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撒列
比撒列

追求自由的灵魂

教会的转折点:从宣教看两千年历史

written by John Newcombe

这次疫情是否会成为基督教发展的另一个转折点呢?


尽管基督教一直被认定是“西方的宗教”,但基督教既不是发源于西方,现在的西方也不具有主导地位。事实上,在过去两千年里,它的重心转移了好几次。虽然基督教在欧洲曾经兴旺过,现在却显得有些暗淡,但是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南半球正有着爆炸式的增长。若以现有的规模增长,那么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三十亿的基督徒。

今天,在南美、亚洲、非洲,圣灵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领人归信耶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基督教是所有宗教中发展最快的宗教。由这一小伙受逼迫、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犹太人所建立的基督教会,究竟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今这样一个传播天下、规模巨大的信仰群体的呢?

基督教的发展并不平坦,其中充满了灾难性的经历:外在的——受逼迫,疾病以及战争的威胁;内在的——异端、腐败和分裂的破坏。然而,不管教会遭受到多大的挫折和表面的失败,耶稣已经,还在继续成就他的应许:他要建立他的教会,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在耶稣升天之前,他留给他的门徒使命和应许:他差遣他们把福音传给每个民族、每个部落和每个语言,而且应许不会撇下他们,他要差遣圣灵与他们同在,住在他们里面,成为他们的倚靠和帮助。通常,圣灵降临的五旬节那天被认为是基督教会的诞生日。那天,地球上大约有2亿人,其中六千万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然而,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小众弱势的犹太人信仰,渐渐成长,最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五旬节的重要事件之一就是基督教的劲敌——大数人扫罗悔改归主,成为基督的使徒保罗,基督宣教士的先驱,以及超过新约三分之一书卷的作者。

保罗四次宣教路线

保罗在64-65年间被罗马统治者杀害,他的死与年轻教会下一个转折点正好重叠:犹太人的反叛暴动(犹太人的反抗,主后66-70年)。冲突的顶点就是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困和遭劫。按照罗马史学家约瑟夫的记录,在那里有一百一十万人丧生。这次反抗对犹太教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旧约的献祭系统被终止,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罗马人重新命名这块土地为“巴勒斯坦”,就是“非利士”的意思,而他们是以色列古代的宿敌。其他任何事件,都没有像犹太人的反抗事件那样,促使基督教向外传扬。   另外,对基督教的影响有着极其深远影响的,就是罗马政府宣布基督教为非法,很多基督徒都曾经认定那就是世界的末了。罗马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镇压基督教信仰。在初期,对教会的逼迫只是局部的,只在一些地方,或针对某个人。基督徒也不总是被刻意地搜寻,惩罚。但是,一旦被抓,处决是公开的,野蛮及残暴的。  

一世纪基督教的传播

然而,对于早期的教会领袖来说,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内部:假先知所做的主张常与使徒所讲的相违。假福音也出现了。异端的出现迫使基督徒不得不澄清他们的信仰立场。这就产生了一系列基督教的信经,及其促使圣经正典的最后形成。早期的护教士:坡旅甲(69-156)被烧死;伊格那丢(67-110)被扔进狮子笼里;游士丁(100-167)在罗马斩首;爱任纽(130-200)著《驳异端》;俄利根(185-254)三位一体的护教者,被拷打致死;特土良(160-220)拉丁教父等等。   随着基督徒人数的增加,罗马政府对基督徒的敌意也在渐增。在主后250年,罗马政府开始首次全国性的对基督徒挨家挨户搜查性的大逼迫。若基督徒拒绝放弃信靠耶稣基督,那就会被拷打及处决。在303年,戴克里先皇帝要一了百了系统地除灭基督教,这是一个庞大计划,因为基督徒的人数已经达到人口的百分之十至二十。这是最后一次全国性的帝国大逼迫,也是最恐怖的一次。随着戴克里先的去世,皇帝加利流在他自己的病床前决定要结束这场杀戮。几乎没有人会想到,罗马的新皇帝会成为基督徒。   在312年,君士坦丁在一场大战前夕得到一个异象。他在天空中看到这样一个符号——标志基督的希腊词的前两个字母(XP)。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凭这个符号,你可以赢得这场胜利。”第二天他真的彻底地赢了这场战斗。由于他的母亲海伦娜是信基督的,这样的印证使他确信基督教的上帝是真神。他的归信,永久地改变了基督教的情形。君士坦丁还恢复了所没收的基督徒财产,给予基督徒特殊的权力,建立高大的教堂,让基督徒担任要职,并对神职人员免税。君士坦丁还建立了拜占庭,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作为新罗马帝国的首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在君士坦丁的影响下,礼拜仪式启用了正式的,像法庭式的规模,还借用了很多异教的做法。他的贡献之一就是召开首次教会大公会议、世界基督教大会。尼西亚会议确立了正统教义——正确的教导,并撰写了尼西亚信经的初稿。罗马帝国的迫害,君士坦丁给了基督徒很多的优惠,然而是迪奥西多皇帝正式确立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被逼迫了有三个世纪之多,在第四世纪,基督教得到了自由、权力和转变。  

被蛮族入侵的罗马帝国

在第五世纪,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罗马沦陷于蛮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世界的末日。在一百年内,欧洲的西半部变得面目全非。这曾经强大的,统一的罗马帝国,现在成了零星散落部落的王国群,并经常内战四起。更加混乱的是,很多蛮族人纷纷成为亚流异端式的“基督教”,他们否定基督的神性。他们的影响冲淡了基督教的信息。然而这不是全部的情形。随着罗马的衰落,一位名叫帕特里克的罗马人,落入英国人手里成为奴隶,却重新回到了捕获他为奴的土地上,传扬耶稣的爱。爱尔兰的凯尔特基督徒就这样成立了。这个变化的意义极具深远。爱尔兰最终成为向欧洲派遣宣教士的国家。在316年,有两个年轻的基督徒在红海船只失事。他们被当做奴隶,带到埃塞俄比亚服务于皇家法庭。当地允许他们传福音,他们的见证催生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教会。在第三、四世纪,叙利亚的宣教士曾在埃塞俄比亚传过福音。现在他们沿着已建成的贸易通道来到印度南部传福音。他们发现了当地的基督教社团,这些社团声称他们的信仰源于使徒多马本人。   东部说希腊语的半个罗马帝国没有被蛮族占领,并维持了近一千年。它成为了拜占庭帝国。在那里,皇帝是强大的,主教是从属的。皇帝可以把他的意志强加给教会。然而,西部则正好相反:皇帝的势力是弱的,主教是强大的。这种情况导致了中世纪教皇制度的产生。大里奥是第一个声称控制整个基督教会——大公普世教会的罗马大主教。他在沿用前任主教们都坚持和发展的论点:耶稣让彼得成为他教会建立在其上的磐石;而因为彼得死在罗马,罗马主教就认为自己是彼得的直接继承人。在那时有五个有影响的监督城,每个城有一个主教来监督那个片区: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提阿、君士坦丁堡和罗马。罗马是唯一一个在西方的城市。东部的主教们拒绝了里奥的宣称。基督教的中心坚固地保持在东方。与此同时,有大量的神学争议是围绕着基督的属性。这些争议在撕裂着教会。期间召开了一些大公会议以解决这些争论。但是,会议的裁决并没有产生所期望的合一。景教与基督一性轮的基督徒们被坚持定为异教徒,从而被从教会里分离出来。同时,西部的教会也设法从这样的混乱中理出头绪。一位名叫本笃的虔诚的意大利修道士,写出了他的规则。这个规则在中世纪成为修道士们的标准。在教会最黑暗的时代,修道士们持守了福音。  

修道院宣教拓展

在教皇大贵格利时代,教会看到了心地最纯洁的教皇。他写了大量关于基督教的书卷,并被公认为是当时四个伟大的拉丁博士之一。其他人是:耶柔米,安波罗修和奥古斯丁。当贵格利在经过罗马贩奴市场,并看见了一位金发碧眼的盎格鲁奴隶时,他开始向英格兰派遣宣教士传福音。这是英格兰所经历漫长的归信之路的第一步。随着西方的基督教陷入混乱,而东方的基督教卷入神学的争论中,没有一方准备好去对付来临的威胁。这个威胁几乎压倒了基督教。  

七世纪东方教会被伊斯兰占领

在七世纪,伊斯兰以闪电般速度扫遍了阿拉伯半岛。一个接一个的城市落入了穆斯林的控制。在东方基督教的四个辖区中,有三个落入穆斯林之手。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孤零零一个,监督着说希腊语的教会。伊斯兰的不可思议的成功归于一系列的因素。但是基督教内的分裂割据减弱了教会,并使之易受攻击则是主要的因素。伊斯兰使得西方教会衰败的情形变得更糟。蛮族致使欧洲无政府,无军队,无教育及无法律制约。现在,经济贸易也被切断,货币缩水。土地成为唯一有价值的。这就产生了封建主义,一种围绕着土地而分成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最终致使贫富两极分化,并导致连续不断的战争。很多人曾认为那就是世纪的末日。在穆斯林世界的东方,景教的基督徒沿着丝绸之路,传福音,他们纵深到中亚和中国。在635年,他们在古长安,中国首都的皇宫里受到欢迎。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景教教会盛行有二百多年,直到十世纪在逼迫的浪潮下消减。这样看来,基督教在中国是和佛教在日本是一样长时间的。  

七世纪景教传入中国

在英格兰,安立甘-撒克森基督教派派遣宣教士去德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波尼法修,他以砍倒当地异教徒所崇拜的圣橡树来挑战异教著称。看到波尼法修并没有做遭到异教之神的报应,很多当地人相信了基督教。经过很多年的成功宣教之后,年迈的波尼法修和他的伙伴遭到一伙异教武装分子的埋伏袭击,被暗杀。   东方的教会在为生存的挣扎中,更加注重传统。其中一个极有争议的传统,就是在敬拜中使用一些圣像,一种图像的做法。这在东方教会早已被广泛地被接受,但很多西方的教会则认为这样做,是在重返异教主义,违背了圣经禁止雕刻偶像、形象来敬拜的诫命。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召开是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结果达成了一个妥协:敬拜是仅仅针对上帝,但圣像可看作是对圣徒的崇敬。西方教会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这就孕育了西方天主教和东方东正教的分离。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可谓是最后一次世界范围的基督教大会。在八世纪,伊斯兰已传播至西班牙。若没有法兰克这个新兴王国的出现,欧洲恐怕已成为穆斯林。法兰克年轻的国王查尔斯-马特尔在图尔战役中击退了穆斯林的军队。他的孙子查尔斯把穆斯林赶出北西班牙。当里奥三世教会因为腐败而被审查时,查尔斯也还为其辩护。在800年圣诞除夕弥撒中,感恩的教皇把一只皇冠戴在了跪着祷告的查尔斯头上,并宣布他为基督教罗马帝国的新皇帝。这个国王勉强地接受了这个封号,成为查理大帝。这个圣罗马帝国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1802年被拿破仑灭掉。查理大帝成了这片土地的国父形像,促使着多次的重要变革。不幸的是,他的所有继承人都没有他那样的能力。皇帝与教皇之前也产生了派系,每一方都在夺权。  

787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

随着其影响力逐渐减弱,拜占庭皇帝开始向北方和西北方发展到斯拉夫人群。这期间,对东正教来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在988年俄罗斯人的归信。这件事是由俄国皇帝,符拉底莫一世(958-1015,被称为“俄罗斯的侵洗者”)促成的。他的母亲欧嘎是基督徒,并看见异象——莫斯科会成为第三个罗马。为了使天主教与东正教和解,实施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由于西方一直坚持教皇的权威制,致使和解是不可能的。在1054年双方领袖们彼此之间开除对方,长期貌合神离最终导致双方永久地分离。  

988年东正教传播到俄罗斯

在经过四个世纪穆斯林的快速发展,教会领袖们想要夺回圣地。二百多年来,天主教会挑起了七个主要的十字军东征(1095-1291)。大部份的十字军以失败告终,有一些甚至完全就是灾难。上万的人被屠杀,包括穆斯林,犹太人及阿拉伯的基督徒。与此同时,一场瘟疫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具威胁的流行病之一。其结果是大约有60%的欧洲人死于这场瘟疫。很多人相信那时就是世界末日。   然而,十字军东征至少开辟了东西的贸易之路,导致商业的兴旺。货币再一次地在欧洲流通,新富们使城市在增长,新的阶级在出现:中产阶级,即城里人。他们起先是靠买卖致富,后来是靠工业致富。他们的出现使西方的封建主义解体,资本主义开始了。与这些大富大贵们相对的,贫困的修士阶层也出现了,他们通过乞讨来过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多明我会和方济会的修士们。他们在十三世纪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亚和中国传福音。方济会是由亚西西的法兰西斯发起的,他可能是中世纪最受爱戴的基督徒。  

持续了一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

同时,教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富有。那时,教会拥有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教皇制是在伊诺森三世达到顶峰。他发布“若用除了拉丁以外的任何语言读对圣经将受到处死”的极刑。 他建立了宗教裁判所。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一位教皇支配这样大的权力。他称自己是世界的最高主宰。在伊诺森三世教皇死后,教皇制的权威迅速的下滑。这也包括教皇制在法国的七十年,最终导致教皇大分裂。因为这期间,竟有三位势力均衡的教皇同时存在。   君士坦丁堡于1453年沦陷给奥斯曼土耳其人。于是,基督教的影响中心则完全地在西欧。信仰虔诚的基督徒再一次号召改革。然而,他们常常遭受很多的阻力。彼得·瓦勒度1140-1218被教会镇压;瓦勒度派12-14世纪被教会迫害,上千人被杀害;约翰·威克里夫1324-1384被教会镇压;简·哈斯1369-1415被火刑烧死,他的追随者遭杀害;哥若拉摩·萨沃那柔拉1452-1498号召“烧毁虚空之物”,遭火刑烧死……很多人认为号召教会改革是无用的,因为教会已被证实是毫无希望的,是腐败的。取而代之的,他们想要重新恢复古时的文明。这个“复活”或“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开始,而后传播至整个欧洲。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本身也融进这时代的潮流。教皇寻求要使罗马成为文艺复兴的城市。这包括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圣彼得大教堂。当然,为了这项工程,教会得需要钱,非常多的钱。这就产生了教会出售“赎罪券”。赎罪券就是教皇发布的免罪证书。  

马丁路德在门上钉95条

在1517年10月31日的晚上,有个奥古斯丁修道士,把一张纸订在了德国威登堡教堂的门上,上面提出了关于救赎本质的95个问题,并驳斥了销售赎罪券这件事。这个门通常是用来做信息栏,目的是为了学术讨论。而这个修道士正想通过这个途径,与他的同仁们有些对话。这个行动看起来很难与一场改革的开始联系起来。但是,马丁路德的举动却发生在恰当的时机和地点。他的行动致使很多事件一环套一环地展开,这是当时很少被人预见到的。这却永远地改变了基督教。以前也曾有过无数次的改革呼吁,但是路德在他改教实施上,有一件是从前的改教者们都不曾有的武器,那就是出版发行业。他的95个论点很快地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作者自己成为全欧洲最受爱戴,也最遭辱骂的人。   这个宗教改革使得天主教措手不及。人们离弃她权威的速度之快,显示出了内心怨恨之深已经积压好几代了。慈运理把这个改革带到了瑞士的苏黎世。随后,加尔文宣扬不但教会需要改革,而且社会和政治也需要。对比之下,“重洗派”拒绝了教会和政府在任何形式上的联盟。在英格兰,亨利八世国王断绝了与罗马教会的联系,而创建了英格兰教会。如果罗马教会还想继续存在的话,那它必须面对改教者们的挑战。   在16世纪中叶,召开持续了18年的天特会议,目的就是要确定天主教的教义。天特会议常被看作是反改教运动或天主教自我改革运动。这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天主教组织出现了,它就是耶稣会,是由罗耀拉组建的。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坚定的反对更正教的人士。然而耶稣会派遣了无数位宣教士去北美,南美及亚洲。耶稣会的宣教士相信外来人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及其宗教敬拜方式,只要不犯罪。但是他们的成功却被罗马教会给削弱了。教会领袖既不容许当地信徒提拔为罗马教会的高级官员,也不容许用除拉丁之外的任何语言进行弥赛崇拜。这就使得人们都认为是耶稣会要把西方的文化传给当地人。  

天主教耶稣会的宣教

当天主教与东正教在11世纪一分为二时,他们在地域上也分开了。然而,天主教和更正教的改教运动之间却不是这样。其结果是改教运动后,随之而来的是百年的宗教战争:法国的圣巴多罗买日大屠杀、英国内战、三十年的各国战争等等。很多基督徒都曾经认定那就是世界末日。   战争和内部冲突的结果产生了唯理(理性)主义,这是由于知识分子们致力于寻求一种要使这极其不稳定的状态秩序化。在大英帝国,唯理主义发展成了自然神论,坚信上帝是不介入人的俗务。在法国,唯理主义发展成血腥的法国大革命。这大大地削弱了罗马的权力和影响。其他地方则看重个人对上帝的经历。卫斯理弟兄建立了循道会,这是从英国的圣公会派生出来的。   十六世纪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期间出现了更正教的改教运动,天主教的反改教运动,百年的宗教战争以及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这大大的延伸了欧洲的影响和司法权。西班牙的新大陆占领者是由西印度开始,延伸到拉丁美洲和部份北美州。尽管西班牙人有时在消灭当地的土著居民,并使用奴隶制,他们也还是在寻求机会向土著居民传播基督的信仰。在十七世纪,英国和法国人勘探并占领了部份的北美洲。在北美英国殖民者是由各式各样的基督徒组成,他们盼望脱离欧洲的信仰逼迫。他们当中有清教徒、虔诚派、公理会、浸信会的教徒等等。十八世纪中旬,被称作为“大觉醒”的基督教复兴运动横扫殖民地。在这次运动中最著名的领袖就是加尔文派的牧师爱德华滋。加尔文派在美国的立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从君士坦丁以来,基督教第一次在欧洲的地位开始边缘化,很多基督徒认定这就是世界的末日,并开启了更正教伟大的宣教世纪。福音派的宣教群体也在欧洲和美洲纷纷涌现。莫拉维亚派的宣教士们把福音带到了非洲、亚洲远东、北极圈、北美和南美洲。马里逊是第一位去中国的更正教宣教士;莫法特去非洲宣教;克理去印度宣教;戴德生去中国宣教;布鲁斯去伊朗宣教;李文斯敦去中非宣教;循道会去阿根廷宣教;长老会教士去朝鲜宣教;浸礼会教士去印度的东北部宣教;圣公会教士去尼日立亚宣教;公理会宣教士去太平洋岛国宣教等等。  

1910年爱丁堡宣教大会

就在欧洲的众教会流失会众近半时,十九世纪基督徒的增长比例却是自五世纪以来最高的速度。再一次,基督教的中心在转移。更正教的世纪宣教顶峰极点是1910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召开的宣教士会议。会议是由约翰·穆特主持。它象征着现代普世基督教,不同教派宣教大联合的一个开始。   新科技,大众传播媒体,互联网及便捷旅行正在促使教会去完成主的大使命,这在以前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从使徒时代算起,每一代的基督徒都确认他们是基督再来之前的最后一代。但是他们之中,只有一代是对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