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川森
上川森

觀影感想集中地。 twitter: moriwei / vocus: @newmo blog: www.moriwei.com

六月觀影短感, 2020

  • 【06/01】《電影配樂傳奇》(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抱著想看八卦的心態去看這部片是個錯誤(爆)。算是簡單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史,主要透過改變歷史的作品來說明每個時代的流行與變化。從現場配樂到管弦樂、爵士,使用現成樂曲,再回到管弦樂,接著是合成器。也大略說明製作配樂的過程,和在電影製作進入的時間點(電影鋪天蓋地宣傳,但是配樂還在寫!)。最後的結論是音效工程的一環,是電影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足以改變觀眾對影像的感受。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除了每位配樂家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習慣,還有錄音樂團的風格差異,以及能夠很好的視譜演奏是必要條件這事。
  • 【06/01】《遊戲夜殺必死》(Game Night)|原本覺得中文片名有點鳥,途中發現的確是遊戲的「撒必死(サービス)」不斷。概念蠻好玩的,可惜整部片一直都在不上不下的尷尬狀態。說黑不夠黑,要無厘頭又不夠鏘,至於從輕鬆到認真逃殺的反差呢,門都沒有。該充滿緊張感的地方出現不怎麼好笑的笑料實在無聊到不行。介入遊戲的失婚鄰人大概是相對有趣的一條線。至於山寨丹佐那段看起來像是個梗,但是我完全看不懂是在幹嘛。
  • 【06/02】《星星知我心》(Proxima)|事前就知道是以航太故事包裝,實際描寫母女情感的片子。不過原先以為是科幻,結果是偏現實,至少電影的拍攝看起來寫實。密集的訓練,來自同事的不信任與歧視,對女兒的虧欠與思念,以及瀕臨崩潰的情緒。還有執行任務的壓力,和可能無法返家的恐懼。除了去看火箭那段有點夢幻,其餘都是透過十分安靜的影像,以舉動和表情去呈現情感的張力。角色身分和故事設定讓本來可能無聊無趣,容易感到老調重彈的內容有了深刻感觸。
  • 【06/08】《影裏》在人生留下一席之地的過客,電影《影裏》
  • 【06/09】《靠北少女》(一度死んでみた)|好久沒看這種亂七八糟(稱讚意味)的日本喜劇電影。才剛開始就很想吐槽女主角的團唱的根本不是死亡金屬,接著就知道是故意那麼安排。故事很簡單、很爆笑、很熱血也有點感人。打開機密配方文件的裝置,過度的科技感音效好煩啦。還有數不完的熟面孔。想說導演何方神聖,居然能找到那麼多大咖客串。原來是廣告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雖然沒有解開為何有那麼多知名演員參演之謎,不過好像能解釋為什麼途中如此爆笑,記憶點也很足夠,加上貫穿全劇,好記的手勢與台詞,卻有節奏拖拉、片段組成的感覺。
  • 【06/14】《福爾摩濕與滑生》(Holmes and Watson)|如友人所說,這部片進電影院看會很生氣,但適合開小螢幕同樂會。看中文片名大概可以猜得出來有很多(中學生風味)色情梗,而且是徹底超譯的福爾摩斯,還明顯惡搞了近期改編的夏洛克們的故事(大笑),甚至有相當上級者向的梗。在諸多不合理中主線背景意外考究,甚至有解謎的趣味。當成普通的美式喜劇應該沒問題?但是要看搞笑版的福爾摩斯還是不要好了…… 或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有任何期待再打開。濕濕~
  • 【06/14】《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發現中文片名和2000年那部一樣,沒有加上2019或是「新」。對原設定的印象很淺薄,只記得這片的預告片看起來一點都不熱血,也沒有動作片該有的氣勢。實際上映後的評價也很普通的樣子,身邊沒什麼人提。不過這部片將《霹靂嬌娃》轉向女性主場,跟男性主導說掰掰。這點倒是挺讓人期待如果系列發展起來會是什麼模樣。突然想到 Charlie 其實是中性的名字,原來當年的電視劇就已經在為將來鋪路了嗎(咦)。
  • 【06/16】《愛上變身情人》(뷰티 인사이드)愛上變身情人 뷰티 인사이드
  • 【06/17】《百日紅》(百日紅〜Miss HOKUSAI〜)|比較讓我驚訝的是漫畫原作是80年代的作品,有看過這部,但完全沒想過他的初版年份。動畫顯然挑了那些比較屬於闔家觀賞的內容,選擇阿猶的故事做為主線。省略一些較為妖異的章節,比起奇幻和帶點怪談的氛圍,重點放在白日的絢爛。整體來說沒什麼好挑剔的,但不知為何就是沒有特別的感覺。透過阿榮來看當時的江戶和畫家葛飾北齋,切入點不一般,與想像中藝術家為謀生而創作的日常不謀而合。
  • 【06/18】《杜象:反藝術至上》(Marcel Duchamp: The Art of the Possible)|想起看過不少書籍的標題是教人怎麼看當代藝術,沒有看過那些書,不過覺得這部紀錄片應該也有相同的效果。了解如何對傳統藝術提出質疑的反藝術怎麼樣進到藝術殿堂,試圖打破美的永恆,以及納入科技發展開拓視野的創作,思考當代藝術在這樣的出發點之下是否還需要「典藏」,還有當「當代藝術」成為學院派之後,該如何再度被實驗,破除成規生出新的內容。透過杜象的生平、作品介紹和訪談,除了得知這一系列藝術演進的過程,與其時空背景,也產生許多有趣的疑問。
  • 【06/21】《第三次殺人》(三度目の殺人)|結局弄清楚嫌疑人說詞反覆的真正用意,覺得男主角重盛的父親在晚餐時說的那段話頗耐人尋味。會殺人和不會的人不同,但是這樣的人再次痛下殺手如果是為了贖罪呢。他是痛改前非並且向善,但是解決問題的本性未改?還是所謂的改邪歸正,必定要是完全無害。氣氛嚴肅,但深沉與悲傷不至於沉重的讓人喘不過氣,穿插一些日常風景,就算故事步調緩慢,也能保持專注,感受不到觀影時間的流逝。忍不住想弄懂每個段落的意義。
  • 【06/25】《失憶的總理大臣》(記憶にございません!)|行徑誇張,邪惡混亂的總理失憶後,生活全盤洗牌。雖然充滿笑料且荒謬,但是中間碰到的問題、挫折和障礙翻轉感覺過於容易,頻頻出戲。還好結論是看似發生很多事,也改變輿論,不過就數據上來看並沒有,這部分稍稍回歸現實。不知道是不是題材的關係,對三谷幸喜作品的印象是人與人與事件間的連結十分巧妙,這部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或許只是現實國家政治太難解又牽扯各樣損益,偶爾需要一點開心就好的喜劇。
  • 【06/28】《七個會議》(七つの会議)|以為是職場荒謬劇,畢竟用了如同武士同僚與戰場的方式描繪一間公司的行銷部門營運。隨著劇情展開,發現原來是關於公司內部調查,揭發真相的諷刺劇。喜歡各種帶上喜劇風格的秘密調查行動,讓故事在收尾的現實感出現之前沒那麼痛。除此之外,西裝好棒啊,選角也很對味。不知道是不是有特別找有傳統劇場經驗的演員,讓誇張和戲劇化的表現在電影裡一點都不突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