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群
王逸群

軟體工程師,加密貨幣基金管理者,遊戲玩家。 近期興趣是 Elden Ring! https://twitter.com/michael_icwang https://medium.com/@michael_icwang

Crypto 投資日記 3/28

(编辑过)
隨手筆記

三月份我的投資活動變得非常單純:漲多了就賣一些,跌多了就買一些。因為二月時我判斷市場需要休息,所以不怕 BTC 噴出去 (就算噴出去,我也有長線部位)。另外我也稍微留意股市等市場,我不認為目前會發生去年三月的全球市場崩盤,所以也不怕 BTC 跌崩。

今天想記錄幾個這波牛市的特徵,然後再帶到我對後市的期望與操作計畫,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比特幣不斷從交易所轉出

今年這波牛市有個特色是過去十一年來沒看過的:比特幣不斷從交易所淨流出。

比特幣從 2020 年四月以來不斷從交易所淨流出

去年四月是什麼時機?是全球市場經歷三月崩盤後,人們還驚魂未定的時候,BTC 價格還在六七千美元徘徊,此時已經有人悄悄在買進,並且,把買到手的 BTC 轉出交易所。

相較之前的牛市,市場上交易的多是業餘玩家,這些人通常把 BTC 留在交易所,市場上沖下洗之後的結果,是錢被交易所賺去,結果是看到交易所累積的 BTC 不斷增加。

今年交易所淨流出,是比較成熟的投資人 (a.k.a 機構/法人) 進場最重要的證據,這些人不信任交易所,他們更相信具有法律效益的保管機構 (custodian),因為保管機構有理賠機制,因此機構/法人需要把買到手的幣轉出去給保管機構,形成我們看到的淨流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根據 willy woo (知名 on-chain 分析師),這些轉出去的幣到達的錢包,幾乎不做買賣 (比特幣區塊鏈上都有資料可供分析),因此才合理推測錢包擁有者是保管機構。

市場變成熟了

市場交易是由買賣雙方搓合而成,買方願意出 55K,賣方希望賣 56K,這市場就有著 1K 的價差 (Spread)。

知名技術分析大老 Peter Brandt 他觀察到,今年 BTC 的市場價差比起 2017 年的要小。他的分析是,2017 年市場主力多為「韭菜」,這些韭菜會不顧過大的價差,也要追價 (硬要買)。

但今年市場主力似乎有著極深的口袋 (錢很多),也很有耐心,他們不追價,但只要市場回跌,他們就買。這是 Peter 認為市場變成熟的表現。

我的觀察是,2017 年牛市每一兩個月就要回測 21 週均線,但今年的牛市上次回測 21 週均線是去年九月,已經快半年不回測了,這符合有龐大資金不斷買入每次的下跌,因此市場波動反而變小了

BTC 牛市與 21 週均線的關係 https://www.tradingview.com/x/x9hjHG0a/

這也代表一個殘酷的事實:如果你是很有紀律的投資人,今年這波你會等不到再次進場 (Reload) 的時機。

Bitcoin Pi Index

市場上流傳一個指標,叫 Pi 指標,它準確定位了前兩波牛市 (2013 & 2017) 中的三次的高點 (2013 年走兩波,所以有兩個高點):

https://www.lookintobitcoin.com/charts/pi-cycle-top-indicator/

這指標其實沒什麼神秘的,有人找到兩個均線 (111DMA & 350DMA x 2),然後發現這兩條線交叉的時候,剛好市場都見高點後回跌。

最近這兩條線又快交叉了,是否代表牛市又要結束了!?

我認為這幾個月確實漲多了,這兩條均線才會再次接近,但我也認為這個指標只具有參考價值,不具備預測能力。比起這個指標,我更怕看到比特幣回流交易所,因為那代表主力認為市場價格高了。

所以 Pi 指標可以參考,但不要迷信。你可以在交叉的時候,減少持有部位,若真的有修正,可以再次低接。若沒有修正,那就是這個指標首次失效,如此而已,沒理由盲目跟著這個指標,然後把自己累積的加密幣賣光。

比特幣到底在漲什麼

Peter Brandt 最近在 RealVision 訪談中提到,他一直以為他的目標是透過交易增加手中的美元 (Peter 是美國人),但他也知道美元一直在貶值,光去年 2020 年美國央行就增印了 25% 流通量的美元,這是非常誇張的數字,他不得不聯想到 1920 年代德國馬克貨幣失控的歷史:

德國馬克對美元,1920 年代

請注意,上圖是指數級距非常見的線性級距。而且在德國馬克 1923 年徹底崩盤以前,1920 年 (距離崩盤不到三年) 甚至還出現過對美元升值。

德國馬克崩盤的原因可以追朔到 1918 年一次大戰後的債務問題,它引發了德國惡性通膨,也導致了之後的二次大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個影片

Peter Brandt 提到這件事,是因為他逐漸意識到,他過去四十年交易生涯都有個基礎假設:美元是健全貨幣,因此他整個生涯都在累積美元。

但這十幾年來美元的變化,讓他不得不開始提防美元的失控貶值,他逐漸能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願意改累積比特幣。(這段推理跳很遠:就算美元有問題,憑什麼要改累積比特幣?而這,也是很多跌入比特幣這個深坑的人,走出隧道盡頭後會說出來的話,這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也是我的投資日記這三年來花最多篇幅想寫的東西,有興趣的朋友請往前翻。)

我的計畫

我的長期目標是累積 (staking) 更多的比特幣,這對已經走出隧道的我來說,已經是確定不移的目標了。但是,我同時也是個務實的人:歷史上,三次牛市之後都接著 93% 到 85% 不等的下跌。因此我也不願意做個 HODLer,我無法接受我手中的幣下跌 90% 而我什麼都不做

既然我的目標是累積比特幣,而市場一次又一次給我 80% — 90% 的下跌,這意味著我能透過買/賣,累積更多的比特幣,因此買賣加密幣跟我的長期目標並不牴觸。

當然前提是我的操作必須成功地賣高買低,我要如何做到這點?

答案是我在日記中多次提到的四年週期理論,Bob Loukas 提出這個理論並且著手進行買賣,而且把買賣的記錄公開,至今他買了 35 BTC,均價在 4875 美元,已經在 28,000 時賣出 5 BTC (為了把投入成本拿出來),剩下的 30 BTC 打算在今年 (2021) 下半年到 2022 年上半年,找機會賣掉七成左右 (換句話說他有些部位是不賣的),然後等待下個週期再重新累積。

我的想法跟他一致,也同意他說的,出場永遠是最難的,目前只能先想好時間大約落在下半年,且當市場出現不理性上漲時 (技術分析術語叫 blow off top),就差不多該走了。

當然這件事極難做到,回頭看 2017 年牛市,最後 44 個交易日 BTC 從 5,800 漲到快兩萬美元,在整個長達兩年的牛市中,市場花了 96% 的時間從 150 漲到 5,800 美元,然後只用最後 4% 的時間完成最後 70% 的漲幅。

你只要早一週賣就少了將近 7,000 美元的獲利,晚了一週賣則會少了 8,000 美元的獲利。

我自己是肯定摸不到頂部的,因此我的重點會放在壓低成本,如果我的成本夠低,少賺最後 30%–40% 對我的情緒衝擊就會較低,相較於最後階段追進去的人,他就會面臨賠錢的壓力,那時說情緒控管都是騙人的。

結語

今天簡單分享幾個我的想法,希望對你的計劃/操作會有幫助。英文聽力可以的人,我推薦 Bob Loukas 三月的談話給你,建立中長線的目標與觀念,有助於健康的投資心態/生活。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