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
一元

香港深度遊背包客 心靈作家 Facebook/IG: onedollartotravel www.onedollartotravel.com 用生命在生活旅行 我選擇了旅行,旅行選擇了我

和你談一場抑鬱

當我們都努力保持身體健康,有多少人會花時間關心精神的健康呢?

2003年4月1日,哥哥張國榮死於抑鬱症。到今天,抑鬱二字已不陌生,但真正明白抑鬱症病人的有幾多呢?

我是抑鬱症康復者,有過自殺的念頭,吃過抗抑鬱藥,也經歷過抑鬱病人的痛苦。抑鬱症,跟傷風感冒一樣,都是一種疾病,會有病因、病徵,需要治療,也會有康復的一天。不同的是,抑鬱症會令人冒起自殺或自殘的念頭,所以死亡的機率比一般只患身體疾病的人高。正因為抑鬱與死亡的距離那麼近,我們是不是該知道究竟抑鬱症是怎麼一回事?如果問中風呀糖尿呀心臟病之類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基本上很多人都能說出一二。但是,你們知道抑鬱症的病因和治療方式嗎?相信大家都會鴉雀無聲。

抑鬱常常被套上幾個標籤:“看不開”、“EQ低”、“玻璃心”、“容易不開心”、“思想負面”、“精神病”……對抑鬱病人說得最多的無非“開心點吧”、“不要鑽牛角尖”、“放鬆點”、“不要看不開呀”、“想開一點就可以啦”…….說真的,這些“鼓勵”的話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把把利刀,把他們刺得血流滿地。如果沒有了解過抑鬱症的人,最好什麼話都不用說,陪伴就已經是最好的支持了。有時候抑鬱症病人大腦的傳遞物質少了,他們也無法控制。那不是想不想得開的問題,需要靠藥物醫治,或讓他一個人先和抑鬱相處一下,過一陣子就會舒服一點。無知不是罪,但是適當的時候應該把無知收藏起來,以免影響他人。

這2年疫情反反覆覆,或許有情緒病的人也增加了不少,特別第五波疫情嚴峻,人們長期困在一個環境,限聚令、無堂食、無社交、停工停業等已經令人鬱鬱寡歡,加上被朝令夕改的政策搞到陣腳大亂、人心惶惶,得了焦慮、抑鬱等情緒病也不足為奇。有情緒病不是代表情緒管理能力差,也不代表思想負面,那跟大腦的傳遞物質有關,也跟自身經歷有莫大關係。如果不承認自己的變化或不主動尋求幫助,更容易把自己推向深淵。以前我會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有抑鬱症,怕別人會帶有色眼鏡看自己。但是,越躲起來,越難重新站起來。傷風感冒是一種寒暄問候的話題,為何情緒病不能?

你最近怎樣?

我最近得了抑鬱症。

都已經21世紀了,身體的病可以高談闊論,為什麼精神健康和心理疾病就好像是一種忌諱,也無人問津呢?哪一天,當大家都對情緒病瞭如指掌,就好像對其他生理疾病一樣能娓娓道來,相信更多抑鬱症病人會康復得更快,活得更自在。

我抑鬱過,我選擇了見醫生,也見過社工。感謝抑鬱,因為它,我才能重新做一個勇敢的人,才有今天的一元。如果今天你得了情緒病,不用怕!相信自己你一定會有好起來的一天,我不是最佳的例子嗎?身體健康很重要,精神也要健康!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