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洛阳

百无一用,不是书生。

左右摇摆:雨

写于2022年1月21日

1.

再来一次会做得更好吗?

西安封城,很多故事和事故发生,悲痛欢喜各自表述,毋须多言。只是想到,我们的体制是向上负责的体制,不对政策的被执行者负责,人民公仆不是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行事准则。这样的体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在高层意志统一后执行力会极强,中国现在的防疫形势独冠全球有赖于此。

不好的地方是,当超强执行力面对一个个鲜活个体时,常显得过于无情冷酷。政策的执行者当然是人,但在执行政策时,身为人的良知和被体制驯化的决策模式互相冲突,经常会诞生各样的悲剧。我们的防疫大好形势,有多少家庭因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他们的发声或被大众听到、或被官方封杀,都淹没在对大国防疫的盛赞中。

当人不是尊严的个体,而是一种资源时,为了大局牺牲一点资源,是合理的,是会被赞颂的。一如计划生育,生一个是计划,生三个也是计划。生育不是重点只是过程,人是可控制的资源,通过计划来实现。

英雄的武汉人民,英雄的南京人民,英雄的广州人民,自然而然,还有英雄的西安人民。病毒随机寻找天选之城,把城市里所有人拔擢为英雄,那些胆敢提出异议表达反抗的人,自然不在此表彰行列。

言尽于此了,西安的话题让人疲惫,一切事件在2020年初的武汉已经上演过一轮更残酷的版本。武汉是华中最强的城市,西安是西北之首,这样的城市倾尽全力运转,做到这个样子,已经算是很好了,相信因之保全的家庭一定比由此破碎的家庭多得多。但身处其中的人,灾难从天而降,是什么样的心情。

再来一次会做得更好吗?

不会的,这就是真实的水平。人们总觉得经历过一次会更好,但向下管理的经验对一个向上负责的体制运转毫无助益。

千万人口规模的封城,武汉是第一次。关于如此重大的第一次决策是如何论证做出的,至今还没有信息披露。武汉封城之仓促,前期政策就是让确诊在家等死,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期间去世呢?

不要以为所有人都忘记了,人们只是沉默不语,未来一旦爆发,会详尽到惊人。中国人记录历史,从来都是越久远越清晰。

2.

让病毒寸草不生的防疫策略,应该从西安开始走向结束了吧?我愿意这么去预言猜测。上万、上百万、上千万人的封城,对病毒的效果立竿见影,但代价是长久的。这样刚猛的防疫,是每个人在付出巨大的代价,除了少部分人,没有人从中获利。即便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也禁不住这样的消耗。更何况对于一个普通人,在因为疫情影响了生计,和感染病毒而不影响工作之间选择的话,可能并不会轻易选择前者。

从西安和上海比较来看,在经济活跃、商贸繁荣的城市,居住于此地的市民面对疫情下的国家机器可以些微保有一点尊严。这是城市的进步和体面,是有公民意识的市民与城市管理者的相互妥协与成就。

最近在读张医生与王医生 ,两个东北家庭在49年后,尤其是90年代,如何依靠着一点有限的认知,拼尽全力地从历史浪潮中抓住细不可见的一丝机会,实现阶级跃迁的真实故事。其中有一个有趣的论述:历来经济活跃度和城市化率都有很强的同步率,但何以在城市化率位居全国前列的东北地区,经济肉眼可见地衰颓?

作者伊险峰之前是第一财经的总编辑,也是好奇心日报的创始人。他给出的观察是:

东北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更像是若干个单位、若干个乡土社会的集大成者。

我是深爱东北的,东北的广阔、宁静与暗涌奔腾总在我陷入疲惫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东北是甚少地图炮的地区,当然可能也与东北现在是被地图炮的热门区域有关。

地图炮是什么?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得出全世界理应如此的推论。遇到一个不好的人,觉得这个人的家乡盛产恶人,进而推论所有人都应如此想。这是何等自大的想法,现实生活中假如问一个人:你能代表全世界古往今来所有人吗?相信没有人会这么认为,但到地图炮,常会觉得古已有之、历来如此。

这是文艺作品的意义,也是互联网的意义。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用完全不同的观念度过无法想象的人生,这是多么幸运的事,你坐在家里,就旁观到一个璀璨的故事,在你出生前、在你出生后。

同样是在张医生与王医生中,提及东北广为人知的下岗潮:

沈阳市政府规定:人均月收入不足205元的家庭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沈阳市政府有计算虚拟收入的视同政策,即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无论是否有工作,都视同每月有300元的收入。
具体一点说:李某,男,40岁,夫妻双双下岗,李没有收到工作,没有收入,由于其有劳动能力,也就被视作每月有300元收入,他的妻子在街上卖报纸,根据政府标准,不管报纸卖不卖得出去,都被视作每月有300元收入。这样,这些家庭就被排除在低保户之外。
这就是抛弃,不仅是抛弃,而且重新定义了抛弃。

这是时代大潮的细节描写,还有关于家庭变迁的观察:

姥姥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个:照看孩子。80年代沈阳就业率高,很大程度上是贫穷所致: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负担一家人的生活,而战乱之后自然生育率的提高,既是社会现象又是自然现象,结果就是“孩子被当成猪来养”。双职工家庭在中国是普遍现象。
在大多数工业革命国家,早期蓝领工人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人的需要,虽然贫穷不可避免,但家庭主妇的存在保证了现代意义上原子化家庭的存在。而中国尽管经历了大家庭向核心家庭的演变,也看似完成了这一转变,但实际上这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对于70年代生人来说,他们的双职工家庭 ,实质上不是完整的核心家庭。其表现是年轻的生育期父母,通常只有两到三个孩子,但他们的孩子至少有几年时间并不是在核心家庭里成长的。

伊险峰从这个角度切入,讲述在下岗潮中父亲家庭地位的下降,和母亲们不得不为的强势。那些用尽全力生活着的人们。

这本书描述的现象如此普遍,东北作为计划经济最领先的地区所面临的社会崩塌,我在90年代的山西,度过的生活与其何等相似。从他人的故事中了解到自己经历的普遍性。

3.

这些都是小人物的浮沉,大人物们怎么样呢?看了纪录片零容忍 ,片子里的官员和商人们,把上亿的资金、无数人的生死,都看得极淡。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他们不认为贪污这样的资金、摧垮这么多人的人生是自己获得惩罚的原因,只是一种“啊既然逮到了那我也认”的自我纾解。

想起林副统帅关于大跃进的名言:这么大的国家,死几个人算什么?

老虎们之所以对自己的罪愆如此坦然,盖因他们见过比他们更狂飙突进的人依旧身居高位,比他们地位低的人可能罪愆更甚,对比之下,他们的罪愆并不是让他们身陷囹圄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看这样的电视剧,让人对考公心生向往,又如此厌恶:要成为这样的大人物,需经历多少内心挣扎选择,最终弃绝道德,将自己全身心献祭于无穷的欲望。

4.

欲望升腾确实让人无可抵抗。犬之力 讲卷福饰演的哈佛毕业农场主,极度恐同又深爱带自己学习农场经营的一位已逝去的西部牛仔,终生都通过对阳刚形象的追求和对娘炮的鄙夷来逃避自己心中汹涌的情欲。坎皮恩的镜头缓慢扫过广袤群山下的宽阔原野,注视着那些压抑的情欲和暴烈的杀念,令人颤栗。

更个人的欲望展现,来自偶然与想象 。滨口龙介堪称2021年最受瞩目的作者,驾驶我的车 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年度榜单上,相比之下,偶然与想象 更轻盈,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很快就可以看完。男女情爱的幽暗,幻想与行动的互相渗透,人与人短暂的邂逅与绵长的对话,激发出魔幻时刻让人无限回味。是极佳的电影小品。

普遍的世代欲望展现,来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物质充裕的北欧,一位女性依凭自己的欲望随心所欲探索,学业、工作、恋爱,她看起来是如此充盈和坚定,但其实内心迷茫而慌乱。中国的同龄人看这样的作品,内心应该都是羡慕的。看起来这个人不需要加班996,也没有金钱的忧愁,还有很多party可以参加,但她对于亲密关系、对于婚姻、对于生育,当然还有生死的困惑犹疑,与我们是何其相似。

中国与北欧千差万别,但通过这样的电影,我们不是孤独的,或者说,我们的孤独并不独特。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的高速流通,没有太多物质焦虑的世代,在精神焦虑上逐渐趋于同质化。

除了这些小情小调的片子,还看了黑泽明的影武者 。浩瀚的史诗大片,从开场就秩序井然,五色斑斓的英雄幻梦,希望能在大银幕上再看一遍。

5.

浅草小子 不要抬头 可以放在一起说,都是星光熠熠的娱乐片。莱昂纳多+大表姐+梅姨的阵容,做这么一部浅尝辄止的闹剧娱乐片,已经足够丰富,虽然我以为会更加暴力刚猛。经历过川普、国会山暴乱的好莱坞,只想用宗教抚平所有人的心灵,用一场家庭晚祷来逃避一切。是失望的,不是失望于放弃抵抗,是失望于即便是放弃抵抗,都没有三年前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 那么豁达谐趣。

浅草小子 是北野武的迷弟剧团一人创作的北野武传记片,这部电影最大的星光当然是没有出演本片的北野武,讲述他从电梯接待到师父最爱的小弟子,又和师父闹翻最后和好。师父去世,他想起师父对他说:不要讨好观众,要由你来告诉观众,什么是有趣的。

我们把喜剧明星称作笑星、谐星,还是强调笑和诙谐的重要。日本则称之为搞笑艺人,要搞,荒唐胡闹乱七八糟,总之要能豁得出去,要搞了再说。搞是主动的,不是谄媚不是跟随热点,给观众他们没见过的,才是搞笑。

与北野武齐名的明石家秋刀鱼,今年和木村拓哉继续在元旦合作SANTAKU ,这个节目也走进了第20年,也是我开始看的第7年,依旧生龙活虎,依旧热爱世界。木村是无可争议的天王偶像,看着他从16年组合解散、中年剧变,到现在逐渐恢复,做粉丝心中的神多辛苦,但他还是一直在做。

6.

杭州有新增疫情,预备就地过年,又看到恶意返乡的口号,感叹政府创造力之无穷。没想到农历年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收尾。

想起2016年还是17年的时候,朋友病倒,我匆忙赶去医院,那是长春的初冬。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一个人戴着口罩,就那样行走在医院的住院部,真是触目惊心。疫情永久改变了这件事。

说走就走的旅行,无需亮码的公共交通,不用佩戴口罩的公共场所,更不用提因为疫情封控再没开启的各种通道和门栏,这些都离我们远去而看不到结束的一天。我甚至觉得就算放弃清零政策,健康码和口罩也会成为常态。

时代前行,预祝除夕快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