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Tang
Laura Tang

育有一對兒女的媽媽。 在每天的工作、育兒生活之間,找個小空擋喘息、思考。 寫作讓我與自己對話,理出藏在冰山下的思緒。 在文字的堆砌間,也逐漸堆砌出自己日漸清晰的面貌。

內向者的位置

真是鬆了口氣,原來我不用再強迫自己裝熱情了。

今天聽到Podcast大人學提到:

『內向適應者,內向自在。不用到處熱情的社交,但與人互動時,總能提出觀點並交流想法,作為一個穩定的存在。』

也就是內向者很難強迫自己成為外向者,但內向適應者不會害怕人群,也能侃侃而談發表觀點。就算沒有到處拉關係,也能贏得他人信賴。


真是鬆了口氣,原來我不用再強迫自己裝熱情了。

身為內向者,從小便不斷被周遭(尤其是父執輩)要求再活潑點、熱情點、熱心點。最好是到了陌生環境能到處穿梭,長袖善舞。這樣才是『成功的性格』。

我了解他們的立意良善,畢竟朋友多的孩子不怕被欺負。但是,內向的我便不斷自我質疑,強壓下對於過多社交的反感。在校園時,女生小圈圈內的無聊『心事小秘密』,總要裝做極為關切。初進職場時,強迫自己每天跟同事吃飯聊八卦,做如針氈。下班應酬,客人要玩多晚就陪多晚。都是因為不想成為內向的『怪咖』。


我從小不怕上台說話,在台上可以妙語如珠,唱作俱佳。但下了台,不會特別想引起注意。不必當聚光燈焦點,反而更喜歡從中觀察。這是我最舒服的位置及距離。

半熟的朋友形容我『氣質優雅』,大概源於我冷靜話不多。多餘的話不說,多餘的社交不做,只要互動友善不僵硬即可。這是我的『業務模式』,圓融的互動交際,給予聽者想要的回饋。多半時專注聆聽,收集感興趣的內容。

這樣的我,也在近幾年,漸漸找到自己舒服的狀態。不必滔滔不絕,不用強顏歡笑,在目前的工作及家庭,可以做個與自己最貼近的樣貌。但在老一輩眼裡,還是不夠積極吧。


我想,外向型導向已漸漸屬於舊社會。需要八面玲瓏的交關,每天喝酒應酬的談生意方式,不再是唯一。不走『我們交情這麼好,這個機會理當給我』的情勒路線,內向者也開闢屬於自己的位置。藉由善於聆聽鎖定,給予雙方需要的資訊及關懷。同樣能夠博得信賴,為自己創造下次合作的機會及連結。

如果你也是內向者,不妨也試著找出不要離自己太遙遠的定位。做個內向適應者,一個不喧嘩但能力值得被信賴的人。我想也是很幸福的!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