前途。

這時,資優班就失去其原先存在的美意了,掛著「自然科學實驗班」、「人文社會實驗班」的名號,但其實翻成白話文就是指第三和第一類組成績最好的兩個班。資優意即「極少數」的人,然而台灣幾乎每所學校都會設立資優班,究竟是真的有這麼多天才,還是只是為了符合升學主義的需要呢?我們必須更精確地定義「資優」的定義,若僅僅指的是學業成就上的資賦優異,那在其他領域表現優異的孩子,可能就這樣被犧牲了。

「為什麼那種孩子可以和我的小孩ㄧ起在教室學習?」

若班上有一些有情緒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可能因為疾病纏身導致平常的表現不能與普通人表現的一樣,比如患有過動症,在上課時無法坐著安安靜靜的聽課,可能會發出噪音影響課程進行,導致老師需要花多一點的時間照顧那位同學,這時可能就會有家長變反彈,認為他小孩上課的權利被剝奪,因此憤而要求要將此學生「安置」到資源班,不允許他跟自己的小孩一同上課。然而這位家長的行為,可能也會造成小朋友對於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產生排斥與誤解,在不理解的前提下,日後對於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也更不可能有產生同理和包容的心。此外,若完全將普通生與特殊生分離,特殊生鮮少與他人接觸,缺乏於他人相處互動的技能,未來也很難融入社會。


目前的趨勢從原先的「特殊班級」慢慢轉為「完全融合」,意即要讓特殊生也能融入班級,一同學習。在教育心理學的ta討論課時也是大多數學生所支持的方向,然而這終究過於理想。在真實的教育現場,因為個別差異很難達到完全的融合,不論是有嚴重障礙的學生在普通班級可能會無法照顧到的他們需求,或是教師因把大多心力投注在特殊生身上而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情形,都是我們不樂見的。因此如何找到平衡點,考慮所有學生的需求,我認為未來的教師應多培養特教知能,並實行個別化教育的計畫,以及改變以成績至上的大環境,才是較為實際的目標。教育政策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不斷反省,不斷修正,才會更加完善,並且唯有持續思考、發現問題,整體社會才能更進步。

「每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心中的小星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