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wind
leafwind

在日軟體工程師|不務正業|碎念個人意見|聯絡我:https://linktr.ee/leafwind

驗證人日誌 #2:對激進 LikeCoin 提案的初步想法

今天 @Forbole 團隊的 @Terence 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提案一個更為激進的通膨比例,以及對應的配套措施,以下是我目前的想法。

從剔除不活躍持份者的角度來看...

其中高幅通膨(e.g. 100%)再抽取大量稅金的作法,有點像是洗牌把不活躍的使用者(e.g. ERC20 的不活躍持有人)踢出這個生態,再重新開始,並啟動收費機制的概念。

(題外話,ERC20 的持有數量還剩多少?)

如果控制得好,可以做到活躍的使用者仍然持有差不多價值的 LIKE(甚至更多),並且基金會也能有更多資金運作。

這有點像是分岔出不同版本的概念,但卻直接執行在原本的鏈上,影響到所有既有的使用者,所以我目前想到幾個潛在的風險(或者說不好控制的因素):

  • 中間的幣值勢必有機會大幅波動,很多創作者只是想要穩定的收入,會把他們嚇跑,而且大戶持有者也未必願意承受這樣的風險。
  • 不積極參與社群的持有者就該被剔除嗎?會不會有一些特例?
  • 該給多長的緩衝期?

從 LIKE 貨幣供需以及長期經營的角度來看...

我認為社群行為抽取稅金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一直以來 LIKE 都只能賺,沒地方付(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非常麻煩,比如私下交易實體物品)、缺乏供需循環。而 LIKE 存起來只有 1% 利息,還比不上睡一覺起來幣值大起大落,因此創作者賺到 LIKE 最合理的邏輯就是賣掉。

另一方面,我認為該付費的原因是不管留言、發文章甚至打賞,實際上都用了鏈或是 Matters 的資源,卻完全免費,這些平台沒有廣告收入,不可能無限制提供大家使用,總有一天會需要開始回收成本,先不談營利,至少要能養活團隊吧。

LikeCoin 的宗旨是創作有價,然而目前提供創作的平台們卻是完全無償。

然而實際的問題是無法期待每個人都為了創作而去交易所買 LIKE,那麼「通膨+使用者付費」似乎就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如果創作要付出 LIKE,很急又有現金的人可以選擇直接去交易所買,其他人則可以選擇以創作獲取,或是從抵押的利息當中得到 LIKE 去支付交易、發文的手續費,這樣才能啟動供需循環。

簡單來說,現況是:

  • 收入來源:打賞、讚賞公民、基金會配對、交易所購買、利息(1%)
  • 支出場景:只有極少數的打賞

而未來搞不好會是:

  • 收入來源:打賞、讚賞公民、基金會配對、交易所購買、利息(100%)
  • 支出場景:發文、留言、打賞,甚至收取基金會的配對獎金,都會需要支付相對應的費用

改變之後,不只是支出增加,收入結構也會大幅改變。

以往買進 LIKE 的人根本無法期待持有帶來的收益,除非幣值上漲,否則只能靠創作賺錢;但如果利息提高,將會有很多人為了參與治理帶來的收益而參與,這當然會使得社群變得更為複雜,但同時也增加了貨幣的支撐、增加鏈的安全性。

一旦供需開始轉動,有很多事情就必須考慮地更周全,譬如比較寬裕(或是早期)的創作者一樣能頻繁發文,而比較拮据的創作者可能就會被存款限制而減少發文頻率,因此我們可能又需要像是貸款或新人補貼等方案,把補貼給予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現在所有人一律免費使用。

對未來的期望

比起目前免費發文然後就把 LIKE 賣掉,有貨幣供需的市場還是比較能長期發展,我一直期待市場宣傳期過後,能夠早點進入收費循環,但老實說越來越擔心來不及趕上。

以前是 ICO 泡沫,市場非常不看好,所以也沒機會吸引更多人進來,但近期 DeFi 與比特幣再次掀起熱潮,或許能藉著這次吸引到更多機會也說不定。

以上是我看完文章之後十分鐘內所能給出的想法,或許還很粗淺,也可能有很多不夠周到的想法,但我的目的並非做出拍板定案,而是二次拋球、用我個人的微薄力量引發更多接下來的討論。

總之,我認為 @Forbole 的提案需要再被詳細討論,但也值得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