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
人間世

無所事事諸多思緒的半廢耶青。 太多人寫風花雪月,太少人寫一些有營養又貼地的文史哲。那麼我嘗試寫下吧。

反思一下入商場、餐廳要量體溫這個習慣

社會有很多習慣,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卻完全無用。

自從疫情開始之後,慢慢地這個城市,每一個商場,每一間餐廳,都逐漸出現體溫計,除了一些財雄勢大的大商場用熱成像儀外,最常見就是以下這一種。同樣的外殼,有好幾間公司出產這些體溫計。

質素好一些的,量度時反應快捷,聲效自然。有些不知名淘寶雜牌貨,則遲遲沒有反應,量度溫度飄忽,或者響聲刺耳,甚至有些用警報的聲效惹週邊人士的注目。

我認為,日後能夠勾起香港人對這次疫情集體回憶的,未必是口罩,是這個口罩。

大多數人見到這些溫度計,就自然伸起隻手,向這個溫度計行個八折的「納粹禮」。逐漸,大家將這個習慣潛藏在心,成為大家的反射作用。


入商場、餐廳,要量度體溫,是政府的指引。這個疫症,其中一個普遍的病症就是發燒,所以量度體溫以篩查,亦無可厚非。

不過,這些理論上專業的判斷,實行起來,就慢慢演化成一個完全無用的「禮節性行為」

首先,量度手心溫度已經相當不可靠,女士容易手腳冰冷,有些人容易手心發熱。

  • 曾經去過一些餐廳,入去量度手心時,體溫計響聲大作,寫著體溫達38度。然後店員說「不要緊,這個溫度計在店門口,量度溫度有偏差,你入來等一等再量度。」過了一會,再量度,36.5度。哈,可以入席了。
  • 有些人入到商場,量度手心體溫超標!立刻用手背去量度,哈哈,又過關了。
  • 又去過一些商場,幾個門口都有保安看著顧客量度體溫。不過,同樣的商場,有幾間店鋪有通道直通大街和商場內部,只要經過這些店鋪,就可以進入商場,無需量度體溫。
  • 最誇張是有些商場,個別出入口有人看著你量度體溫,但是其他出入口卻沒有這些設備。

所以,究竟量度體溫,能否起到實際的效果?安排了大量人力物力,其實能否起到這些措施本身的作用?問號。

曾經在一個大排檔吃飯,老闆娘一席話真一語中的:「應付政府啲濕鳩政策,做個樣就算啦!」


社會上很多儀式,一開始出現的時候,有其意義,入商場餐廳量度體溫,是其中之一。

只不過,日子慢慢過去,大家已經鬆懈下來,能夠堅持實踐儀式後面意義的人,越來越少,最後見到體溫計就行禮,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儀式。

全無實際意義,「只係做個樣」,一個社會就耗費大量資源,在完全無用的事上。

這個也是社會的特性,難以避免。引用程介明的一篇評論作結:

我們不能做慣性的奴隸!做慣了的、看慣了的,並不一定就必須按規矩做下去。看不慣的,也不一定馬上否定與拒絕。但又不是盲目地否定一切現存的東西,而是讓我們的頭腦清醒一下。不過,在這急速變化的時代,可以按慣性進行而成功的餘地,會愈來愈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