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竹
三口竹

冬蟲夏草 – 要以什麼形式活下去,也許從來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決定

冬蟲夏草 – 要以什麼形式活下去,也許從來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決定

by 梨木香步

(原文寫於2020,3月)

.

「有時,生命型態的改變也莫可奈何,就跟住在如此封閉山村裡的人一樣。人只能在被賦予的條件下,實現自己的生命。」(p416)

.

我在大約是十一年前剛從英國讀完碩士回來時讀了<家守綺譚>

當時只能用愛不釋手來形容

(請配李麗芬的同名歌曲 謝謝)

後來因著對這書的喜歡

愛屋及烏的讀了梨木香步的所有書

唐草人偶、植物園的巢穴等等

但老實說沒有一本再給我猶如家守那樣的喜歡感

"家守綺譚"是像聊齋一樣的短篇故事


只是發生在同一個主角跟地方

各故事都算有連結

故事主角綿貫是位窮作家

受失蹤好友(高堂)家人所託住進他的老宅幫忙守屋

住進去後才發現高堂會在深夜

從老宅中的山水掛畫中

划著小舟來訪他

(怎麼有點感人、浪漫又驚悚)


然後隨著在老宅中的日子

他也發現宅中常常出現傳說中的生物

河童、狐狸、花精靈等

還有一隻十分神性的狗,名叫五郎

家守整本書就在講他怎樣跟這些各式生命型態互動

並以植物名為篇名

十分雅緻且多與故事切題

雖然雲淡風清的說

卻像帶花香的微風讓人不自覺沈浸


喜歡的點大概是在她的故事之下

對這人世及人性有一種很純的描繪

(生活已經夠苦又複雜了呀 不需要相似的故事來告訴我 有多難熬 ㄎ)

但那種純粹卻又不是天真

而是了悟世俗後的豁然

且那個有鬼怪、有神祇、萬物有靈的世界

相比這個世界

我到覺得那個世界更有人性

如果喜歡<聊齋>、漆原友紀<蟲師>、夏達<子不語>等等這種風格的

那我很推薦家守

但家守沒那麼多鬼神

更多的是人與大自然關係相關的探討

.

在家守出版後

梨木又出了很多本書

卻一直沒有續集

就這樣等呀等

等到2014年我又出國唸書了

沒想到同一年她就出了續集

這是什麼無緣的錯過….

直到上個月去三餘拿桌曆才發現原來有續集!

立馬激動的買回家

(結果每次相遇都是歸國之時)


但必須坦誠的說

即便帶上如此期待的心以及愛的濾鏡

<冬蟲夏草>並沒有家守那樣讓我喜歡

可能五分之一都不到(哭)

不過我覺得差別不是在於故事或功力

而是梨木感覺有野心想要藉由奇幻的設定

寫更多關於日本的故事跟背景


閱讀過程一直讓我想到賽爾瑪.拉格洛芙的<騎鵝歷險記>(註1.)

但當然沒有拉格洛芙那麼結實跟考據

在這樣的目的之下

綿貫走出了友人的家宅

走入了日本的山水與歷史

對於非本國人的我閱讀來

能共感的部分就少了一些些


文字真的是種很仰賴經驗與想像力的東西

我仍可以從字裡行間看見那些森林、大海、湖泊間的神話

那些生物化身為人的情感糾結

以及歲月流轉下所有生靈都不得不面對妥協的無奈

但卻無法在提到某天皇、某將軍時共感那個人所表徵的文化感情

或一個文化群體在歲月醞釀下才可以明白的獨有情緒


家守美在充滿日本的物哀感

故事中表現萬事萬物皆有靈、有感受

因此所有有生命與無生命體

都會愛也會痛

都會為所有事物的稍縱即逝

對同樣身處這個白雲蒼狗的世界感到悲傷

並明白生命的短促與侷限

然而正是這種剎那的生命迫切

讓人生出想要超越自己

找到超越生命長度的東西

例如渴望愛、追求美

哪怕美會凋零

猶如花開花謝

那凋零也是使美得以為美的原因之一


物哀

萬物哀其自身與他者的逝去

哀其曾經如此鮮妍的活過

有這個共感

方可生出同理心

知曉無人得以獨善其身的生命意涵

冬蟲這本中感覺更多就是說故事

藉由尋找五郎旅程中遇到的各式生靈

帶出他們在現代社會的變化中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其實這概念我很喜歡

人生到底是要自己造命

轟轟烈烈的搏一場

還是要順命找到最適合的方式以求生存

在梨木的話下

似乎應該是後者

因為無人得以抗命


我想書名的冬蟲夏草這種生命形式

就是她想說的

這世上有如此多的生靈

他們屈從著適應我們人類的世界變化

努力求生存著

故事中有被大雨沖走的河童

有出來討生活開旅店的嘉魚夫妻

有因為人間美景而不捨離開

致使冬天不來的龍田公主(管秋天的神靈)

在弘大的自然或某個我們無法窺見的神之下

有許多與我們共存的魂靈

我們卻往往只看見人


p336. 在我家池塘邊,變成盤子曬太陽,就是用「其他型態」存活嗎?「原先的型態」可以那麼輕易地就拋棄掉嗎?也許,像那樣不眷戀「原先的型態」,誠心誠意以「現在的型態」活下去,才是生命的正途?一想到變成盤子曬太陽,是上了年紀的河童誠心誠意的展現,不禁對所有活物產生出濃厚的「同伴意識」。


這大概就是冬蟲夏草要說的

我們都是一體的

是桶中腦

是同一顆星球上的囚犯

是因緣而聚 無常而散的肉身

是未來可能匯聚成一個意識的所有

只是暫用某一個形體

在某方土地生活

但追根究底河終入海、雲將化雨

所有都是相互連結、且緣分短暫的


p416-417. 生活型態在夏天和冬天各自不同,就跟蛹蟲草、冬蟲夏草類似,雖然南川說那只是菌類侵佔昆蟲的肉體罷了,但若以宏觀的角度來看,也可以想作森羅萬象原本為一物,根據周遭條件不同,呈現出來的特質與形狀也隨之改變,冬蟲夏草可說最具代表性,不過是不同生命使用了「同一場所」,不是嗎?


我們都是這世界的過客

是來而復返卻不一定會再以同樣型態相遇的友人

基本上閱讀完我有點失落

如果兩本推一個

那當然只能是家守

但如果你也喜歡帶著日本京都古風的故事

或是旅行的鄉野傳奇

那冬蟲也是可以的


註1:

以下截自很久以前閱讀<騎鵝歷險記>的心得

「她沿著河一直往前飛。在月光下,小何就像一條烏黑發亮的蛇一樣在大地蜿蜒前進。就這樣,她一直飛到了榆巴瀑布。在那裏,小河先是躲進了一條地下溝壑,然後像晶亮透明的玻璃一樣跌進了峽谷,再摔的粉身碎骨,變成了光彩奪目的水珠和四處飛濺的浪花。流水在它們中間奔騰向前,然後捲入狂哮的漩渦。」--from “騎鵝歷險記”

我覺得這段寫的非常優美...

這是歷史上第一本

以童書身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書

作者賽爾瑪.拉格洛芙也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若我沒記錯)


拉格洛芙雖因幼年的疾病而行動不便

卻仍用五年時間 親身踏足瑞典土地

實際調查了人情山水 自然典籍

再融貫而成這套兒童(奇幻)小說

成為瑞典教育裡的重要書籍


裡面有很多典故、地名、故事與傳說

可能都得要當地人才可以更深體會

但光看文字跟故事性

就很有趣了

推薦有孩子的家庭可以找來讀

可以很豐富小朋友的想像力

不知道台灣什麼時候可以出這樣一套書

也或許我們也有了 是我不知道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