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康
林晓康

china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journalist/photographer/writer 记者/摄影师/专栏作家~ ~安全爆料和來信:[email protected]

多家国企不再为政府举债融资,那些民企该怎么存活?

最近,江苏省多地国企、城投平台宣布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承诺企业自负盈亏,后续举借的债务,政府不承担任何偿债责任,引发关注。

首先,江苏省邳州市政府官网9月2日的消息称,邳州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邳州市远通公共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发布市场化转型说明,并表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清偿完毕,今后不再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职能,承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江苏省江阴市政府9月4日发布《关于部分公司市场化转型的公告》称,江阴市月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江阴新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公告之日起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以上两家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企业均为江苏省江阴市国有企业,且后者在企业预警通统计口径下,为城投子公司。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大力开始对基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多数是在公共空间和城中村改造上做文章。不过,相比于政府性的投资行为后,这些国企的退出显然是对债务风险的长远考量,也似乎证明了财政赤字的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一些国营企业的市场业务的拓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争取政府主动权,想方设法的获得当地的土地使用权(这里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开发权不同,但是可以理解为开发权),包括对于这些收入将完善为当年财政收入的主力军。数十年来,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收入已经成为所有收入的绝大多数。当土地红利的时代悄然过去,市场经济便会使用另外一个手段,将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手段)主动将房地产市场放开,进而吸引很多刚需或者非刚需的购房者使用贷款的形式购买房产,这样的举措在房价上会短时间突显出效果,但是年轻人依然买不起房。

多地实施“认房不认贷”的原因基于如此,限购政策的调整对于土地财政收入能够带来利好的准备。

密集退出政府举债融资平台的背后是财政与公共支出的矛盾

从各地基建到一般性政府融资项目,民营的房企公司和城投公司变为主力军。看似是一种市场化的手段,实则是对于负面债务违约风险的规避。多数的城投公司都是由政府所主导吸引部分民间资本参与进来的。在城投公司中民间资本力量的参与占少数,即使是这样它依然给外界展现是一家商业和政策为主导运营公司在参与当地基建项目,往往在城投公司里,会安排几名上级监督单位的人员,这些人被称为拥有事业编的人,城投公司自然成为政府机构的二级单位。

当新冠疫情过后,三年的土地财政“零收入”成为这些城投公司开始选择规避债务履约风险最好的借口,当一个地方财政都不能完全满足与基本公共开支时,这样的债务风险是完全不可控的。

预算法:脱离政府的“欠款”化解相应风险,挑战不小,矛盾不断

8月22日,江苏省盱眙县天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官网称,集团下属子公司江苏天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已转型为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承担政府举债融资职能,转型后的国有企业开展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同日,江苏淮安新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在1994年的《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没有举债能力,于是地方政府开始在当地建立专门的融资平台,也常指城投公司,负责相关业务,以规避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约束。2014年修订通过的新《预算法》实施以后,地方政府发债主体地位被明确。

自从2019年起,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勒紧腰带”,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2022年10月,在通报中央及地方的“三公经费”情况时,曾八次提到“过紧日子”。

这就意味着,举债融资成为资金、资本、债务相互独立运行的三要素。而江苏省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年内发布类似的公告有十余条,涉及的“退平台”国有企业不少于40家,其中大多数存在城投背景。不过,都是提出一点“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9月12日发布了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大陆最大的500家民营企业税后净利润同比减少4.86%,这已经是500强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对于民营企业增收不增利,财新网引述工商联人士的分析说大陆需求不足,500强民企正通过降价来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内卷比较严重,有一家500强企业在发展,可能意味着有更小的企业在失去收入。”该人士说。

全国工商联秘书长赵德江在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上表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需要政府等帮助企业解决生存发展的难题,让企业家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教培行业、电商行业出现瓶颈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多数情况下,各地都在出台行业性帮扶政策,但是为何不管事?

“谁家的孩子谁抱”

财政部部长刘昆还强调,“政府过紧日子不是短期应对措施,而是应该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同时,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一份提案答复也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确,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2月份估算,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已从去年的57万亿增加至66万亿元人民币,约9.5万亿美元,至少占中国总债务的一半。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