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記
胤記

你好,我是胤記,熱愛故事以及承載著它的一切媒材,最近試著建立起閱讀與寫作的正回饋。 沒意外的話,你會在這裡看見漫畫、影劇、遊戲的文章;桌遊和TRPG的遊玩紀錄;書籍的心得感想;最後,當我準備好,可能偶爾來一些小說創作。 我們都是浮人過客,只願在您的旅途中能留下一角胤記。

推書:大年初一,讓你的心態從此富有

對我來說一本好的非文學書籍要能讓讀者產生典範轉移,可能是更新舊時的思維,或是發現全新看待事情的方式,而《致富心態》幾乎每個章節都能讓我有如此「感動」。它在樂天電子書的分類是財經企管,在博客來是投資理財,但它同時也是不容錯過的心靈成長與人生哲理書。

掌控你的時間,就是金錢付給你最高的紅利

富有是什麼?是比別人擁有更多錢嗎?那這些「別人」又是哪些人?事實上,你我都清楚,每當我們經濟上升一個層級,比較的對象也多了一個層級,那是場沒有盡頭的競爭。我們想變得有錢單純是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希望可以每天早上醒來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而這種感覺正是我們渴求富有的主因,也是你應該存錢的主因。我們存錢時常是為了購買某樣東西、獲得某種體驗,所以設下了一個實質目標,目標達成後,那筆錢成為了酷東西,它成了物質而非財富,「財富其實是你看不到的資產」,財富是你還沒買的跑車、名錶或頭等艙機票,當我們說想要成為百萬富翁,心裡想的其實是想要花費一百萬元,但那不正是成為百萬富翁的反義嗎?有錢(rich)是指當前收入,它可以變成任何你想要的物質,讓別人感覺你有錢;財富(wealthy)隱而不見,它是收入進而不出的成果,是你人生的彈性與選項。保有一小筆財富意味著我們可以應付生病、裁員或是其他意外不致匱乏,換個角度說,在現今這個高度連結、人才輩出的時代,人們從競爭脫穎而出的關鍵是什麼?不是聰明,也不是經驗,是彈性。如果你有本錢,就更能等到好的職缺、更好的投資時機,所以存錢吧,為更好的人生選項存錢。

活下去就好

在金融理財的世界,發生瘋狂的事情並不陌生,但沒有任何人真的是瘋子,我們做出的選擇很大一部原因取決於經歷的事件。經濟學家發現,人們的投資決策大多奠基在他們那個世代投資人所擁有的經驗,尤其是剛成年時的經驗。成長期間恰逢股市強勁的人,比成長時股市疲弱的人在往後人生中會投入更多資金在股市,很多時候人們的投資的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出生的時空背景,無關才能實力,更多時候只是運氣,某些你認為大錯特錯的決策,在對方的理解中合情合理。如果你不相信,那我們接著看看比爾蓋茲,比爾蓋茲就讀湖濱中學八年級時,遇到那台讓他如癡如醉的電腦,當時連多數大學研究所的電腦都沒有他遇到的那台先進。來看點數據:

1986年全世界的高中生大約三億零三百萬人,其中一千萬人住在美國,二十七萬住在華盛頓州,十萬人住在西雅圖,其中只有三百人進入湖濱中學,比爾蓋茲恰巧是其一

另一方面比爾蓋茲的好朋友肯特同樣遇見了這台電腦,他也跟蓋茲一樣聰明、富有遠見,但他在畢業前死於一場山難,高中生的山難罹難率當時只有百萬分之一,運氣和風險就這樣決定了兩人的命運。

市場投資不像物理學,參與其中的是一個個有感覺的人,而非固定不變的物理定律,同樣的投資策略有可能發大財,也可能一無所有,我們不願意承認運氣才是投資最大的變因,因為它讓你的成功顯得平凡,讓失敗顯得在找藉口,但運氣才是真理。當我們能夠理解運氣在投資中的重要程度,就能夠明白「預留犯錯空間」比「獲取最大利益」更有效,複利和長尾效應會隨著時間讓你的財富越滾越多,多到讓你短期操作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或失敗顯得微不足道。記得,股神巴菲特845億美元的淨資產,有815億是過了65歲才得到的,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是不管市場的漲跌波動都持續投資,然後「活下去」。

致富心態封面


做個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

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時常被我們拿來討論一個人的個性,它們各有各的吸引力,樂觀主義讓我們相信世界會越來越好,讓我們願意一天一天地活下去;悲觀主義則有一種理智的色彩,因為它考慮到未來的風險,其魅力在於「期待諸事不順,反倒讓人在事情沒那麼不順時感到驚喜」。懷抱樂觀主義容易被嘲笑天真,悲觀主義則被讚許務實。繼續下去前,我們先討論樂觀的定義,真正的樂觀主義不是相信每件事情都會很好,而是相信隨著時間過去,即使沿路充滿挫折,良好結果發生的機率仍然對你有利。這樣的信念或許更適合稱為「可能性主義」。基本上,當你每天醒來是想要把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想找麻煩,就是樂觀主義。

兩種觀念並沒有誰對誰錯,但人們往往過度放大悲觀主義,就像漢斯・羅林在著作《真確》中提到的,「每個團體都認為,世界正變得更可怕。」過度悲觀的下場就是人們在腦中建構了一個更加戲劇化的世界,對美好進步視而不見。悲觀主義之所以永不退流行,乃是因為演化讓我們對損失的厭惡比獲得的喜悅更強烈,「進步發生得太緩慢,難以察覺,但挫敗發生得太快,難以忽視。

金融世界中,悲觀主義者最大的錯在於「不考慮市場如何調適,就武斷的推論當前趨勢」,石油產量與開發技術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8年環保主義者雷斯特・布朗認為「到了2030年,中國每天將需要九千八百萬桶石油。目前全球一天生產八千五百萬桶,而且可能永遠無法產出更多。這就是全球的石油儲量。」

他說對了,但他不知道油價隨著2001年的一桶20美元漲到2008年一桶138美元,這意味著原油開發比起2001年有更大的誘因,同年水力壓裂與水平鑽井的技術出現,現在全球原有產量已經超過每天一億桶。布朗的推測是合理的,但不祥不會一直不祥,世界會改變、問題會修正、人們會自我調適,威脅會激勵出解決方案,悲觀主義者往往直線思考而忘記這一點。話說回來,期待諸事不順反倒是讓人在事情沒那麼順利時感到驚喜的最好方式,諷刺的是,這不就是我們樂觀的原因嗎?

小結

本書有20個章節,每個章節環環相扣卻又能帶給人一層一層的體悟,從「沒有人真的是瘋子」出發,他教你運氣與風險、致富與守財、複利與長尾效應、預留犯錯空間,以及最重要的,何謂追求幸福?何謂貪婪?衷心向您推薦此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