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蜂湧回國:宣傳戰做過頭的惡果


媒體的天職當然是監察政府的,批評是應該的,但是政府有沒有做工作,就要跳出媒體的批評角色來思考了。對吧?

感謝你也同意,這是“認為”比較安全,亦即是他們主觀的判斷。可惜的是,這個主觀判斷是在整個大外宣的結構下作出的。

如果一月底你講新完有多厲害,我想沒有多少人會質疑。新冠的危害性應該是很公開的信息了。當然,不排除你是專業行家,可能比一般人知道得更多。

陳述一個客觀事實:剛好英美都是右翼政府,媒體大都偏左翼自由派。以美國為例,一開始就禁了中國航班,當時紐時也駡呀。不能因為中國政府在1月20日前什麼都沒有做,就推斷英國這兩個月什麼都沒有做,對吧?人家畢竟做不好是要下臺的。

恐慌不能測量,但恐慌會有反應,寧願坐十幾個小時飛機加上轉大巴和火車冒感染風險而不待在宿舎房間裏,這就是一種恐怕反應的表現。有二十幾萬人這樣。這些都是客觀的描述,不是主觀推定。

因為派出醫療隊,是整個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

回家坐在飛機上十幾二十個小時,真的比原地不動要好?這個計算應該是很基本的心智吧?

講數字吧,美國每10萬人有34.7個ICU床位,1.37個確診者;意大利每10萬人有12.5張ICU床位,有38.23個確診者。從這個數字看,如果一個美國人從意大利返回美國,的確是更好的選擇。但你知道英國與中國在這個數字上區別嗎?理論上,從英國去中國,是更不安全的。

停課回家當然沒問題 ,但坐這麼遠的飛機,跟這麼多人一起擠過關,這真的比留在宿舎更安全嗎,我不是很確定。

感謝你使用“認為”一詞,因為事實上這件事的客觀程序是無法測量的,大多數是一種觀感。觀感是怎樣來的?觀感是通過消化信息而來的。這就要反思信息來源的問題了。我的邏輯是這樣。

為什麼兩個月了,中國人在任何場景下對病毒仍然是同一樣的反應?從心理學角度看,驚慌只應在最初階段,從容面對、理性思考為何就僅僅不能在這個群體中出現?這一點你想過沒有?我不喜歡人身攻擊,但就事論事很樂意。

有一個變與不變的對照:從一月到三月,對這個病毒的認識,從只有中國有大量數據作分析,到世界各國都有數據做分析,科學界的認知正在增長,這一點閣下同意嗎?但從一月到三月,對這個病毒的反應,中國人,包括了國內民眾與國外的留學生,卻完全沒有變化,仍然處於驚慌失措的心理狀態,這一點閣下是否也願意承認?為何前者在變,後者不變?我們想過嗎?供你參考。

以英國為例,不是重症為何要檢測和看醫生?因為武漢用方艙做,所以英國一定要跟?

謝謝你的意見,過一兩個月回過頭再看,就知道這是否必要了。
在中國更安全還是英美更安全?以數據說話吧。

我認為是有區別的,因為呆在意大利信息渠道沒問題,而且醫院更願意讓人確診。武漢爆發時的情況,普通老百姓如何,大家也很清楚。

如果我判斷錯了,一定大方承認。不過至今我還是認為這是中國人的恐慌更多是因為宣傳系統制造出來的落差感所致,而不反映真實世界的危險程度。

你的推斷合理的前提是中國的數字不但下降,而且能一直像過去兩個月一樣,維持對人群的隔離且避免跨省和跨國傳入。你真的覺得可以一直維持?

哦,現在歐洲說的是有免疫力病毒傳播不了。你當然可以選擇相信中國的體制,只是這裏談的僅僅是數據。

如果選擇相信中國的體制,那這事不必拿數據談了,就信仰好了。

先把話留在這裏吧,一兩個月後我們回來看,希望到時你也願意根據事實修正你的看法。

按你說,留在意大利宅在家裏,就跟留在湖北宅在家裏一樣?那羅馬就是武漢的檔次咯。

1,這是為了避免免費措施被濫用。有多少人會沒事去驗?
2,你覺得中國是控制了病毒還是控制了人?

1,部分認同,但各國應對能力不同,透明度也不同。從爆發到初步受控,韓國就明顯比中國大陸用了更短的時間。
2,武漢得病進了火神雷神的好像親屬也不能照顧吧?
3,這個沒有數據評判,但在國內,湖北人的遭遇的確很悲慘。
4,國內也明確了不包沒有醫保的群體。在英國是肯定免費的。
整個華人社會都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什麼絲都難以幸免。實際上無法更加清醒,這才是香港最可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