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塵
古塵

讀雨居書房主人|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語落成詩。【2022.04.07從Matters畢業,不再更新。留下12個月的寫作記錄之後,離開。】

書評:觀察人生「尊嚴」在《長日將盡》中的詮釋

《長日將盡》的男主角是一名英國貴族豪宅的總管,他對於自己的言行非常注意,時時刻刻都在反省自己,因此造就「拘謹」的性格,甚至到了不通人情的地步。「盡忠職守」像是他的人生座右銘,將「總管」這個職業看作是與生俱來的責任,侍奉「主人」成為畢生遵守的信仰。
書籍版本

類型:長篇小說
書名:《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
作者:石黑一雄
國籍:日裔英籍
譯者:張淑貞
出版社:新北市:新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二版十五刷(2015年初版)
ISBN:978-986-227-157-5

前言:國際主義作家

  小說家石黑一雄1954年11月8日出生於日本的長崎市,1960年隨家人遷居英國。大學攻讀創意寫作學位,從中磨練出纖細雅緻的文風。石黑一雄與兩位印度裔小說家維迪亞德哈爾‧奈波爾(V.S.Naipaul)、薩魯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一同被尊稱為「英國文壇的移民三雄」。不過,「移民意識」並非石黑一雄想要刻意強調族群認同的題材,反倒是石黑一雄想要將世界不同民族與文化特色融合在一起成為小說書寫的對象,因此以「國際主義作家」自居。可見,石黑一雄並不賣弄自己移民身分而操弄族群議題,而是以更加寬廣的心胸去看待全世界的種族存在與文化詮釋。他的小說產量不算多,三十多年出產七部長篇小說,卻獲獎無數,更在2017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石黑一雄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紀念演說中說道:「非比尋常的安靜與孤寂把我自己轉化成了一名寫作者。」這樣的情狀很像《長日將盡》男主角的處境,只是石黑一雄獲得了成功,而他筆下的人物卻走向相反的命運。

總管的尊嚴:主僕之間

  《長日將盡》的男主角是一名英國貴族豪宅的總管,他對於自己的言行非常注意,時時刻刻都在反省自己,因此造就「拘謹」的性格,甚至到了不通人情的地步。「盡忠職守」像是他的人生座右銘,將「總管」這個職業看作是與生俱來的責任,侍奉「主人」成為畢生遵守的信仰。

  身為總管,如何成就「偉大」是人生的目標。書中有一段描述可以表現出男主角對於「偉大」態度的詮釋:「英國景色之美正在於它欠缺引人注目的特質。箇中關鍵就在於那種恰如其分的優雅,從容寧靜而又節制自持;彷彿這片土地自知其宏偉絕美,故乃毋須譁眾取寵。」由此可見,對於男主角來說,總管這份職業要徹底的客觀,避免私人情緒干擾執行這份職業的行為與意識。

  因此,在其服侍達林頓爵爺時,即使達林頓爵爺遭受納粹利用而受騙,即使達林頓爵爺受到納粹影響而辭退宅邸中的猶太人僕役,男主角也要替「主人」說話喊冤。值得注意的是,男主角有機會導正達林頓爵爺反猶太人僕役的觀念或揭穿納粹的騙局,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必須善盡「總管」的責任與尊嚴——那種恰如其分的(英式)優雅。

  《長日將盡》透過男主角的一席話,審視其人生哀傷的原因:「所謂『尊嚴』,必須與一名總管能否時時維繫其專業角色關係密切;較遜色的總管只要略受激挑便會立刻拋棄專業身分,遷就自己的私人角色。對這類人物來說,身為總管就像扮演默劇裡的角色;只消輕輕推一把或者稍微一個踉蹌,演員臉上的假面具就會掉落,露出底下的真面目。偉大的總管之所以偉大,關鍵在於他們能時時堅守專業的角色,鞠躬盡瘁、堅持到底;無論外在環境如何出人意料、如何令人驚恐或苦惱萬分,他們也絕不動搖。」就是因為這份盡忠職守的態度,讓男主角的人生失去許多可能出現的生活樂趣。這是相當諷刺的後果。

盡責的尊嚴:父子之間

  觀察男主角的性格與言行,可以很明顯地察覺到他是在仿傚父親的模式。對於男主角來說,同為總管的父親稱得上是「偉大」且具有「尊嚴」的代表人物。因此,父子二人的身影慢慢疊合在一起,默默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空串連,形成彼此的對照。

  值得觀察的是,《長日將盡》透過描繪「父親」這樣的角色,實已暗示了男主角的命運,讓「長日將盡」一詞意味深埋的哀傷意識從中浮現。特別是從小說裡的一段話可以見到總管職位(父親)的盡責與尊嚴是多麼的孤寂與無趣:「此前,我鮮少有機會進入家父的寢間,當時我初次強烈地感覺到那房間的狹小與簡陋。的確,我都還清楚記得那感覺,就像踏進一間牢房,但話說回來,有這種印象也可能是空間的侷促和四壁的蕭然造成的,此外,清晨幽暝的光線必然也影響了我的感受。因為家父早已拉開窗帘,穿好制服,坐在床沿刮鬍子,顯然他已經坐在那兒望著天色轉亮好一段時間,至少旁人會以為他正在欣賞日出,畢竟從小窗子望出去,除屋瓦和排水槽以外在無其他景色。」沒錯,就是「牢房」,將自我困鎖在「稱職」的固執,反映出盡忠職守究竟是快樂還是悲哀的提問。有趣的是,男主角的休息室也是相同的味道——又陰暗又冷,空蕩蕩的缺乏色彩。(肯頓小姐的陳述)

  當父親因跌倒而產生執行職務的失誤之時,一開始男主角還為其辯護,直到主人給予暗示,這才乖乖聽從主人的安排將父親調離重要的侍餐工作。(書中的一段陳述:「世界上的重大決定往往不是在公開的議事廳或輿論注視之下舉辦的數日國際議程裡發生。實際上,反倒是在國內的名門豪宅隱密幽靜的環境下進行辯論,達成決議。」可見侍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會引發世界的動盪,因為世界的未來盡在這些掌權之人的心情好壞與一念之間。)這是非常重要的情節,這一幕象徵父親(總管)的人生意義與價值的毀滅,然而,男主角身為兒子的角色竟是親手執行這項毀滅任務的劊子手。不禁令人思考,為何還要老邁的父親繼續工作,只為完成「偉大的尊嚴」?男主角與其父親機械式的行為,像是一具十足的「扁平人物」的反應,用奉獻一生的工作當作人生「存在」的表現。

自欺的尊嚴:友情與愛情之間

  觸發《長日將盡》發展情節的關鍵,就在男主角與女主角之間曖昧不明的關係。一封來自舊同僚的書信,開啟男主角順從主人意思休假旅行的意願。這名舊同僚就是「不打不相識」的女主角,透過曾經有過的爭執而對彼此產生某種相知相惜的情愫,可惜這份情愫在男主角太過死板的尊嚴中被深埋到不見光的意識底層,最終成為遺憾。在旅途的過程中,男主角自身的盲點一一被敘述揭穿,可是他處在「當局者迷」的情況,又或者說是對自己產生分心的情狀視而不見,總之,唯有在「回憶」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體悟過去發生的種種表現,原來別有意思。

  如同,在女主角離開宅邸前,男主角有一番話值得注意:「話說回來,總是遙想當年某石某刻要是如何如何,結果將會如何不同,這又有甚麼意義呢?這樣枯想下去,恐怕只是讓自己心煩罷了。無論如何,談談這些『轉捩點』固然無妨,但人或許只有在回顧時才能辨認出這些時刻。自然,如今回顧這些往事,它們或許看似我生命裡關鍵且珍貴的片光吉羽;不過我當年必然不作此想,反而覺得手中還握有數不盡的日子,可以慢慢釐清自己和肯頓小姐關係中各種難以揣度的轉變;我總以為自己還有無數機會,可以彌補各種誤解造成的結果。當時絕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一連串看似微渺的小事竟使所有的願望永難兌現。」這一番內心話,似乎打中了讀者大眾的認同。回想自己過往的選擇與決定,又或是種種對待與交往的細節,就會發現當時沒有自覺到的現象與暗示,全都在回憶之中揭曉了事件發生前後的脈絡。由此可見,「當時絕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很明顯已是「當局者迷」或「自欺欺人」的表現。然而,任何人都經歷過這樣的獨語,因為生活很難時時刻刻自省且實話實說,所以人生並不完美,也因為不完美,所以「存在」才顯得珍貴與充滿驚喜。

結語

  小說來到尾聲,男主角在碼頭遇見曾經身為男僕的七旬老人,他在告別女主角之後忍不住大吐辛酸往事,只見七旬老人說:「你的態度完全錯了,懂嗎?別老這樣回顧往事,這樣你當然會心情沮喪。好吧,就算你的工作表現已經達不到當年水準,但誰都是這樣啊,你懂我意思嗎?所有人到了某個時候就該把雙腿擱下來休息。」又說:「你得要享受人生,要讓自己過得快樂些。傍晚是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時光。你已經做完一天的工作,這會兒該可以抬起兩條腿歇歇,好好享受一下。」的確,人生的目的、意義與價值不是為了工作而存在,而是為了享受生命的各種經歷,然而工作只是一個過程或工具。現代社會不斷洗腦,並且壓榨勞工,使其一生奉獻在工作之中而心存感激,美其名是為了社會與國家,實則是讓富者恆富貧者越貧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無怪乎勞工可以用機械人替代,因為,這就是勞工在主人眼中的價值。值得嗎?

  其實,男主角的表現就是大眾對於生活與人生的解讀與詮釋。從男主角的細微反應中可以察覺,他的內心有著矛盾的掙扎,可是他選擇忽略或自欺欺人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感觸,只為了傳承一向在英國被視為「紳士意識」的象徵,而掩蓋了原始人性的抒發。是虛偽做作嗎?是愚蠢自欺嗎?或許留給讀者無限的思考與自省,這就是《長日將盡》最後分享的餘味。雖然小說結尾,男主角選擇繼續偽裝戲謔自我,也是一種警惕的作用。


2021.09.17 初稿,讀雨居
2021.09.17 首發,方格子
2021.10.10 分享,馬特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