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isMa
MavisMa

馬同學寫字的地方

你以為 Home Office 好正?

【原文載於中大學生報2020年4月號】

前言

在武漢肺炎爆發以後,不少人都開始了「在家工作」的模式。有人覺得返工時間去行山好正,亦有人認為在家工作千日好。在許多西方國家,Home office 已不是甚麼新鮮事,也有愈來愈多企業走向 Home office 的行列,擺脫傳統 Office 帶來的不自由。作為大學生,我們可能已初嘗了工作的滋味,又或者面對未來一板一眼的生活感到焦慮。在這裏我們希望從不同角度看工作模式,在探討「Office」本身的意義的同時,思考 Home office 是否帶來解放。

點解會有 Office?

在討論Home office 之前,我們先要釐清「工作空間」的 定義。在電腦未興起的時候,人們對於工作的想像不外乎是有一個獨立的場所,有諸如機器、用具等的生產工具,和一群勞動力及管理層便可以構成「工作空間」。隨著時代的發展,工作空間亦慢慢變得多元化,現代辦公室的雛形逐漸出現,不過生產工具從機器變成了電腦、影印機、又或是桌椅這種較為熟悉的配套。這種場地一般只適合需 要電腦和集中處理文件的工種,如文員、技術員、公務員等白領,往往不用體力勞動,是個集中勞動力的場所。

傳統 Office 好濕鳩

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員工在同一個空間中工作,朝夕相對。同事之間易於溝通,面對工作上的問題也能即時作出反應,有一個相對完善、有生產工具的工作空間。 但傳統 Office 亦有不少令打工仔叫苦連連的難處,尤其在香港這個業績被視為近乎唯一追求價值的地方,員工的權益問題更被嚴重忽略。在傳統 Office 中,勞資關係的矛盾一直是眾多僱員有口難言的難題,面對老闆超負荷的工作要求,或是在職場的話語權低落令自己有壓力,令人感到在公司不被尊重等,都是工作中常見的壓迫。例如核數行業,在旺季時工作至凌晨是「正常」,回到家休息數小時又要開始新一天工作,甚至有人為了節省時間,Peak season 時只能到附近的球場洗澡,或是申請做 Gym club 會員只為可以「沖涼唞氣」[1]。在高壓的辦公室生態下,中低層的員工自然會對工作心生厭惡,進而追求其他更「自由」的工作模式。

現時香港的僱員大多都要忍受長工時,甚至超時的情況。據瑞銀集團在 2018 年的研究,香港僱員平均每週工作 52 小時,為全球城市之冠 [2]。社會各界反覆討論標準工時立法,唯商界一直諸多推搪,遲遲不肯為員工作任何保障,前立法會議員湯家驊更表示「與其說標準工時會令商界冒受損失,不如說他們已便宜佔得太久了!」反映社會對標準工時所涉及的社福制度及權益意識仍十 分落後。加上職場上的從屬關係會直接影響員工在工作場所「夠唔夠大聲」,而集體談判權、工會普遍力弱的情況下,在香港仍未有重大進展。

咁又唔代表 Home Office 正喎

很多人說 Home office 是逃離辦公室的一個新工作模式,自主時間控制應該是最吸引人的特點。每天早上不用逼巴士,只要做夠八個鐘就可以交差,甚至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時間,十分適合習慣深夜工作的人們。另外,Home office 也把老闆與員工的物理距離拉遠,相比平常與老闆日見夜見,連休息五分鐘都好像做錯事般有壓力,Home office 對勞資關係來說未嘗是一種新嘗試。在許多西方國家,Home office 確有它的合理之處,通勤時間長、出門天氣等因素都是他們考慮Home office 的原因,但在香港真的可以Home office 嗎?

轉咗 Home office 又點?我分唔清自己係咪返緊工呀!

現職文化保育機構文員的阿怡曾任設計和藝術管理的 Freelancer,主要負責平面設計、排版、與 Artists 溝通、以及網絡宣傳。她坦言傳統 Office 和 Home office 在心理上給人的感覺很不同。在傳統 Office 的時候,工作時間密度更高,當中 8-9 成時間都是在工作。而 Home office 則很容易被其他不相關的事情拉走注意力,欠缺規律性。「因為我嘅工作空間同張床好近,我好容易被張床吸咗過去。」

二是時間的分配,她指雖然 Office 表面上工時更長,但離開 Office 後心理上便會放下負擔,平時放工回到家就不太需要理會公司的事,只會回覆緊急訊息。「Home office 嘅返工放工時間就冇咁清晰,甚至會同其他私人時間撈埋一齊,唔知道自己做咗幾耐嘢。」

轉咗 Home Office又點? OT 照樣存在!

育有一子的 Vivi 是 Big 4 的 Tax consultant,業務主要為處理稅務和與稅務局打交道,多數時間都會在 Office 辦公。因為丈夫同在 Home office,兒子也因停課在家學習,「有時候公司開緊會,個仔走過嚟同我 Say hello,場面就會變得很混亂。」家庭的瑣碎事亦會令她分心,但公司也不會特別為有需要照顧子女的員工提供支援。

Vivi 表示現時是核數淡季,工作量會少很多,一般維持在八、九個小時左右。「如果在 Peak season ,工作時長就應該是無限的(笑)。」被問到超時工作情況,Vivi 表示 OT 是行業內的常態,都知道不會有補水。可見如果 Home office 遇上 Peak season 的話,在工時上也同樣不會得到保障。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傳統 Office 還是 Home office,對勞工的剝削從未停止。在平衡私人領域和工作領域時,仍然受職場話語權的影響,有些大企業競爭激烈,很容易便會出現「你唔做大把人做」的情況,尤其是在流動性強的行業,雙職家庭便成了最受影響的一群。公司沒有為需要兼任照顧者的僱員制定工時限制,他們甚至要等到家人都休息了才能真正進入工作狀態,對身心都造成負擔。

另外,由於有很多企業要競爭生存,必定要將員工權益放在較後位置,以換取更大的生產力,員工權益因而遲遲未能得到改善。例如最基本的標準工時,在香港想要 實現似乎遙遙無期。現時香港大多數僱員仍要忍受超長工時的剝削,有民調更表示當中有近 60% 的員工超時工作不獲補償 [3]。

結語

傳統 Office 有著不少令打工仔苦惱的缺點,如處於同一空間的層級壓力、通勤時間長、工時沒有保障等。但其實原來當自己屋企也變成 Office 的時候,這些問題也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反而會衍生更多問題,令僱員無所適從。Home office 對空間的模糊,不僅是放多了一部電腦在房這樣簡單,而是缺乏一個可以真正放鬆的地方——Home office 的僱員需要在同一個空間內投入工作和作息,在某程度上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在選擇 Home office 與否之前,我們不妨參考外國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西方有不少大型企業是從建立工會開始,向資方爭取各方面的權益。比如德國的工會在 2018 年便成功爭取每週 28 小時工時、 育嬰和照顧長者等津貼資助,既能平衡生活,又保障了工作效益。Home office 作為一種新興的上班模式,也應作為一種權利,好讓僱員選擇適合其行業特性的模式。另外,英國的工會也在 Home office 上有相當完整的指引,列明不同類型 Home office 應有的守則和對應的社福機構[4]。這些願景放在香港可能很遠,但我們必須先有諸如工會這些能保障員工權益的機構和視野,才能踏出第一步,改善 Home office 的工作條件,變成利民的選項。

註:

[1]:惟工新聞,〈會計師的廁紙人生(上)〉,2014 年 5 月 2 日。

[2]:Daina Lau,〈【工時太長】香港工時全球第一!北歐計畫 2030 年每週工作 15 小時〉,2019 年 8 月 7 日。

[3]: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中小企僱主對標準工時意見調查〉,2010 年 3 月。

[4]:UNISON,〈Homeworking Guide〉,2017 年 4 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