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

由“振衣千仞冈”想到的

(编辑过)

冬风呼号,卷起山路上的浮尘,路边还有附近工地带出来的碎玻璃渣和长水泥板,山下遥望,是黄瓦红墙的墓园。这条路就是前往戒台寺的路。戒台寺是前清恭亲王下野隐居之地,有辽塔金碑劲拔古松,但疫情之下,殿宇封闭,佛事停止,萧索之象还是免不了的。寺中有一个朱自清先生纪念园,乃是因为他老先生游览此地,还有文留世。他的文中有左思“振衣千仞冈”一句。

左思是西晋初年文坛的翘楚,被认为是“力矫太康颓靡文风”的代表人物,朱自清引用的句子,就来自他的《咏史八首》。我由他的“洒然流咏”,不由联想到了今天中文文坛弊病,呼唤一下今天的左思。

弊病一,曰宏大叙事的党八股。前几天《人民日报》看法的评论员文章《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可谓是其中代表作。文章历数了从武汉到上海的疫情发展和防疫努力,抹去了人民在过度防疫下的一个个悲剧和“动态清零”下一桩桩荒谬的事,把这件历时三年、情节曲折反复、压在所有人头上、占据所有人心里的事情,完美地嵌入了“我们党打赢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这一叙事口径里。抛开对内容的批评,在形式上滥用排比也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好像小学学语文的时候老师忘教了其他的修辞手法。文学应该追求的真诚、深刻、有表现力,这篇署名任仲平的文章都不合格。之前写论文时看到国资委的一个局长写的文章,“权力”和“权利”两个词分不清楚,还好用“进行”,如“进行改革”,“进行整改”。“改革”、“整改”就已经是动词了,添加“进行”实属无谓。

弊病二,曰格格不入的欧化。纽约时报中文网很有些翻译成中文的文章报道,可惜那些中文翻译的让人看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些文章由纽时的驻华记者完成,再被人翻成中文,实在不像是母语是中国话的人的遣词造句。比如如下的句子:“遭泄露的文件显示,俄罗斯官媒利用来自中国官员和右翼社交媒体的信息,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战争叙事版本。它们宣称俄罗斯正在获胜,中国是忠实盟友,西方联盟即将瓦解。” 这一句话,要吐槽的点就已经够多了。首先,“编造的”肯定是虚假的,再加这个形容词赘余;再次,“获胜”是一个类似完成时的概念,比如说“葡萄牙队在比赛中获胜”,说“葡萄牙队正在获胜”就怪怪的。可以想见,读完这一篇报道,足以让一个母语是中文的读者感到不快了,文章翻译质量的低劣,直接影响了时报文章观点的输出。

不夸张的说,中国文坛现在是走下坡路的。从新闻报道到小说到音乐歌词,真诚、有表现力、不被审查摧残的好作品屈指可数。而好作品的缺失,与上述的弊病,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去除党八股,要真诚的体验疾苦;去除欧化,要认真的琢磨字句。而故国文字,可起于八代之衰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