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芸
葛芸

基本上是個書蟲📖 [email protected]

自然與文明的界線並非如你我以為的涇渭分明——《扭轉近代文明的6種植物》

當下次我們買了個巧克力蛋糕,搭著Uber,在車子行駛過路邊的禁菸廣告,在Line上和好友討論晚上該吃附有薯條和玉米濃湯的牛排還是新開的麻辣火鍋時,或許可以想想,這些生活中的片段,背後是貿易、文化,搭配著西方價值觀所形塑的現代世界,而我們正身在其中。

出版時間:2018/ 6 (二版)

每一年,超商7-11都會推出「巧克力大賞」,誘使甜點控打開荷包。而在2021年11月,巧克力知名品牌GODIVA和甜甜圈品牌「mister Dount」聯名的甜甜圈,造成搶購風潮,甚至一度停賣。在韓劇向全世界大力放送下,泡菜文化廣為人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將韓式泡菜的譯名改為「辛奇」,蔚為一時話題。米其林的餐廳評鑑,向來是餐飲業戰戰兢兢的大事,但米其林卻是靠販售汽車輪胎所起家的。香菸對人體的危害我們已經耳熟能詳,癮君子聚集的吸菸區總是有一股散發不掉的煙味。在牛排店、速食店,菜單上一定會有玉米濃湯的蹤影,而走在夜市,烤玉米的攤販也構成其中一景。最近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所影響,海上航運壅塞而導致延遲到貨,摩斯漢堡也不得不公告將暫停販售部分薯條商品。                                    


上述的這些事件,​乍看之下不過是日常一景。然而其中卻藏有六種植物,它們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文化形態達百年之久。這些植物分別是:可可豆、辣椒、橡膠、菸草、玉米,以及馬鈴薯。


本書的作者酒井伸雄以知名航海家及探險家——哥倫布的航海旅程為起始,歐洲人開始與所謂的新大陸有了交流,這六種植物均原生於中、南美洲,它們被探險家們帶上了船,到了陌生的歐洲大陸,逐漸融入原舊大陸上人們的生活之中,甚至在文明大幅度進展的推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從嫌棄到不可或缺

馬鈴薯今日在歐洲的地位,幾乎等同於米飯在亞洲的地位,但令人意外的是,當年馬鈴薯第一次橫跨大西洋來到歐洲時,當地人只將它視為觀賞植物,根本沒人想將它吃下肚,在食用方面可說是各種嫌棄。然而到了十八世紀,普魯士、法國為了發展國力,增加人口,強力推廣將馬鈴薯成為主食,至此之後馬鈴薯在歐洲人的餐桌上成為一方之霸。今日,馬鈴薯的另一個化身:薯條已經成為了速食套餐的靈魂,可想而知,當摩斯漢堡的公告一刊出,不少人心中應該充滿著「無言薯條」吧!

讓人類飛天遁地的橡膠

汽車是現代生活重要的代步工具,有了汽車,人類的活動範圍也隨之拓展。能讓車子載著人到處跑的車子,有一個萬不可缺的重要物件,那就是輪胎,而製造輪胎的原料便是橡膠。此外,橡皮筋、橡皮擦,還有雨衣等,也是橡膠經過加工後的產物。當然在眾多橡膠加工物之中,說輪胎是最重要的應該當之無愧,作者酒井花了不少篇幅將輪胎的歷史娓娓道來。發現橡膠功能的開發演進過程與人類活動範圍擴大的歷程應該有相當大的重疊。誰能想到呢?一棵原本生長於南美洲的橡膠樹,有一天漂洋過海,後代在東南亞開枝散葉,並且讓人類上山下海,還能飛上天空,僅僅幾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他們老祖宗必須花上數月,甚至數年的地方。若橡膠沒有進入我們的生活,歷史的走向肯定會大大的不同。

療癒人類的良伴

看以前的人吃可可豆的方式真的非常有趣,巧克力在幾百年之前並不是甜點,甚至可說根本是「苦點」。可可豆搖身一變成為現代社會的甜點寵兒,得先經過多道手續,萃取提煉,加入砂糖後,才會變成撫慰人心甜食。以前的可可豆被視為藥物,治療身體;到了現在,則是變成甜點,功能從治癒身體轉換成療癒心靈。只能說現代人的生活實在太苦了,很需要甜食來平衡一下。

令人又怕又愛的辣椒

光看到辣椒那一片火紅的外表,口中就會自動分泌口水。有人喜歡辣味的刺激,有人討厭其在嘴巴帶來的刺痛感,但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辣椒確實為我們餐桌上的菜色增添許多樣貌。曾經辣椒與可可豆是能混合在一起的飲品,依現在這個時代看來卻是個冷門的組合。辣椒的原生種類雖然才四種,其演化出各異的品種卻在全球餐桌,尤其是亞洲掀起巨大革命。唐辛子、七味粉、泡菜,咖哩……辣椒從一地傳入一地,又從另一地傳回這一地。飲食文化的交流在味蕾上進行精彩的對決。

難以擺脫的成癮物

已經有無數的醫學報告指出,吸菸對身體的傷害,近年癮君子吞雲吐霧的形象也不再被認為酷、時尚,但走進超商,店員後方一排的櫃子還是能見到五顏六色的各種香煙品牌。緣起於安第斯山高地的吸菸習慣,菸草在世界各地發展出各異的文化。其中江戶時代的香菸文化我覺得特別有趣,那時的人認為,一個有能力獨當一面的人,才有資格吸菸,有經濟能力,對社會有貢獻力的人,以手持煙管為驕傲的象徵。香菸中的尼古丁並非一無是處,它可以有效轉換情緒,可惜其中的焦油對身體傷害最大,如果哪天能發明出盧基揚年科在《新巡者》一書中有利於健康的「負尼古丁」、「沒有焦油」的香菸,說不定吸菸的形象會再度正面起來!

​很難不吃到的玉米​

和前面的植物一樣,玉米在海外也對各地飲食造成不小的影響,即使不是所有國家都將玉米奉為主食,玉米的利用範圍仍很廣泛,家畜飼料和果糖糖漿就是很好的例子。就算你是個不愛吃玉米的人,當你選擇吃牛、豬或雞時,牠們的飼料裡面就有玉米的蹤影,或是下午茶時間想吃個蛋糕、零食作為點心時,你其實也將玉米轉化成的糖漿吃下了肚。


當下次我們買了個巧克力蛋糕,搭著Uber,在車子行駛過路邊的禁菸廣告,在Line上和好友討論晚上該吃附有薯條和玉米濃湯的牛排還是新開的麻辣火鍋時,或許可以想想,這些生活中的片段,背後是貿易、文化,搭配著西方價值觀所形塑的現代世界,而我們正身在其中。


其他出沒地:

👉Vocu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