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水
翦水

運用退役的工程師頭腦及心理學博士的專業訓練的人格心理分析及職涯發展諮詢師,組織行為顧問,及大腦科技新創事業者。最愛的書籍類別是詩、哲學,以及所有可以幫助我認識人與世界的運作準則的知識與方法。

意映卿卿如晤

我以為所謂的死亡,就是在神給予的那段時間裡,好好過完自己的人生,然後離去,一切就結束了。但我死後才意識到,我的人生並非只屬於我一個人。

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在我唸書的那個年代,是高中國文課本裡必讀的一篇真情至深,感人肺腑的文章。不知道現在是否仍收錄於國文課本之中?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 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讓年輕的青澀學子誦讀這充滿「死」字的遺書,我想當時有一大部份的用意,或許是要灌輸我們為國盡忠的思想,把這捧為偉大情操,優先於個人獨善其身或兒女情長。

這封與妻訣別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林覺民提到自己以前曾和妻子討論過,希望將來妻子比自己早死。當時妻子因不明所以而不悅,以為是咒她早死。但經他解釋才明白,原因是那被留下的生者,得禁受失去摯愛的痛楚,那是極難受的一種折磨。他其實是心疼妻子,不忍讓她獨自擔負此等悲傷,所以寧可妻子先死,由他自己來承受這喪失親人的痛苦。


「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以汝之弱,必不能承受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


仔細咀嚼其中用意,這的確是一種愛的深刻表現,不是嗎?

關於「誰先走,誰留下」這種話題,似乎多半是在年老相依的夫妻身上才會聽到這種對話。然而,死亡並不是老人的權利。我們活著的時候,每一天都以為明天會照常來到,但很不幸地,有些人總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把生命的句點畫在了今天。

前幾年有一齣韓劇,「哈囉!掰!鬼媽媽」,故事藉著身亡的鬼魂的視角,帶觀眾深刻地看到了那些來不及說再見的人們,無論是活著,還是已故,它們心中那種難以放下的掛念、牽絆,還有被死神蒞臨過後,那種特別的、昇華後的愛的意念。


「某個人的人生,與我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離別卻在瞬間來到,嘲笑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


「在離別的那一刻,有些人會選擇全盤接受,正面迎擊那湧上心頭的悲傷。有些人則可能為了保護自己,為了生存,而選擇對悲傷視而不見,置之不理。但無論是什麼大道理,無論你怎麼忽視,無論時光如何流逝,都沒有辦法幫祝你克服這種悲傷。」


好萊塢的電影明星,基努李維,在真實人生中幾度經歷失去摯愛親友的打擊,因此多次沈寂。有一次,他在接受採訪時,被問道:

「你覺得人死後會發生什麼事?」

主持人想問的是他對靈魂存在的宗教性的想法。

沈思了幾秒鐘之後,他回答道:

「我知道那些愛我們的人會很想念我們。」


對活著的我們來說,這的確是我們唯一可以知道的。

他的這番話,呼應了「鬼媽媽」裡的一段自白:

「我以為所謂的死亡,就是在神給予的那段時間裡,好好過完自己的人生,然後離去,一切就結束了。但我死後才意識到,我的人生並非只屬於我一個人。」


因為她看到自己的父母好友,丈夫孩子,如何因著自己的突然離開,而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裂痕。

劇中有一些鬼魂是自殺身亡的,卻在離開世界之後,才知道自己曾經多麼錯誤地把某個東西、某種想法,執著地以為那就是一切。卻沒有看清,那些不過只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已。而且我們的人生,其實是與那些愛我們的人交錯在一起的,正因為有了連結,所以我們無權自私地說,這是「我的」人生,我可以任性地選擇如何處置它。

「或許,我們在世時,感受到最美好的事,就是向所愛之人傾訴愛意,以及對感激之人道謝。」

死亡的意義,也許就是讓我們更能體會活著的意義。

然而,我覺得死亡的意義還不僅止於讓我們更能珍惜活著。

「如同這世上盛開的花朵都有其意義般,在我花開花謝的地方,也會有屬於我的其他花朵盛開。」

它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每一個生命的盛開,都是來自於其他的、先前的生命的存在、奉獻、及澆灌。等這個生命的季節過去了,它自然也應該成為其他生命或下一代生命的養分。形體雖殘,精華永存。它能藉著這樣的超越個體的意識方式流存,且繼續壯大。

我覺得,面對生死,我們似乎只能用一個更大格局的心態,來看待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才有辦法看得開。只有當我們從個人有限的經歷,延伸到與他人,平行地或直系的,整體生命的連結時,體悟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並不是單獨的,而是屬於一個更大的存在,才能夠對於個體的死亡及逝去,稍稍感到釋懷。


林覺民在寫「意映卿卿如晤」時,知道這對她來說將是一個難關,卻也無法給予任何建議,能以幫助她好過一點。雖然心痛的是讓妻子變成寡婦的兒女情長,但之所以能驅使他超越這個心情的,果然正是那種「我的花雖謝了,卻可以滋養其他花朵盛開」的大我格局。這無關乎那些傳統八股的大忠大孝之言,那是執政者用來操控人民的宣傳口號,我覺得這更像是榮格所相信的,人類集體在精神層次上可以超越地域、民族、文化,交錯連結成一個整體,在某個未知的維度裡,共同輸入、共同影響,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存在,不致虛無。

如此看待死亡,知道它促使的其實是傳承,並非終止,那麼,所有的遺憾與想念,都可以昇華成正能量。只要人類尚存的一天,就會生生不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