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翔萬里
風翔萬里

住在海港山城,患有文化、歷史和藝術上癮的單身大齡女子,分享生活體驗與個人觀點

[講座心得]看得到、吃得到、喝得到的作品:鹽月桃甫〈日向夏〉

2021年是日治畫家鹽月桃甫渡台一百週年紀念,日前看到日本釋出紀錄片《鹽月桃甫》的預告片段並即將上映,想起2018年梅樹月的一場小型品嚐活動,以此為文紀錄。
鹽月桃甫自畫像

前言

2021年是日治畫家鹽月桃甫渡台一百週年紀念,日前看到日本釋出紀錄片《鹽月桃甫》的預告片段並即將上映,想起2018年梅樹月的一場小型品嚐活動,以此為文紀錄。

台灣原民繪畫先行者—鹽月桃甫

2018梅樹月的『鹽月桃甫與「南國色彩」』特展,主打的是台灣裝幀藝術始祖鹽月桃甫。鹽月桃甫出身日本九州宮崎縣湯郡三財村(今西都市)的貧寒農村,是第一位早期將日本油畫技巧與素材引入台灣的美術教育家,1921年來臺後擔任台北一中及台北高校美術教師,他的教學風格特立獨行並推展自由創作理念,深刻影響當時的在台日籍畫家及台灣本土第一代西畫家,是台灣近代美術史上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也是重要的美術教育「播種者」。

鹽月桃甫<刺繡>

鹽月桃甫推崇野獸派,筆觸粗獷不羈、用色熱情活潑、題材大膽創新,並自詡看齊移居大溪地的高更一樣懷抱反樸歸真之心。鹽月桃甫來台任教的第一個暑假,即與日籍畫家鄉原古統深入太魯閣,描繪泰雅族原住民圖像。1924年的個人個展即已原住民風俗題材為展覽主要作品。

鹽月桃甫也是催生日治官辦「台灣美術展覽會」的創立推手之一,並且是唯一一位16回台、府展全程擔任「審查員」的導師級畫家,長期引領台灣西畫風格走向,對台灣美術日後發展影響深遠。身為描繪台灣原住民的「先行者」, 鹽月桃甫是日治時期最鮮明的「蕃人繪畫者」。台展西洋畫部第一件原住民圖像創作,不僅是由鹽月桃甫率先提出,他同時也是歷屆台展出品最多原住民作品的畫家。

此外鹽月桃甫還是「台灣裝幀藝術的始祖」(此系策劃主導《民俗台灣》編務的民俗學者池田敏雄所言),他堪稱是近代台灣美術設計史上,最早從事書刊裝幀設計的畫家之一。1923年出版的《生蕃傳說集》,其封面及內頁的原住民圖騰版畫,是台灣初次出現原住民神話傳說題材的插畫作品,正是由鹽月桃甫親手設計。

鹽月桃甫也見證台籍前輩畫家1934年共同發起「台陽美術協會」創立,並不時撰文引介本地新興畫會團體及新進美術家(如顏水龍等)。他亦曾到訪三峽成為李梅樹故宅的座上賓,李梅樹紀念館迄今仍收藏鹽月桃甫相贈的原住民油畫作品,及與李梅樹的往來書信。

鹽月桃甫<霓虹>明信片

二戰結束後,鹽月桃甫被遣返回日本(1946年3月),在台期間的作品幾乎都留在台灣,卻因天災人禍等損毀或佚失,大部分皆已不存。返日後鹽月一度生活困頓,甚至無法買得起油畫調和油,但仍堅持創作不懈,他在廢紙和筆記本上,憑藉腦海中的記憶碎片,繼續畫下一幅幅台灣原住民繪畫來懷念台灣風情,晚年過著孤獨的藝術家生涯到辭世(1954年1月),只有 8 年的時間。

跨越國界、時空的畫家情誼與緣份

鹽月桃甫之孫鹽月光夫(左)

鹽月桃甫孫子鹽月光夫是日本宮崎瓦斯公司董事長,在李梅樹美術館發表的致詞談話風趣詼諧,令人莞爾。

鹽月光夫說14歲的時候,祖父鹽月桃才過世,在此之前祖孫一同生活了六年左右,期間曾經看過幾次祖父作畫工作時的情景。鹽月光夫自謙自己是到74歲都沒有拿過畫筆的不肖子孫,雖然自己不作畫,但長期欣賞祖父的作品,覺得可以理解祖父畫作好的地方。

鹽月光夫表示這次託大家的福,對於能找到祖父以前沒有出土過、新的作品〈邦查國人引見圖〉非常的高興,雖然宮崎縣是他們自己的地方,但也沒有像這樣把鹽月桃甫的作品都整理出來,過去也只有二次地方上的展覽,此次能有這樣完整把祖父作品展出的機緣,非常感謝。

鹽月光夫此次是畫作借展的關係,所以特地從日本前來台灣,並感謝311大海嘯的時候,台灣給予日本的強力幫助,稱日本人絕對不會忘記這份恩情。鹽月光夫和桃甫一樣個性幽默風趣,甚至站到祖父的肖像旁邊自嘲說,在場各位觀眾僅憑這光亮圓禿的頭頂,就能知道光夫本人絕對是桃甫的孫子。(笑)

王淑津老師有提問請教桃甫戰後水墨畫作的簽名式樣,光夫先生解釋水墨畫上的簽名有些是將桃甫的「桃」字拆成「木兆」作為簽名。鹽月桃甫引揚幾乎沒有帶任何作品回去,雖然心裡很想帶卻也沒有辦法,戰後在日本的生活都沒有錢,日子過得很辛苦,他覺得祖父不僅頭髮沒了、腦袋也空了,晚年年紀大了有一點痴呆的狀況。

塵封數十年的鹽月桃甫〈邦查國人引見圖〉,畫作中央的老者是六旬的德川家康

鹽月光夫說,桃甫在台灣已經拚盡全力在指導有關美術的事宜,但當時台灣殖民地還不太能接受桃甫畫作的境界,因此作品大多留存個人收藏為主,或許還有別的畫留在其他私人的地方,若是能再被找到的話,光夫先生由衷表示會很高興,也希望台灣的大家多幫忙一起找一找,或許日後還會有新的作品再被挖掘出來。他並且表示當天現場看到台灣有這麼多人如此關注重視祖父的過往事跡,感到十分榮幸與感激。

註:台灣博物館館藏〈邦查國人引見圖〉,是鹽月桃甫現存最早的原住民繪畫,也是鹽月描繪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於1608年首度訪日與德川家康會面的歷史畫;該作品在台灣博物館庫房塵封數十年,作者和畫題原本已被遺忘,2017年經學者專家調查研究確認為鹽月桃甫1923年之作品

王淑津老師表示2017年底在日本進行查訪研究與商借畫作期間,與鹽月一家一同生活了近2個多月,深感光夫先生的幽默感,確是桃甫留下的家學淵源,並且深刻感受到鹽月家是非常仔細的在照顧鹽月桃甫留下的作品。光夫先生的夫人則對桃甫畫作裡各式各樣的紅色印象深刻,可以感受到祖父對紅色所下的心血,並且客氣歸功婆婆過往已經將桃甫的作品管理得十分妥善,她只是接手前人繼續管理而已。

李景光館長現場用手機播放了一首宮崎的蜜月之歌,這首歌在宮崎縣無人不知,每個人都琅琅上口。宮崎縣因為位於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南部,洋溢著南洋風情,是日本少數可以看到椰子樹等熱帶植物的地方,1960年代後日本人蜜月旅行的選擇不是夏威夷,就是宮崎,因此成為日本本土蜜月旅行的勝地。

2017年4月29日,李館長當時就讀台北成功高中的孫子(李梅樹的曾孫)到日本宮崎縣交流演出時曾表演這首歌蜜月之歌,據說當時所有現場聆聽的觀眾,無一不會唱這首歌。更巧妙的是,後來鹽月光夫先生也表示,當天他本人也在現場也欣賞了這場表演,李梅樹的曾孫與鹽月桃甫的孫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於同一個時空中彼此交會,是難得的緣份。

看得到、吃得到、喝得到的作品—〈日向夏〉分享會

鹽月桃甫〈日向夏〉

鹽月桃甫的孫子鹽月光夫,來台參觀2018「梅樹月」展覽活動深受感動,慨然決定將「梅樹月」借展的兩件鹽月桃甫戰後作品〈日向夏〉與〈溪山勝賞〉,無償捐贈給李梅樹紀念館,讓兩件作品永留臺灣!

鹽月桃甫現存在台作品數量極少,80年前鹽月桃甫曾經送兩幅油畫〈橫顏〉與〈霧社〉給李梅樹;80年後桃甫的孫子光夫再度捐贈兩件作品給李梅樹紀念館,讓超過一甲子的台、日美術家情誼,跨越國界、時空再續前緣,不僅為台日藝術流平添佳話,也對於台灣近代美術作品收藏研究也有很大的助益與意義。

日本柑橘之王日向夏及日向夏啤酒

鹽月光夫捐贈其祖父的作品之一〈日向夏〉,「日向夏」 是宮崎縣獨一無二的水果特產,名列「宮崎三寶」之一的蜜柑,有「日本柑橘之王」稱號。「日向」是宮崎古名,「日向夏」名符其實,出產之時也預告日本的夏天即將來臨!

〈日向夏〉分享會

「日向夏」的口味及吃法十分獨特,外觀色澤與香氣也相當特別,與一般的柑橘類水果非常不一樣。結實飽滿的水滴狀果實,狀似中秋盛產的文旦柚,果肉、果汁酸味很强,外皮和果肉之間的白色内果皮帶有一點甜味,白皮和果肉可一起食用,滋味酸甜清爽,能品嘗到其他柑橘没有的獨特風味。

李梅樹紀念館特別精心準了宮崎空運來台的「日向夏」蜜柑,及曾獲得日本啤酒銅賞和東京都知事賞グランプリ受賞的宮崎「日向夏啤酒」與觀眾分享。現場出席的朋友,不但欣賞得到〈日向夏〉與〈溪山勝賞〉作品本身,還可品嚐「日向夏」蜜柑及啤酒,可說是「看得到、吃得到、喝得到」的作品分享會

同場加映:2021即將上映的紀錄片《鹽月桃甫》

2021年是日治時期畫家鹽月桃甫(1886-1954)渡海來台一百周年。六、七月份在日本宮崎市(鹽月桃甫的出生地)等地,藝術家小松孝英執導製作的紀錄片「塩月桃甫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預計正式上映。

鹽月桃甫他窮一生致力於台灣美術教育、親身踏察台灣山林、關注原住民文化、甚至用創作批判總督府對原民的武裝鎮壓,他用對台灣這片土地自由奔放的激昂熱情,留下豐碩精彩的台灣鄉土繪畫作品,儘管鹽月桃甫並非台灣人,但精神上他擁有比任何人都要真切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台灣魂」,希望很快台灣也能看到紀錄片《鹽月桃甫》上映,感謝鹽月為台灣留下這麼多美好。

紀錄片《鹽月桃甫》預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