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Writer
SharpWriter

One shot, one point.

教育是最大挑戰,但那不只是你孩子的事

馬雲一直是中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許多言論我很喜歡,不是因為他講得多漂亮,而是因為他講話的風格一向是一針見血,而且沒有贅字。

這部影片是截錄他演說中關於「教育」的相關部分,YouTube很容易搜到他的影片,想看全文的找一下就行了。

「我們的教育系統是基於過去200年前的基底持續優化而來的,而將來機器會做得更好。」我要是在他演說的現場,我應該會馬上站起來給他鼓掌吧!當我們的教育還在測驗我們的孩子,記住了多少知識,拿到多少分,可以進哪間好學校時,機器正在學習更高階的思考模式,甚至學習怎麼產出真假難辨的新聞評論;當許多人還在用體力,用時間在賺取微薄的薪水時,機器正在練習它的肢體協調度,或是學會怎麼用飛的把東西送到你家;大學畢業生在求職前費心整理精緻的履歷時,其實他們的面試官已經不是人類,但比真人面試官更能看出你有幾把刷子,適不適合這家公司。

當然,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連九九乘法表都背不起來,無法應付日常生活的運算;我也不希望他寫出來(不管是不是用筆寫)的中文錯字百出;如果他能瞭解「F=MA」那當然很好,這可以讓他在運動場上發揮他的優勢;如果他看得懂「H2SO4」是危險的硫酸,謹慎小心的拿著它做實驗,這可以讓我少操很多心;當然,若是他對複利效果或那些投資觀念有興趣,哈哈,我就可以提前退休了。這些基礎知識,是他生活必需要記住的,才能讓他的生活更有效率,或是更安全,所以我當然認同這些”基礎”教育的必要性。

但我知道馬雲的意思:我們的「高等教育」,即便是全世界最前端的學校,教育的內容跟機器能學的東西相比起來,並沒有真正”高等”到哪裡去。因為我們的教育體系還是用知識的”數量”或是”速度”,在評價及評量我們的孩子,而不是以訓練他們自主思考所產生的”價值”來評鑑。絕大多數的考試,都是有”標準”答案,有”標準”評鑑方式的,沒辦法,因為可量化,才能「公平」。我們在小學上過辯論或討論的”正式”流程,不管是申論還是質詢,都不可以打斷別人發表。但我們的父母,長輩,師長,同儕到上級,他們都會在聽到你”驚世駭俗”的意見時,毫不猶豫的打斷你的發言,可以的話他們會想辦法打消你心中的這個念頭。

馬雲說的很清楚,接下來的時代是「experience-driven」,「wisdom-driven」及「creativity-driven」。用講的很簡單,但這每一個字的背後,都是極大的思維轉變。就像他說的,我們不再是知識上的競爭,而是想像力的競爭;不再是「讀書」的競爭,而是「學習」的競爭;不是如何適應公務員,科技業,文創產業等不同領域的思維框架,而是在於我們有多少獨立思考能力,敢從目前的框架做出突變。我們越是去想怎麼變得成本更低,品質更好,效率更快 – 就像機器那樣,我們越是會在未來輸給機器。

教育是最大的挑戰,而且那不是我們的孩子要面臨的,而是我們,就是現在。成為父母,師長或是上司,靠的就是我們被訓練的框架,這沒有錯,時代不同需求不同罷了。隨著我們開始瞄到一部分未來的樣子,我們當然再也不能用自己的框架去定義什麼是對的,好的,CP值高的,有前途的…我們現在可以開始做的,就是時時提醒自己:多傾聽不同的聲音,換位去切入不一樣的角度來思考,看清楚過去的環境和現在有多大差異,來挑戰自己還認為是對的事情。當自己覺得有越來越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時候,就是自己越容易被機器取代的時候。

「Machines only have the chips, humans have the hearts.」這句很好,只是有點抽象。若是我也要表達這個意境的話,我想我會這麼說:「Machines only have “HOW”, humans know the “WHY”」。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