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收藏家
過客收藏家

全職韓中譯者,嗜讀者,影視狂人,資深狗奴。 linktr.ee/passer_collector

【紀念童年】書的斷捨離

今年買了不少書,尚未展閱的都放在箱子裡,讀一半的就散落房間各處,看完又寫好心得的才會收進書櫃。2020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下半年,這段期間看完了一些書,總算可以把開始影響行走空間的書收進書櫃裡,讓書跟書住在一起了。

只是,我沒想到與我同高的收納格這麼快就滿了,抽掉一些不會看的雜誌跟破掉的參考書後,還是只能擠出一兩本的位置。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面對現實踩椅子整理最上層的區域。

最上面的四格,右下那格是娃娃區。

我的房間很小,卻塞了一個家中最大的書櫃,加上底部的雙層收納櫃,這個書櫃總共有十四格的空間可以用,一排七格,大概有300多公分高。老實說,這個書櫃對我來說太高了,我是個沒事就會抽書來看的人,所以從小到大都只會用下面4-6格,方便拿取。只有再也不會看的書,或是捨不得丟的參考書和畢冊會放在最上層,不然上層就是空著。

既然都要整理,我就想一次整理乾淨,這次就鼓起勇氣拿出最上層已經泛黃積灰的套書。左邊那格放的是【走向大自然】系列,以及佳音英語補習班的課本跟習作。右邊那格則是國小生用的【國語文小百科】系列,以及老姊假借給我讀書之名,行不想整理之實扔來的高中參考書跟畢冊。除了英文以外,另外兩套都是用來補充常識的課外讀物,兩套都是精裝本,在時光的摧殘下,依然保存的很好。

內容都有搭配注音,有插圖也有照片--《走向大自然》
在兒童到成人的發展階段中,幼兒的3-6歲,被稱為「有意識階段」。此時的他們能做有意識的思考,知道自己正在學習外界的事物,對世間萬事充滿好奇,經常會把「為什麼」掛在嘴邊,所以這個時期又被稱之為「為什麼時期」。

依稀記得自己也曾經歷過這段時期,總是會在吃飯的時候,盯著墊在飯菜下的報紙內容,一直問爸媽「為什麼這個字...」、「為什麼這隻動物...」、「為什麼那個人...」,直到爸媽暴怒不准我在吃飯時講話為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忙於工作的爸媽買了很多套兒童叢書給我,要我自己從書中找出答案。

鯨魚的種類--《走向大自然》

【走向大自然】其實是套很棒的書,裡面不但有插圖,也有顏色鮮明的實體照,搭配詳細的解說,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但內容對當時的我來說太難了,就算我可以依靠注音唸出句子,還是讀得很吃力,不會的名詞太多,需要大人的講解。所以這套書我每一本都翻過,也每一本都沒看完,應該只有看完圖,但不知道內容說了什麼。

我對這套書總是有一股濃濃的遺憾,想要看懂的時候能力不足,能看懂的時候時間不足,最後就到了不想翻閱的年紀,與它擦身而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書櫃整理再多次,還是會略過它的位置,捨不得丟掉。

有些還可以展開,長度*2 --《走向大自然》

【國語小百科】也是很小的時候買的,但比自然再陌生一點,甚至還有段時間忘了它們的存在,直到高中突然很喜歡國文,才開始後悔小時候沒有好好讀這一套書。昨天重新看了一遍,發現裡面的內容真的很實用,就算升上國中,應該還是很有幫助。

總共十本。旁邊是姊姊的參考書

這一系列有辭典、作文、童詩、益智遊戲和填字遊戲,光是作文跟日記的範本就看不完,內容也很有趣,多音字跟類似字的說明方式簡單明瞭,非常好懂。

這張應該是《多音字活用辭典》,照完就忘了XD
還會配上漫畫,有小叮噹和大雄陪讀
填字遊戲好難,寫不出來,國小生難為QQ

最後是殘破不堪的英文補習班課本,每次看到這套書,就會想起當年被丟進地獄的回憶。之前有在畫畫夢裡稍稍提過補習班的事,互動式美語補習班在他人眼中一直都是讓孩子快樂學習的形象,老師的確很風趣,授課方式也很活,大都是以玩遊戲為主,但我還是好討厭在那裡上課。

中高級內容

我記得老師們很喜歡叫學生站到椅子上搶答,每次聽到老師要大家站到椅子上就好想奪門而出,因為答不出來或是搶答失敗的人就要一直站在椅子上,不是要多回答一個問題,就是下課要被老師關懷,光是那種壓力就讓我三秒流整身汗。

我的聲音很小,每次都被其他人的聲音壓過,動作緩慢,搶答不過別人,但最重要的是,我常常背不出單字,所以我一直都是站到最後的人。每次大家開心地坐下,輕鬆看著椅子上的人時,我感受到的不止是挫折,還有滿滿的羞愧。挫折來自於好朋友為了解救我一直偷用嘴型告訴我答案,羞愧來自於聰明的班長總是對我搖頭又露出嘲笑的眼神。結論就是,娛樂至上的教學環境還是可以給人傷害的(論遊戲規則的重要性)。

英文習作

英文習作幾乎都寫完了,應該是每一堂課都有出作業才寫這麼認真。但看到這篇不小心笑出來,我到底有多想畫畫,寫英文習作也要幫衣服上色,翻了幾本都是,只要有可以著色的空間我都會加減上個色。我猜,英文課本應該是為了色彩繽紛的圖而留的。

裝箱

雖然很不捨,但我真的不會再翻閱這些書,它們永遠只能待在櫃子裡生灰泛黃破損,想了很久後還是決定忍痛丟掉,準備完成人生第一場與書的斷捨離。只是媽媽知道後非常不爽,一直說這些書花了很多錢,我都沒好好看就要丟掉,霹哩啪啦唸個不停,唸到我開始有罪惡感,只好試著去問有孩子的朋友。

因為這些書真的太有歷史了,我是抱著百分之百會被拒絕的心態去問,沒想到有一位朋友要全部接收,連不是精裝本,外皮已經破了幾塊的英文課本也要收,還說要自己黏起來。感覺她好像會很珍惜這些書,我便帶著感恩的心,花了兩個多小時擦封面、檢查內頁、裝箱,今天早上已經讓夫妻倆帶走了。

連國語週刊辭典都送他們了。

雖然情況差很多,但我在整理這些書的時候,時不時會想起前陣子看完的《酸黃瓜巧克力》,書中描寫爸媽送她禮物的片段。

說到禮物,我媽每一次答應我的事情沒做到,或是我爸每一次從外地回來,就會送我禮物,我的房間裡都是他們送的禮物,而且起碼裝滿一整個櫃子。總之,我們家最後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在樓上租了間傭人房,專門擺他們送我的禮物。我沒上去過那個房間。我有鑰匙,可是不敢去,感覺只要一打開門,我就會記起所有媽媽答應過的事情,然後哭乾自己所有的眼淚。

小時候爸媽最常送我的禮物就是書,只要是跟知識有關的,不管要花多少錢都會買,連國語週刊都訂了三年。每次拿到都會開心地翻閱裡面的圖,偶爾還會把喜歡的圖畫下來,後來因為看不懂內容,常會拖著厚厚的精裝本(身體太小拿不動)去找爸媽,希望他們可以陪我一起看,或是讀給我聽。但他們總是很忙或很累,要我自己想辦法不要吵他們,因為他們就是不希望我再問問題才會一直買書,答案都在書裡,書比他們懂更多。長大後的我,偶爾想起那段時光,常會好奇當時的我是希望看懂內容呢,還是希望得到爸媽的陪伴呢?我想後者佔的比例可能會高一點吧。

這次在幫書找主人的時候,我跟每一位孩子的媽說,這些書是能夠補充知識的課外讀物,但小孩子一個人讀會比較吃力,建議大人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看,這樣也能培養感情。

這一代的父母,還是會買很多昂貴的書籍給孩子,還是會想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還是會想讓孩子提前補習,就為了不輸給別人。但他們還是有跟上一代父母不一樣的地方,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跟自己一樣有遺憾的童年,比起工作賺錢,會花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與陪伴,我想,光是這個差別,應該就能塑造不一樣的童年。

跟這些書住在一起這麼久,送走後心裡有點怪怪的,突然想好好記錄一下,希望那些書能讓他們正要開始培養閱讀習慣的女兒,以及即將出生的寶寶有美好的回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