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ge
momoge

旭日之丘:https://momoge.blogspot.com/ 方格子專欄:https://vocus.cc/user/5a11d768eceaed97b40165aa

事物判斷事物判斷基準的變化--以我自己為例,但一點都不保證記憶沒出錯基準的變化--以我自己為例,但一點都不保證記憶沒出錯

最近在上高齡心理學,當然我還不到高齡的程度,但這多少也算複習學生時代念心理學的內容,也讓我想到一些事情,就是我現在判斷事物的標準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關於這個命題,當然我自己來講最準確,但另一方面,其實記憶在這種事上面其實很不可靠,很多記憶會被事後的判斷覆蓋過去,因為現在要討論的並不是那些客觀上發生過得事情,而是我用來判斷的標準。

總之我把我自己有把握的部份提出來看看,也算是個紀錄,當然也可能沒什麼意義就是了。

其實有長期看我部落格的人(有這種人嗎?),至少可以看見最近十多年我看待事物標準的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實際上我現在回頭看我十幾年前的發文,有些現在我並不同意,甚至覺得有些難堪勒!但反正我都把它留下來,一來這是紀錄,二來這有助於日讓我自己看到我在哪些地方、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轉彎了。

還有這種轉彎是進步還是單純因為情勢變更的適應性判斷無關對錯,或者根本退步,有時後還真的很難說,因為再過十年可能又不一樣了。

當然,變化的根本如果用最簡單的理由帶過,就是「見識多寡」的差異。別的不談,部落格開始寫的年代,我還是「反神論者」(對,那時我已經脫離無神論,轉變為對抗時期,再來是臣服時期,之後是是順服時期,現在的話……可以算是相親相愛時期--希望如此)。

還有其他各種判斷,例如死刑、勞權。

而更早之前產生變化的觀點,例如同志議題、性別意識。

在更早則包含台灣主權問題與台灣獨立、民主政治等等。

再往更久以前推,還有更多,可以一路推到小時後去。

小時候一來懂情不多,基本上價值觀的來源就是父母親,二來那個年代資訊封閉,所以老三台或者少數報紙,以及學校就是全部了,那可是戒嚴時期。

對了,還有教會,不過那個時候我主要把教會當成聽故事的地方,對我的影響反而不明顯。

總之那個年代我最感謝的當然是我的父母,因為他們都是熱心的黨外勢力支持者。換句話說,他們讓我在戒嚴時代就開始培養質疑威權的思考模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種思考方式,簡單說就是「反省」。雖然大多數人小時候就會被教育要懂得「反省」,但很多時候這種反省的教育,強調的只是「自貶」,總之大人是對的,小孩是錯的,是種威權式的階級意識培養,這種狀態下學到的所謂反省,其實是奴性。

但真正的反省是看待事物的方式,該去驗證的不是只有自己的對錯,還包含他者的對錯,以及我們面對他者時的反應的對錯。

簡單說國民黨政權的對錯,光這一點就是很多家庭的禁止討論事項,你不該思考,國民黨永遠是對的--去看現在有多少死忠藍丁就是個例證。

總之父母親提出的觀點與學校、媒體之間的不同,可以刺激我思考「如何應對」的問題,結果就是我很擅長寫黨國教育喜歡的樣板文章,就是最後一定要加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解救大陸苦難同胞」那種。也讓我聯考三民主義拿97分,但一上大學就開始看電影時唱國歌拒絕起立的日子(還記得以前看電影要先唱國歌嗎?我曾因為不站起來被老芋頭罵勒!)。

當然,上大學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了,就這一點,我真的鼓勵大家最好離開家鄉上大學,住到不同城市真的境界會完全不同。

說到環境的變化,其實搬家、轉學也是。我在台北長大,雖然當年天母、北投一代比較像「市郊」(比方說還有螢火蟲可以看),但總歸是首都圈。後來搬到嘉義鄉下,那真的是不小衝擊,例如營養午餐的菜要自己種。

後來又搬去台中的市中心,又是一次巨大變化,嘗試自己搭公車、出門沒幾步就是夜市,上下課時段一堆車。

這時候大概對公共建設的差異最有感覺,對小孩來說就是公園、美術館、博物館之類的,對城鄉差距有很強的感受,尤其中學時代又搬回嘉義,更能感受到資源的不同。

大學上台北感受則是另一種情況,畢竟念的是全國資源最多的學校,也深深體會到原來階級複製是怎麼回事,因為我在學校裡的確算是少數派,多得是那種達官顯貴的孩子,這一點在金錢使用上面更是明顯。

當然,這種事情其實到一定年紀大家都體會過,每個人得到的經驗包也不同,自然判斷也有差異,而經驗越多當然是越有優勢(但非絕對)。

這時像閱讀之類的學習管道當然就特別有價值,因為你可以吸收不同人的經驗,不過我現在不是做閱讀推廣,點到為止。

總之這就是終身學習的重點,雖然長越大越懂得有目的的習可以提高效率,但這同時也容易變成經驗窄化,這是很多專業人士的問題,因為社會人士需要的專業就是「通才的專業」。

例如你不用是律師,但要有法律「常識」;你不用是醫師,但要有醫療「常識」;你不用是教師,但當父母你必然要有教育「常識」……到最後,你會發現你需要一大堆「常識」才能好好活著。

實務上這是不大可能辦到的,到頭來我們要做的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的作法,也就是信賴專家,但專家的選擇,涉及的往往價值判斷,而不是背後真正的專業。

這其實沒問題,像會挺黃白藍黃的人我根本不相信他們是專家,不管他們號稱多專業都一樣。

例如對於武漢肺炎的防疫政策,你可以聽到同樣有專家頭銜的人,講出來的東西卻是互相矛盾衝突的……

這時候要妳去自己搞懂公衛專業,還是直接針對發言者背後意識型態做審查,那一種比較快?大家心知肚明,到頭來,因人廢言才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老實說在台灣用這種標準判斷,要選錯其實還滿不簡單的……

但這其實也是一套判斷標準,而我們會同時用種不同的判斷系統來處理問題,換句話說,在我們明知道這種判斷很片面的同時,也依然在想用這種判斷帶來的便利與安心。

重點是,要保持警醒啊!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改變立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