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巷生
南灣水巷生

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聖母院大火

(编辑过)

[水巷碑銘]二零一九年四月,巴黎聖母院著火,全城震驚。「這是一場惡夢嗎?」有市民不禁疑問,彷彿新聞直播中的場面乃末日先兆。西堤島四周站滿圍觀群眾,有人祈禱,有人啜泣,有人跪地頌詩。消防員與神職人員排成人練,搶救火場中的聖物。無神論者與天主教徒此刻不再爭執了,文明浩劫當前,哀慟毋分彼此。

屋頂焚毀,尖塔傾頹,其餘石構建築尚存,乃不幸中之大幸。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旋即宣佈籌款,揚言五年內建成更美麗的聖母院。彈指間,募得過億歐元,捐款來自富豪,也來自一眾市民的厚厚薄薄的錢包。

遙觀東方,卻有中國大陸的青年拍手叫好,直覺一雪前恥,報了法國昔日火燒圓明園之仇。梁文道在其音頻節目《八分》上就提醒道:若真要仇恨的話,也許該仇恨的不是法國,而是強權就可橫行霸道的殖民主心態。而事實上,只要記憶未曾遭受扭曲的話,圓明園的破敗多多少少是由中國老百姓親手造成。設想有朝一日,北京大亂,故宮失火,今天這批愛國青年還會像巴黎市民一樣慷慨解囊,抑或趁火打劫呢?

不只圓明園,聖母院亦向來多災多難,歷經戰爭及革命洗禮,多番險付祝融。雨果(Victor Hugo)正正見證住暴徒蹂躪聖母院後,才奮發寫下曠世巨著《巴黎聖母院》,以緬懷他那回憶中夾雜想像的中世紀主教座堂。而今次遭大火吞噬的尖塔,實出自畫則師維勒杜(Eugène Viollet-le-Duc )的手筆。大革命過後,修輯聖母院的重任座落在他肩上。他沒有試圖恢復聖母院的中世紀原貌,而是按照自己心目中聖母院該有的完美形象,重新設計尖塔及石像鬼等裝飾,且多多少少啟發自雨果那堆可疑的描述。而事實上,其所謂中世紀原貌早已無從稽考,今天可見的聖母院乃不同朝代的風格以及不同大師的想像累加疊建而成。

有鑒及此,一九年大火後的聖母院到底該如何重建,也著實掀起了好一番爭論。有人忠於大火前那回憶中的聖母院,堅持一磚不改,重新樹起維勒杜樣式的尖塔。有人覺得歪打正著,失去尖塔,反倒接近其中世紀時的外觀。有人大膽混合古今風格,主張唯有革故創新,方能體現維勒杜當初設計尖塔時的宗旨。(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