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思敏讀電影
潔思敏讀電影

影痴,畢業時立志窩在椅子上當電影字幕翻譯;辦了幾場婚禮後,現在變成到處跑跳的活動人。喜歡和人們一起感動喝采,相信那是大家心意最相通的moment。覺得只做一件事很無聊,喜歡到處斜槓,希望人生有趣到老了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潔思敏讀電影/從《華燈初上》看出「氣口」對字幕翻譯的困境

(编辑过)

在年底工作告一個段落後,終於有時間來看看目前在臺灣話題度很高的Netflix影集《華燈初上》。老實說,筆者對於臺製戲劇電影都抱持的觀望的態度;並非不願支持臺灣影視,而是臺劇的台詞有點文謅謅,因此筆者在觀看時其實都會一直意識到這是演戲,較無法融入劇情,讓人有種「微出戲」的感覺;因而過往都較少選擇國內影片觀看。而這次選擇觀賞《華燈初上》除了是本齣戲集結臺灣實力很強的演員,以及故事背景設定條通文化,讓人很感興趣。不過,身為斜槓字幕翻譯,就想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一齣戲;因此,筆者這次是將字幕調整成英文字幕來搭配觀賞,也是希望可以了解,對於臺灣文化不了解的外國人是否真的有辦法從英文字幕感受到異國文化背景以及了解劇情。

       在觀看時,筆者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本齣戲的角色群使用的語言一共有3種─國語、臺語、日語。但是在英文字幕時,就會發現有些台詞,雖然翻譯成英文意思並沒有錯,但就是少了專為那些角色打造的「氣口(措辭的臺語)」。以下就提出本齣戲中幾句英文字幕的例子:

-阿季!(Ah-chi)

-創啥潲!(國:幹什麼)(What are you doing?)

-以前我們那條街,最便宜、最大碗的(She used to work on our street. She was the cheapest and had the best rack.)

第一個「阿季」其實是片中角色─季滿如在酒店內的花名,英文直接用漢語拼音直接翻譯,不過其實大家在稱呼她的名字時都是用臺語發音,筆者推測是因為,謝瓊媛飾演的季滿如角色年紀也稍長、在酒店也算是前輩等級的,因此用臺語發音除了是她的名字之外,還有尊稱她是姐姐(臺語稱呼姐姐音同「阿季」)的意思。因此,在這裡翻譯這個角色的名字時就得取捨,若是直翻姓名,非母語人士就無法了解這一層音義雙關,但如果為了讓外國人知道這一個角色塑造而做意譯,很有可能會讓剛入門觀看臺劇的觀眾混淆,減低他們觀賞的意願;因此這也是在做字幕翻譯時必須面臨的取捨。

第二個是臺灣人常聽到的接地氣問候語「創啥潲」(網路上大多寫成「衝三小」),在英文翻譯成「What are you doing?」,在看到這一段時筆者就忍不住笑了,因為原文(臺語)和譯文(英文)的語感落差有點太大。劇情中是一位黑道大哥說出這句話,這也帶有挑釁的意思,但是英文翻成「What are you doing?」力道明顯降低,很難想見這會是黑道老大會說出口的台詞。

最後一個例子其實有結合臺灣俚語「俗擱大碗」和用碗公來戲稱女性的胸部,在英文台詞選擇使用「best rack」來形容,「rack」平常是指架子,但在當地俚語還可以指稱女生胸部,就像常在美劇聽到的「boobs」一樣通俗。雖然同樣使用俚語形容,可以傳達到其中的意涵,不過像「俗擱大碗」這一個含意在翻譯上為劇情流暢度就被捨棄掉了。

圖片出處:美麗佳人

看了這幾個例子,更可以從臺劇發現英文字幕翻譯除了字面意思外,有時很難傳達到第二層意涵,比較難翻到位,既要顧到意思,但可能無法顧到在地化翻譯或語氣;其實也同樣可以了解到我們在看美劇時的中文字幕翻譯,有些譯文也是較難帶出原來英文想要表達的意思,通常大多時候,翻譯都會傾向先求意思正確,再來要求將語境與口吻帶入。不過這也是翻譯工作者一直希望能夠達到的境界─將我們從原文感受到的氛圍,努力地透過文字傳達給各位觀眾。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