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岳計畫「我們想打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生成藝術。」
「百岳 NFT」可以說是一張具有投票功能的捐款收據,但這張收據本身的藝術價值可能遠不只是一張收據。這篇文分享百岳計畫的生成藝術,與其藝術家。

為何公家單位值得參考公共區塊鏈?
一切都在於如何妥善分配資源給數位公共財的締造者

阿宅導讀:創造文明的人
在飛地書店的 Web3 for all 讀書會,名為《文明帝國遊戲設計師自傳》讀書會,實為遊戲吟遊time。

腦洞:X-Read 電子閱讀里程補助
現實比故事更精彩,這是一篇從愛沙尼亞「X-Road」分散公民系統幻化出來的「X-Read 電子閱讀里程補助」幻想文。

NFT 故事集:工程師浪漫,一個台灣收藏駭客的美學旅程
姑且不論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在當代藝術史的地位終將被如何評判,由 NFT 市場所發酵的生成藝術審美觀已經自成一個小而美的生態系,甚至讓毫無藝術背景的群眾,進入收藏體系,甚至發表作品。今天側寫一名台灣工程師的故事。

分散式治理的小結與連載再開
想要改變遊戲,就要加入遊戲。網絡治理並非觀念,已於公共行政領域討論多年,Web3 的新工具是否成為顛覆性的全新治理科技,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地方的鑄造者
第二屆鑄造者論壇會後隨筆

林茲電子藝術節(三)|作品與 AI
前兩篇文章,分別討論林茲電子藝術節策展方向與 NFT 選品之間的關係,第二篇稍微整理林茲電子藝術節這幾十年間的路線流變。這篇文回頭談談個人感受,以下若有主觀稚拙之處,敬請見諒。

關於藝術與分散式科技,兩本閱讀推薦
這週有兩本我很喜歡的刊物出版了,都與新媒體藝術有關,很榮幸能成為其中一本的作者之一。一本是《藝術松 ARThon》年刊第三期,主題為 Web3;另一本由蛇形藝廊出版的小手冊《FAE3, Future Art Ecosystem 3》,也是年刊,也是第三期,恰好也是 Web3。

免費鑄造一份自由
台灣藝術家王新仁(阿亂)與林經堯即日起在生成藝術平台 fxhash 發表免費作品《21/29.7》與《Shape of Freedom》,以免費鑄造(free mint)聲援自由。

餘燼永恆|鏈上駐村實驗結語
身為鏈上駐村機制策劃者,將結語寫於此。「鏈上駐村」可能為實體的「空間問題」與數位的「資料庫問題」帶來新的思考層次。問題無法解決,但說不定問題本來就不存在。

《讓我們一起倒退走步入未來》
我們正在倒退走步入未來,跟著年輕藝術家一起。我們盡全力扭脖子望向後方,希望可以瞧出個所以然。

所謂我不用錢,就是在虛擲青春
在時間、貨幣、地域的限制裡,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自由?還是國家與社會的建制枷鎖,才是最好的歇腳處?

從馬特市到行星,雖然 Google 導航很方便,但紙本地圖有時也很重要。
為何我仍選擇在 Matters 上寫文,原因是因為 Matters 讓我們不怕 Matters 倒閉。而今與 Planet 對接在在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討論 Web3 藝術市場的三種迷思
這篇文只做三個觀念總結:盲人摸象、網路交友、透明魔咒。

流明獎 NFT 類首獎公布,得獎為永恆變化的音像藝術
昨天流明獎(The Lumen Prize)頒獎典禮於英國的巴比肯中心舉行,得獎名單出爐,今年是第一次流明獎設立非同質化代幣獎項(NFT Award),從三月公告至今已過了半年,最後是什麼作品獲得最後的殊榮呢?

全面盤點 Tezos 台灣生態系
從社群到市場,從藝術到技術,Tezos 公鏈社群素有南方、地下、叛逆之稱,本文全面盤點 Tezos 台灣生態系。

難!(一)Podcast 難寶堅尼 - 多元宇宙異聞推介
在元宇宙、Web3.0和NFT的中心,我們呼喊對各種文化專案的愛情,跟由此而來的議題親熱,為了根本的理論或世界觀打打鬧鬧。

難!(二)多元宇宙清單推薦
關於《Web3 for All - 誰是多元宇宙人》之對談雜感與體驗清單推薦

2022林茲電子藝術節(二)|一場政治正確的科展慶典,而且不是很華麗
一場政治正確的科展慶典,而且不是很華麗。(反串要註明)這篇文章從歷年台港社群得獎,討論公民運動與歐陸電子藝術之間的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