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
江月

惟江上之清风

[YST]香港的未来(零):导言

江月的导言:

这个系列是零八年的文章, 当时陆港关系是历史高点, 当时一般人绝对想不到十年后会出现针对中资的打砸行为. 但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 作者已经预测到了当前香港的现状. 所以转贴过来, 供大家参考


正文开始 =>


(0) 前言

去年香港回归中国十周年的时候,一些香蕉香港人对回归做出很多负面反应。

YST 有感而发,于是写了一篇「香港人」(2007/07/06)。

一个月前,这篇老文章又被读者旧话重提因而自动上升到首页。由于讨论非常热烈,阅览数由原来的六、七千迅速上升到超过两万,YST 没有参加这些讨论。

经过一个月的沉淀,YST 认为有重返香港话题的必要,但是这次我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香港。

上一次谈论香港,YST 集中精力谈香港的人,谈香港人在政治上对中国的认同与挑衅。

这一次谈论香港,YST 要集中精力谈香港的地理环境,谈地理环境使香港人在经济上对中国形成的依赖与拖累。

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人的活动,所以主角都是人。解决香港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香港人。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华人,这可不是“一小撮”,他们的影响绝对不能忽视。25%的香蕉华人所造成的杂音足以造成舆论上的风波,25%的香蕉华人反对中国的活动可以直接影响香港特区政府的稳定性。这一点英国人是非常清楚的。

香港人受英国殖民的影响,所以在政治上对中国的认同度不高,因而在经济上对中国需索无度。最有趣的是在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长期灌输和煽动下,很多香港人自抬身价觉得自己是“世界人”,使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变得很淡薄并且这种淡薄得到合理化。这是非常肤浅又极为可笑的现象。

去年 YST看了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全部的录像,看后非常的感慨。所有含有一点点深度、带一点点文化气息、需要一点点毅力才有能力表演的节目都是大陆来的艺人。香港本土艺人(包括四大天王)的表演都是肤浅的。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并没有使香港产生任何有点深度可以令人骄傲的新文化。唉,这就是香港。

想想看,香港是个经济社会,本身没有什么文化,香港人满脑子钞票,拿什么做“世界人”?

香港虽然成为国际性城市已经超过一百年,成为世界前列的大城市也超过五十年,但是草包香港人非常多,这些人说着半生不熟的广东英文就自认是世界公民了,他(她)们满口现代新名词,迷失了本体,也忘了自己的身分。

世界公民是自欺欺人的名词。其实除非你是贝多芬,有谁敢号称自己是“世界人”?连爱因斯坦都不敢忘了自己是犹太人。

看看下面这两张香港大学哲学系的学生陈巧文宣扬人权的照片,读者就知道上面这段话是甚么意思。

(图略)

四海一家,这张照片使我想起上个世纪六0年代的嬉皮世界(Hippyland)。

嬉皮(Hippies)是1960年代初一群叛逆的美国年轻人,他们独特的风格渐渐燃烧到全世界成为一种年轻人的时尚风气,譬如把崭新的牛仔裤弄几个补丁、戳几个洞。

我有一个朋友当年深入嬉皮营一探究竟,跟他们混在一起吃喝,一起吸大麻。他说你知道,一面听吉他的弹唱,一面从旁边的人接过大麻,吸一口,又传给旁边另一个人,那种亲密一家的感觉和气氛真是难以形容。

他对我说,这些人讲两句话就会冒出一个“goovie”,非常有趣,是这群人的特色,除此以外他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文化或哲学思想。嬉皮与其说是文化不如说是流行(fashion),是西方世界年轻人反叛时代(the established)的一种流行。

陈巧文是标准西方哲学系制造出来的垃圾。目前号称“野草莓”在台北「自由广场」静坐抗议的台大学生跟陈巧文是同一类的货色。虽然同属垃圾,台大学生的等级肯定更差,因为他(她)们静坐抗议的背后其实是教授的鼓动,自觉性差了许多。台大不如港大于此可见,呵呵呵!

但是说到底,香港人是经济动物,政治从来就是次要的。香港活动的主轴毫无疑问是经济,香港是钱的世界。在香港,钱说话的声音最大。所以 YST这次写香港主要就是谈香港的经济,我把标题订为「香港的未来」。

「香港的未来」写得并不顺利,越写越多,越写越杂,无法收尾,也有点离题。所以我改变主意,把「香港的未来」改成「漫谈香港」的系列文章,这就容易掌握了。「漫谈香港」的系列文章计划写六篇:

(一)香港的地缘政治

(二)香港的地缘经济

(三)香港的边缘化

(四)香港 — 中国长期的悲哀

(五)香港人

(六)结论

YST 有很多系列文章都没有完成,譬如「漫谈海军」,害我时常记挂。希望这次能一鼓作气把这六篇写完,然后不再记挂香港。

六篇写完以后,恶贯满盈的陈水扁也应该被起诉了。YST 趁机休息一下,沏一壶茶看好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