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城
纪小城

【女权史上的今天】2月24日: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生日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1956年2月24日,是美国哲学家、女性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生日。她的著作的影响力覆盖政治哲学、伦理学、第三波女权主义者、同性恋研究、酷儿理论、文学理论等诸多领域。

1990年出版的《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是她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一。她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性别操演性”(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论,对传统的性别本体概念进行了解构,对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及同性恋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特勒提出,生理性别(sex)并不是在社会话语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事实”,而是与社会性别(gender)一样,都是话语建构的产物。

她认为,性别的形成,是人们在一套话语规则和实践的要求下,不断重复服从这种规范的行为,从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先有人们在规范下的操演行为,后有性别主体这一操演结果。

而且,性别既然是一系列话语在种族、阶级、族群、性、地域等各种范畴相互作用构建出的身份形态,那么它也会随着这些话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不会是一个固定的主体概念。她呼吁社会性别应该专注于一个主体成为“女性”的过程,而非“女性”作为主体而存在的状态。

从巴特勒的理论中可以得出,并不存在一个预设的、固定的女性主体,女性主体是一系列操演行为的结果,主体在操演的过程中被赋予意义。这就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提出了质疑。

传统的女性主义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作出区分,从而驳斥了性别歧视者们提出的生理决定论。而如果脱离了先验的、固定的女性主体概念,那么也就不存在女性主义意识,以身份为基础的女性主义政治的形式的合法性也就受到质疑。

不过巴特勒认为,女性主义政治未必需要一个固定的主体,“当主体具有稳定性或统一性的前提受到质疑时,政治的特定形式就会以不确定的形式出现”。同时,她也并不主张完全放弃女性主体这一范畴,而认为应该把女性这一范畴看作长期可质疑的假设,使其具有更加多元的含义,从而团结更多身处各种不同位置的女性。

反之,如果将生理性别作为一种自然的、前话语的事实加以认可,则无法脱离性别本体论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会使得异性恋主义的权力体制被自然化,从而巩固以异性恋模式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

朱迪斯·巴特勒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一个犹太家庭,1984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系。

近年来,朱迪斯·巴特勒除了关注性别问题,还在其著作中集中关注了语言与政治主体、战争、哀悼、国民身份、犹太人以及宗教等问题,并在这些领域中积极参与行动和公共发言。

搬运/引用/翻译/编辑/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udith_Butler

https://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441693?subscribe=0&dbcode=1&flag=2

http://cnpolitics.org/2016/11/judith-butler/

《导读巴特勒》(Judith Butler),Sara Salih 著,马景超译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udith_Butler_al_CCCB_2018.jpg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