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
姜克实

日本近代史专攻。日本冈山大学名誉教授。從事日中两方战争档案史料的学术考证。以正学术风气,留真相于青史。

“活张飞大闹刘家湖”的故事由来

“活张飞高鸿立赤膊夺炮”,台儿庄战斗神剧的一节段子,甚至能侵入学术领域。怎样产生的?下面是对此神话产生过程的考证。背后竟是刘家湖之战的大败。团部被抄,干部多数死伤,全军溃退三里庄。包括活张飞高鸿立,也不例外。

3.5.2.    3月25日的战斗

按集团军孙连仲司令部署的反击计划,翌3月25日晨,第九十三旅主力一八五团,以刘家湖为据点对城西北部之敌(退避到墩上的第五中队),进行了全面包围攻击,在铁路装甲列车炮火的协力下一度占据优势。第三十一师战斗详报记录了攻击墩上第五中队及黑田行李队的战斗,内容如下:

此日,池峰城师长令,第九十三旅附九十一旅一八一团,配置于铁道东侧,一八六团继续坚守城防,第二十七师向沧浪庙,燕子景进击,威胁敌左侧背,新到达炮七团二营正午前进入水晶沟,岗子附近阵地,铁甲列车出动轰击北洛墩上之敌。“师长率铁甲列车第三中队,于6时到达南洛北端,即指挥向北洛及湖家庄〈墩上〉射击。…杀敌甚大,敌旋以炮还击,伤我士兵两名,机枪一挺,即撤回南站”。
“10时顷,敌之大部向南洛,刘家湖,邵庄我阵地全线进攻,…11时顷,邵庄,刘家湖均被敌冲入,我邵庄梁营长敬贤阵亡,刘家湖王团长郁杉,高营长鸿立负重伤,下级干部牺牲甚鉅,遂陷入混乱状态。…我残余官兵纷纷向三里庄溃退…”(《资料选编》,25页)

此节中的,一,铁甲车25日清晨的南洛附近炮击,二,午前10时至11时,日军大部队对刘家湖的攻击记录,若与前述步63战斗记录核对,可知一指的是清晨铁甲列车对被包围在墩上村内第五中队及黑田行李队的炮击,二,指的是11时(从北方)袭击刘家湖一八五团指挥部的日军第十中队的救援战。结果,动员了两个团兵力的此运动作战,在日军新到第十中队的奇袭下彻底失败。刘家湖被敌占领,一八五团指挥部遭到毁灭,指挥官中出现重大伤亡。由于丧失了指挥系统,一八五团全线溃退至南方三里庄。

3.5.3 “活张飞大闹刘家湖”的故事由来

可见关于战斗过程,日中两方战斗详报记录内容略同。一面,白纸黑字记录了一八五团25日在刘家湖遭到袭击的惨败之战,今日在国内战史书籍中,却被美化为“活张飞高鸿立率部赤臂歼日寇” 的英雄故事。战后又被历史学者加工,通过抗战宣传途径流传甚广。亦被导入战史书籍。有关台儿庄大捷的战史研究书籍,论文中,大多导入了这一段故事演义。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韩信夫著《鏖兵台儿庄》(2007年)一书中就有以下描写:


“高鸿立忽地把上身棉衣和衬衫全脱下来,左手握着手枪,右手举起大刀,赤胸露臂以洪亮有力的声音喊道:“敢夺炮的,跟我一样,冲!”霎时间全营官兵全把上衣脱光,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高营长率领下,向小松林冲击。当时,田间麦秀盈尺,500健儿循畦跃进,出敌不意,刀光相映,顿寒敌胆,敌惊恐万状,一面以步枪向我高营狙击,一面拉炮车向东逃遁。…后又被日军“坦克车20余辆,步兵千余”冲散,高营长,王团长多人负伤…。

内容根据来自何处?韩信夫在以上书籍中称 “第二天《徐州日报》头版头条以特大号的黑字标题:《活张飞高鸿立率部赤臂歼日寇》报道了这一消息”。是否真有此报导?笔者调查结果,甭说同名文章,此时《徐州日报》本身根本就不存在。若上溯调查韩信夫其他著作,可发现《鏖兵台儿庄》出版二十余年前的1984年,其本人在《台儿庄会战》一文中,已开始贩卖这个段子。只是当时内容还未发展太玄,云:

25 日,日军向南洛进攻,一八五团主动出击。行至刘家湖,发现日军大炮十余门向台儿庄猛烈开炮, 三营营长高鸿立率领全营士兵,赤臂挥刀,誓夺敌炮,正激战中,忽有坦克二十余辆,步兵千余人,向高营猛扑过来,一八五团团长王郁彬闻报,急率一、二两营增援,血战两小时,王郁彬、高鸿立受伤,两名营长战死...[i]*。

同样内容1994年被韩信夫再录到《近代史研究》杂志《台儿庄战役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时,基于杂志的性质,不得不按学术基准,出示了此段子出处[ii]*。原来并不是什么《徐州日报》3月26日头版头条,而来自1938 年4 月10 日《新华日报》第2 版宇文济民文章《台儿庄血战速写》(3月31日做成)和 第三十一师参谋耿泽山的回忆《台儿庄保卫战亲历纪实》[iii]*,即此一段子,产生于韩信夫对两者内容的加工,拼凑。

高鸿立赤臂夺炮的事实是否存在?笔者又进一步调查了这两篇证据文章的内容,发现有《活张飞高营长》之小标题的宇文济民《台儿庄血战速写》一文,是此段子的来源(最早出处,唯一的战前记录)不假。问题是宇文济民的段子中只在宣讲英雄抗战事迹,根本没有战斗日期记载,也没有夺炮内容。唯一出现的地点亦不是刘家湖,而是“北站附近的壕沟”。虽有挥刀赤膊冲锋的描写,可对手不是日军炮兵,而是步兵[iv]*。此类连日期都没有的宣传品,岂能称为“活张飞大闹刘家湖,高鸿立赤膊夺炮”的学术证据?


笔者翻遍了当时的报导,发现还有一个证据是4月7日的《台儿庄血战座谈会》的内容。池峰城师长为首,第三十一师各当事人出席参加,并网罗了该师所有的英雄事迹。由于高鸿立负伤入院,文中出现的是对其事迹的代言,云“在三十一日敌军炮兵退却时,第✘✘✘旅的高营,竟以步兵去穷追敌人炮兵,…但因为高营长受了伤,以致功亏一篑”,此处,战斗日期又成为31日[v]*。

研究者韩信夫称25日,“活张飞”命名者宇文济民不晓日期,当事者第三十一师却称31日。可见当时,只有高鸿立赤膊作战负伤一点内容一致,其余捕风捉影,并无一个定说。与韩信夫后来制造的文字内容面貌全非。

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此故事演义并不是战前的记录,而产生于各种回忆录(文史资料)泛滥的战后,是之后加工构成的故事。也可知其加工者之一,即使历史学者韩信夫。经笔者调查,发现韩信夫引用的文章内容,并不是其自称的“耿泽山回忆录”,而是1978年台湾在住侯象麟文章《台儿庄会战实录》[vi]*,内容如下:

25日晨,…敌开始猛攻南洛,…午间南洛终不守,我两连兵力全部牺牲。旋刘家湖亦陷敌,敌直迫台儿庄。其炮兵于刘家湖放列,一若肆无忌惮者。我高营长鸿立义愤填膺,亲率其第九连赤臂挥刀,猛扑刘家湖,矢夺其炮。时麦秀盈尺,循畦跃进,出敌不意,刀映日光…颇寒敌胆,均弃炮而逃…。

与韩信夫《鏖兵台儿庄》对比,“循畦跃进,出敌不意,刀光相映,顿寒敌胆”的字句一模一样。所以可肯定韩信夫借用的是侯象麟文。但侯的回忆录最大特征,是没有把此故事,与25日一八五团(高鸿立所属)于刘家湖遭敌袭大败的档案内容衔接,即断章取义的抗战英雄故事,不具备作为学问,事实证据的严谨性。

为了解决此方面不足,将其拉入学术领域,韩信夫抬出的既是耿泽山回忆录,1980年代的后在韩信夫指导下的新作。耿泽山是当时第三十一师参谋,现此文章标为 “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所藏”,即研究室“根据他(耿)的两篇回忆录整理而成”。笔者推测,整理者即是韩信夫。按照历史记录(31D战斗详报)内容,普通信口开河的回忆录被整理得有条有理。有刘家湖的地点,有高鸿立营长有挥刀追敌,赤膊夺炮的事迹,有我军团队号,也有王郁彬团长,高鸿立营长负伤的描述。内容情节丰富,同时也充实了部分作为历史证据的要素。但还是有不少笔误,如称此事件发生在3月26日(错误日期)。部队为“92旅183团”(不存在的番号)等。

对此不足,韩信夫在自己的《鏖兵台儿庄》中,又做出不少修正,加工。为了增加作为战史研究书的严谨,把第三十一师战斗详报记载的刘家湖大败,王郁彬团长,高鸿立营长负伤的内容,经纬等,也收录进来。结果产生的既是《鏖兵台儿庄》中,活张飞赤膊夺炮大闹刘家湖后,又大败于日军的不伦不类的杂烩。此部分历史糟粕内容,之后又被林志波《台儿庄大战》[vii]*所继承,现在,成为国内正统战史中必采录的的一段。民间更有还在继续发展中的“神剧”演义。



[i] 人民日报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室编《学点民国史》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一月,183页。

[ii] 《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1994年第二期,67-80页。

[iii] 《台儿庄战役资料选编》,同编辑组、中国第二档案馆资料编辑部编,中华书局,1989年,238页。

[iv] 宇文济民《台儿庄血战速写》《新华日报》1938年4月10日第2版。

[v] 《台儿庄之捷》独立出版社,1938年4月,46页。

[vi] 此文被收录于社会科学院《台儿庄战役史料选编》,出处标为《台北传记文学》第三十二卷第四期,另侯象麟同名文章,最早处于1969年(民国58)台北国军历史文物馆。

[vii]  林志波《台儿庄大战》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 125-126页。页。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