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Wu
PhilipWu

酒与城

超越好莱坞的中国电影与它的登顶之年

一篇在去年年初给某杂志写的东西,因为提到了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排版下厂印刷的前一刻被叫停。一年过去了,我觉得可以发一下了。虽然它的内容和今天完全没有关联,只是一个残缺且有偏见的梳理。


2020年,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之年,中国电影的票房超越美国。这一年,在中国,电影院里上座率七成都哀嚎遍地,而在美国,电影院一家接一家贴出了暂停营业甚至倒闭的公告。但即使没有疫情,这场反超也会如期到来。毕竟不少咨询公司早在2016年前后就曾发布报告,中美电影票房的超车必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


【图注:疫情下曾空无一人的电影院】

但问题在于,票房做到了冠军,电影就世界第一了吗?除了商业娱乐的产品,电影还是艺术作品和表达形式,这一属性历来是电影的核心要素,也是一部电影能否名垂青史的关键指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电影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韩国的票房数额远小于中国,但所有中国的影人都在惦记奉俊昊,原因肯定不只是奉导拿下了奥斯卡奖。韩国电影创作的自由环境、演员们的整体素质、剧本的社会关怀的深度……等等都是中国当下欠缺的。

所幸这样的局面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中国电影正在变化,为看似板结的电影格局带来新的生机。比如女导演、双女主的《你好,李焕英》,第一次在男性把持的中国电影行业里取得了52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尽管这部电影并未以一己之力改变女性在电影行业的中的地位,一些评论家也批驳这部电影并非真正的女性主义内核,但这依然是不小的变化和进步。至少有志从事电影的女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榜样,去创造属于她们的精彩。而广大女性观众也会在被一部部女性为主的电影激励,形成合力来对抗银幕后的男性审美,最终让中国电影拥有更大尺度的关怀。


【图注:电影《你好,李焕英》官方剧照】

没有不倒的长城。这些细碎的裂隙正在高墙中四处弥漫,带进熹微的光,同时也牵动着更大的变革。可以想象,在未来,中国电影的面貌必定焕新,与当下不同。2021年,既是中国率先走出全球疫情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超越美国的新开局,让我们审视脚下的位置,看看何以抵达今天。希望这些思考对未来有所裨益。


崛起前夜

关于中国电影的一切,要从1905年的《定军山》说起。京剧大师谭鑫培扮演主角黄忠,拍摄了戏剧表演中的桥段。

在接下来的三十四年间,中国电影的中心是上海。 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的前执行董事Noah Cowan分析说「上海普遍被中国民众被认为是一个罪恶的巢穴,迎合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这里在三十年代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镇,也是最具进步气息的地方。电影《马路天使》传递出了争取平等的现代气息。与国际影坛接轨的影人也出现了,比如被称作中国葛丽泰嘉宝的阮玲玉。

这个发展的势头被日军侵华和内战中断了。没有人消费电影,有的只是无尽的贫穷和难民,还有千万计的死难者。中国电影花费了好一阵子来消化战争的苦难。等到1948年,《小城之春》诞生了,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很快,中心北上转移。从此,中国的首都成为了中国大陆电影的首都。自五十年代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成立以来,任何有抱负的中国电影人都必须接近它们创造的制作资源池和人脉网络。这就形成了与其他城市隔绝的北京电影文化。在遥远的未来,它进一步主导了中国电影文化的气质。


【图注:电影《小城之春》官方海报】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电影陷入了相对的停滞。国营的制片厂产出了六百多部电影和超过八千卷纪录片,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红色气息。而电影人们要么去制作工厂培训用的教学影片,要么被下放到劳动农场。所有曾经在新中国诞生前的电影都不得出现在公开场合。取而代之的是《红色娘子军》为代表的八个样板戏,「为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利益服务,遵循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神奇的是,1979年的观影人数达到了290亿,平均下来每个人一年去了29次电影院。

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给人以分裂的感觉。一方面,它的观念很先进,许多导演拍摄了关于女性权利的电影,还有人拍摄了审视中国文化的电影,比如《黑炮事件》。通过这些电影,中国人的性别平等意识实现了飞跃。另一方面,它又极其保守。当局担心许多受欢迎的惊悚片和武打片,比如《银蛇谋杀案》,在社会上引发严重的问题。1986年,电影从文化部转到广播电影电视部,受到了更严格的管理。

于是,八十年代以来野蛮生长的势头在九十年代消失了,不少电影制作者转入了地下。他们用不到10万元去拍融合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风格的片子。16毫米胶片下,镜头晃动剧烈,长镜头比例很高,大量启用非专业演员。他们较多关注社会中边缘化的现实还有贫困的个人。张元就是这波浪潮中的翘楚,以聚焦北京朋克的《北京杂种》闻名。


【图注:电影《北京杂种》官方海报】

变化依然在发生。1993年,政府首次允许外国电影进入中国的影院,并且很快有了超越的势头。1995年,管理部门发布了一项涉及私人投资的改革方案,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了中国的电影市场。这项改革规定,任何人都有权联合中方拍摄电影,只要他能承担足够多的费用。

九十年代以来风行的艺术电影广受西方观众欢迎。但在中国,莫说发行,就连盗版碟都难觅踪迹。1995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48项大奖,几乎没有一部在中国上映。当时的宣传部门认为那些电影没有宣传党的崇高信念和优秀工作作风。

前所未有的繁荣

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上映,在全球包揽两亿美元多的票房,成为了影史上重要的作品。这仿佛是对中国大陆电影行业进入发力期的隐喻。

中国电影繁荣的第一个里程碑,便是大陆与香港完成了重心的交换。

八十年代起,许鞍华和徐克为代表的年轻电影人们在国外接受了教育,运用「实验技巧、个人叙事和严肃的艺术视野」,掀起了香港新浪潮。虽然商业化和娱乐的倾向正在席卷香港的电影市场,但这批导演们依然证明了突破美学边界的尝试和视觉实验可以创造出扣人心弦的电影。

差不多同一时间,大陆放宽了对香港的隔绝,大量香港电影潮水一般从高墙的裂隙涌入,滋养了一代中国人。随着武侠电影开始了国际化的流行,中国电影美学的新形式也诞生,这一批的代表人物是成龙,将幽默和特级注入了从前的武术电影,创造出了新的形式。随着武侠片的迭代,黑帮片也开始走进了银幕。领衔人物是吴宇森。他一改经典武侠电影的内核,代议现代和解构的内核。

诸多佳作成为香港电影繁荣的标志。它们连带着涉及到洗钱与黑帮的电影,让香港电影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景观。但在这背后,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在发生。比如说好莱坞的入侵——长期以来,好莱坞的收入有一半来自美国之外。又比如电影热带动了演艺行业的高片酬——九十年代,大牌主角的片酬就占到预算的三分之一强。再比如随着香港经济起飞而日渐高企的地价——曾经电影是这里普罗大众的娱乐,但房租上涨带动电影院涨价,挤兑走了电影最主要的消费者们。


【图注:电影《卧虎藏龙》官方海报】

这些让九七之后香港电影衰落的因素,大陆都遇到了,但没能阻挡它蓬勃的势头。

2006年的时候,13亿中国人只有两千多家电影院。同一时间,人口只有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却有三万六千家影院。那时,中国的电影院肮脏破旧, 冬天没有暖气,夏天又闷又热,看惯了本国电影院的欧美人对此记忆犹新,「一进门,你就会感觉到礼堂里潮湿难闻的空气,忍不住想到仓库。很多座椅的内饰上都有洞,有的还有食物污渍。音响也不好,高音时扬声器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而且避光做不好,时常有光柱从外边插入。」

电影院没占领观影的高地,自然会有盗版电影来占。2007年的时候,中国人看过的电影中超过九成都是盗版的。据说,包含大陆与港台在内的世界电影行业因为中国人看盗版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最新的好莱坞电影通常在影院上映之后不久甚至之前就会有盗版出现。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首映当天,有人在美国电影院拍摄,然后乘飞机运往亚洲复制,几天之后就在街边小摊和下载网站发行。等到外国电影可以在中国上映之后,这一切更加方便。例如新版《星球大战》电影在北京首映几天后,盗版 DVD 就可以买到了。更不用说希区柯克、斯皮尔伯格等导演的经典作品。盗版猖獗到甚至连盗版者都担心自己的商品会被盗版。

即便在今天,盗版问题依然在大陆很显著,但是大陆对港台电影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们急于利用大陆令人惊叹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和有才华的电影人。而今,三地交织的电影工业构成了独特的景观——一部由中国台湾出资拍摄的电影,可能会在大陆拍摄,由香港演员主演。


【图注:电影《喜剧之王》官方海报】

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经济起飞进而地价飞涨的剧本也在大陆上演。但是,它不仅没有限制,反而促成了电影院的迭代与全面铺开。据中国电影集团统计,2012年,中国电影院屏幕数量达到约1万块,高于2011年的6300块和2009年的1500块,并且仍在以每天8块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政府表示,预计到2015年将有2万块银幕投入使用,到2040年将有4万块银幕投入使用,使其与北美的电影展相当。

改变这一切的,是大量资本。万达集团是中国电影业中的巨头之一,控制许多电影院。这一版图的陡增要从2004年说起,万达与华纳兄弟签署协议,建造了电影院,进入了这个行业。

美国、香港和韩国的投资者把大批资金注入中国大陆,修筑影院,并且等待政策放松注入更多资金。而占据了本土优势的万达集团和背后是国有企业的巨头将电影院几乎铺满了中国的城市版图。站在2015年的时候观望未来,这对他们来说是合算的生意。新剧院的投资回收期大约为三年,硬件的淘汰期大约为7到8年,房地产合同一般持续10年以上。而中国电影市场稳中向好的趋势远超于此。

十几年前,不少评论家面对推土机一般修建电影院的势头时,欣喜地又不无悲观地说「由于电影产业跟不上,电影院的空置率将很快达到夸张的水平。影院将不停地重复播放过往的大片,甚至会在未来改造成台球厅、艺术馆。」

然而,所有人都低估了中国人对电影的热情。好比一束光,只要有丝丝空隙,就能穿过其中发光发亮。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电影一直在加快产业发展的进程。2003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一系列规定,降低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门槛,从而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电影业。这些政策对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向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中国电影总数为100部,2010年上升到526部。2002年的票房还不到10亿元,但到2015年已经增加到了440亿元。疫情也没有阻挡中国电影全球登顶的脚步。在2020年,中国以203亿的票房成绩(约合31亿美元)力压约22亿美元的北美市场,登上了第一的宝座。

不再需要好莱坞

以1993年为界,中国电影进入了有好莱坞的时代。

此前,电影的运作是封闭式的,缺乏对外的是市场和平台,仅仅有零星的电影以特别批准的方式进入中国。此后,为了刺激国内的电影消费,中国电影公司开始成规模地进口外国影片,国内外分账。最初一年十部。

距今快三十年的电影进口分账历史中,好莱坞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他国家的片子比例一直很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自好莱坞的钱协助中国人建起了庞大的观影基础设施。由于这个遗留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允许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公共生活中占据不小的空间。而且,中国也需要来自好莱坞的电影来吸引观众源源不断走进本国人开办的影院。


【图注:电影《星球大战外传》官方海报中的姜文和甄子丹】

受到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和日益增长的政治阻力,好莱坞在中国的商业前景正变得暗淡。贸易和政治变动在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娱乐市场之间酝酿了一场完美风暴。过去几十年来的友好合作,正在逐渐消失,甚至有可能不再回归。中国人似乎走出了对外国电影依赖的舒适区。美国电影公司已经不再把控中国消费者的心。2019年,好莱坞电影只占中国今年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中的两部,这是20多年来的最低份额。2020年的情况更加糟糕。

就算没有疫情,这些事情也会发生。因为和许多国际市场一样,好莱坞电影最受大城市的人欢迎,但中国最近几年的电影院扩张大多发生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好莱坞花费了几乎一代人的时间来突破中国的文化防线,放松中国电影进口配额。但这一趋势被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打压而打断。这恰好成为了中国本土电影崛起的契机之一。观众对于与自己有关、用自己语言的电影会更有兴趣,而这么多年来中国电影工业标准也渐渐提高。

与国内崛起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进程,是中国电影正在走出海外。

2012年,巨额资本哺育起来的万达豪掷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影院线AMC,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影院运营商和美国第二大连锁影院配对。当时,分析人士们认为对万达来说,收购AMC的动机就是虚荣心,因为能进入中国的外国电影保持在政府允许的有限范围内。可对万达来说,这是带着中国电影行业进军海外的重要筹码——手持世界上两大电影市场的核心影院系统,足以与任何一个电影公司谈判。


【VCG111320148472】【amc】



曾经只有《藏龙卧虎》这样的片子才能在欧美市场取得好成绩,传奇影业的合作伙伴华谊兄弟出品的地震题材影片《唐山大地震》在美国影院上映时直接宣告失败,因为需要字幕。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亚洲电影受到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摆布的象征。

但视觉娱乐行业在改变。 Netflix 和亚马逊这样的流媒体为了在不同的国家获得用户,已经不再强行把故事塞给观众,而是去让当地人讲述当地的故事。这就是为什么亚洲各地正在建立一个个制作分中心的原因。而这些边境生产的内容,最终也会传输回文化版图的中央——美国。今天,欧美的观众也变得对字幕的看法相当友好和开放。中国电影找到了新的出口,「与小规模的发行商和Netflix合作,创造性地利用数字平台卖出产品」。每年无法在国内院线和媒体中引起关注的电影数目庞大,他们都以这样的方式卖到了海外。


【图注:电影《唐山大地震》官方海报】

长居中国的意大利汉学家与地缘政治研究学者Francesco Sisci撰文称,中国电影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中国国内电影市场重要性的增强,以及中国本身在国际社会的崛起。十年前有人断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之前,各国在文化上就会融合得更中国化。

中国还需要好莱坞吗?中国有15亿观众。这些庞大的电影市场很早就度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也早已打定主意要背好莱坞塑造的游戏规则。或许,好莱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将垂青投给了《无依之地》,一部由中国人导演的电影。


【图注:电影《无依之地》官方海报】


中国电影第一了,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世纪初,中国电影的口碑主要来自海外市场。评论家嘲笑国内导演的主要观众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张艺谋在接受NPR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电影市场的崛起促使中国导演改变他们关注的焦点。

曾经年轻导演们的生产模式就是把片子卖到欧洲和美国,拿电影节和资助项目来换取收入。当中国本土的票房崛起后,导演们的视野转回了国内。导演们的美学也对掉了,一改过往关注零余者和边缘人群的姿态,而是在大制作上发力,比如饱含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电影《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因为这样才有人看。张艺谋看看到了是商业而非艺术,才能守卫中国电影行业。「年轻人是关键,如果他们对本土产的片子失去了兴趣,本土的电影市场就会被占领。因此,拍爆米花电影并不可耻」。


【图注:电影《战狼》官方海报】

只要一套体系能赚到钱,身处其中的人就不会看到改变的必要。唯票房论的结果就是艺术性的失格。至今,中国大陆的电影依然缺乏独有的类型片。功夫片是一个,但这是香港电影业的首创。中国大陆的电影产业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原创类型,答案大概不会在近期出现。

影业从业者难以开拓创新的原因有许多。


【图注:电影《红海行动》官方剧照】

比如说狂飙突进间形成了奇特的规则。比如圈子文化,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电影圈子就靠深夜的酒局和午夜的异性舞会编织起来。不少人会因为关系,将一些电影推到本不该去的地方。

圈子的另一个组织形式围绕电影院校展开。学院派们与中国电影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身处其中的制片人、教授和学生的关系网络,都可以清晰地从电影片尾的滚动名单中看出。无数有志于电影的年轻人们都争相考进去,以博取更好的职业生涯。但大多数接受学院教育的年轻人们的作品都只是一个笑话。哪怕是学期作业,他们都会制作至少半个小时的片子,以长度而非深度来想教授们证明自己的努力。


【VCG11499678070】【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现场】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很大的负担来自发行方。一部电影收入的一半进入影院所有者,四分之一归电影制片者,四分之一交给了发行商。一个制作者对发行方很愤怒:「我们花钱拍电影,承担所有的投资风险,而他们什么都不做,没有什么成本就获得利润」。

可这种对创作者的负担是必不可少的。在内容过剩的情况下,宣发成为了电影票房的重要保证,每逢上映,宣发团队就进入了战争状态,在舆论场中杀伐来攫取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买票。这种分配模式反过来影响到了电影的内容。创作者们在开工前就会思考什么样的内容能更好地适应宣发的赛道。

这种趋势在今天进一步强化。尽管韩三平想投资60亿元把怀柔打造成中国的好莱坞,贾樟柯还表示将捐赠2亿元人民币来支持中国的年轻电影制作人。但电影行业最大的资金来源和支持者们是来自互联网行业的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将巨量的资金注入电影行业,试图把这变成自有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这就注定了艺术性要让位于产品管理的思路。


【图注:电影《我不是药神》官方剧照】

而改变大陆电影行业的力量也难以从港台汲取。

香港离得最近,但在大陆完成了对香港的包抄之后,香港的电影难以对大陆施加影响。因为港岛上的电影行业关心的是票房。一部电影的本港收入可能只有大陆票房的百分之一。电影公司的上层都是从商业电影起步的,对经济利益看得最重。因此,他们在介入大陆电影市场的时候,姿态必然不是传教士,以免高姿态激起反感。他们选择融入大陆,改变自己来贴近制度和口味。演员成龙曾公开表示,中国电影和香港电影已经没有区别了。他甚至反对香港电影这一概念,「香港电影也是中国电影。这只是关于你是否在制作本土电影——就像在沈阳你制作沈阳电影,在山东你制作山东电影。」


【VCG11474592057】【2015年4月23日,北京,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现场。

吕克·贝松 成龙】

当香港电影和大陆电影越来越同质化的时候,文化异质带来的互补就会消失不见。大量香港的演员和导演到达大陆谋求发展,实际上并没有带来新鲜的血液。因为在懂得利害的香港影人看来,「如果你拍一部关于黄大仙的电影,它只能在香港放映,票房再高也不会赶得上大陆的零头,因为人们不理解。但是如果你有更大的目标,拍了《红海行动》或者《战狼》,那么你就会走向全球。」

和中国香港一眼,中国台湾也服从大陆巨大的商业引力。

中国台湾电影的崛起历史不算长。蒋介石于1975年去世后,中国台湾开始了民主化进程。加之经济腾飞的冲击,戒严令终于在1987年正式解除。这样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中国台湾电影独有的底色,还有对电影的历史使命和身份认同的定义。

这便有了侯孝贤和杨德昌领衔的新浪潮,展示国民党威权统治下不为人知的生活历史来审视社会和文化。这种对压抑的叙事让中国台湾电影拥有了和香港电影以及大陆电影截然不同的图景。顺着这条脉络,中国台湾的电影人找到了独有的视角和理念来表达自我,比如谈论LGBTQ话题;同时多角度看待日据殖民时期,例如《海角七号》。电影或许无法为现实找到出路,但反应了寻找答案之人的思想与挂念。透过电影,我们能看到中国台湾社会关切的议题。


但中国台湾电影的美学面对大陆市场时不得不让步。大陆的人口是中国台湾的五十倍,电影市场量级不可同日而语。几乎和香港影人北上同一时间,中国台湾的影人们跨越海峡开启了大陆掘金之旅。这注定那些跨越海峡的电影人无法坚持宝岛的特色。中国台湾电影花了几十年才熬过官方对题材的限制,现在又要面对差不多的戏码。即便是《刺客聂隐娘》这样的电影,在大陆放映的画面据说都和原始版本不一样。

二十年前,谁都未曾想到,中国电影会以如此短暂的速度问鼎全球第一。它跑得实在太快了,以致于有许许多多问题还未解决就被时间层层积压到故纸堆中。或许会以为这就像封存的化石,没有人去挖掘就不会再现。但问题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诉说着,没有人能侥幸逃脱时间的审判,所有的问题都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以陌生但更强大的方式爆发。

未来何去何从?中国电影正站在选择道路的分叉口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