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識。書寫
書識。書寫

閱讀蘊含創意,觀察激發靈感;當創意碰上靈感,再透過文字進行記錄,將發揮出巨大的力量,一股能令世界變得更好的力量。

重拾身心與食物的平衡

書名:《正念飲食:覺察自己為什麼吃,比吃什麼、怎麼吃更重要!》

作者:珍・克里斯特勒、艾莉莎・鮑曼

譯者:顏佐樺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吃”本來是人生一大樂事,但隨着大眾崇尚“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加上活在充滿多元壓力,且食物充足又容易取得的現代社會裡,令我們對“吃”出現了諸多禁忌。一旦吃了認為自己“不該吃”的食物,例如:吃了過量、沒營養,或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物,便會產生情緒性或壓力性的罪惡感與焦慮感。當身體、心靈與食物之間的關係斷裂,該吃甚麼、怎麼吃都成了問題,飲食習慣便可能帶來對食物的貪念、厭惡或偏執,甚至暴食、不足,乃至身心的不適、疾病。本書提供了一套實證有效的“正念飲食”方法,藉由認識進食當下的情緒,用不批判的方式了解自身的飲食習慣,建立合適的進食模式,最終得到享受食物,維持體態與健康,還能紓解壓力,達到心靈平靜的效果。


正念飲食是利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我們與進食及食物之間的關係。這個方式的依據是從科學角度對身心自我調控,而並非意志力或嚴格的自我管控。眾所周知,減肥只需少攝取、多消耗便可。這說來容易,但實行起來十分困難,原因是身體有慣性,由胖變瘦不易,要長期維持就更難。為達致成功瘦身、不復胖,最有效方法是透過改變飲食習慣結合運動,藉此進行體重管理。然而試過減肥的人都明白,靠意志力和自我管控飲食的方式來節食瘦身,往往帶來相反的報復性暴食。你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不受控地大吃特吃,甚至吃出遠超原本的食量,繼而引發體重增加,最終減肥失敗。與其老是與食物奮戰而感到挫折、吃不飽、充滿罪惡感,然後退回舊有飲食習慣、體重回升,倒不如利用真正可行且又科學的正念飲食法,透過有意識地進食,正念地覺察自己不餓,或已不再享受某個食物,繼而決定放下它。過程中沒有強迫掙扎,而是允許自己享受喜愛的食物,並在不需要或不想吃的時候,將食物留在餐盤上。


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着重理論介紹,告訴讀者正念飲食的概念,以及甚麼是生理飢餓、平衡飲食等內容;第二部分則以自我引導的實踐模式,讓讀者透過三十三個練習,培養正念飲食的習慣。當中傳遞了許多正確飲食觀念,包括:食物不分好壞,放下對卡路里及食物能量的焦慮,單純地把它們看成重要的資訊;運用營養及食物能量的知識,在飲食中加入更多蔬菜、減少肉類、增加全穀類、少吃精緻加工的食物;避免過度飢餓引起的過度進食,因為過分節制,把很多喜愛的食物歸類為違禁食物,反而容易經常破戒,倒不如真正享受美食,只要適可而止地進食,並尋找能增加體能、燃燒熱量的活動,讓自己可以有彈性地吃得自在;透過正念練習,察覺飢餓感、腹部飽足感與味覺滿足感,進食時,察覺味道、細心感受食物的品質,如嗅嗅香氣、摸摸觸感;留意味覺的滿足感在甚麼時候開始消退,知道甚麼時候該停止進食,這可讓我們在盲目且過量進食前,提早對食物說夠。


讀畢本書會發現,我們常在無意識、反射性狀態下進食。這種未經大腦思考的飲食習慣,會誘發盲目過量進食,導致自己沒有留意到吃進多少,也無法覺知是否已吃足夠,終致體重失去控制。而用正念方法體會食物,察覺對食物的想法及情緒,會使我們與食物的關係慢慢改變。它不再是充滿焦慮的關係,而是充滿喜悅的關係,令我們放下對食物的掙扎,重拾享受美食的自由,同時吃得健康。


本書不僅是一本打造正確飲食型態的工具書,更是可協助讀者重新認識情緒的心理訓練書,讓人喚醒體內的美食家,切實享受每一口食物,重拾身心與食物之間的平衡,找回心靈的滿足和平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